所以他就将工分都花在吃上面了。
至于穿,自从他和父亲第一次通书信后,每次父亲从外面寄书信进来,都会捎带衣物、点心,还有银子。
所以他也不缺银子。
何况,他当了县宣传科主任,每月还有八两薪俸。
华初、河边转营地为镇,建立县衙,允许用银两交易后,物价和崇祯初年差不多。
打好的米面一两一石,若是稻谷、小麦,不需一两银子便能买一石,大豆等杂粮更加便宜。
乍听似乎还是有点贵,但一石米面可是有200斤!
一个青壮男子,即便是农忙,一天也只是吃三四斤粮食。若是农闲,一天两三斤粮食便足够。
高秀成作为县里的大吏,月俸都够养十三四个农忙时期的青壮了,养一个四到六口之家,不说很宽裕吧,但绝也不会拮据。
何况他们逢年过节还会有福利,每月表现好的还有奖金。
再加上家中人总不会全靠一人养着,至少能有一两个帮着挣钱的,再不济女子也可以纺织、刺绣,贴补家用。
所以,这个薪俸足以供高秀成过上明代的“小康”生活。
不缺银子的高秀成在小食堂直接大鱼大肉地干上了,甚至还要了一碗热饮子。
高秀成吃得正欢呢,便见一个人忽然坐到了对面。
抬头一看,高秀成险些惊得喷饭,忙起身作揖道:“见过大帅!”
刘升笑着道:“不必拘礼,坐下吃饭。”
说完先开吃——刘升饭量不小,所选饭菜比高秀成的还要丰盛。
刘升的饭菜如今都是由亲卫去打好几份,然后把他要吃的那份留着,亲卫们先吃其余几份,避免被人下毒——虽然目前这种可能性很小,但防范还是要有的。
即便如此,李长文、柳大川等人也已经多次建议,让刘升弄个只供应他吃饭的私厨。
刘升已经同意此事了,只是目前私厨还需建造,厨师等人手也需要严格挑选。
吃了几口饭,刘升便问:“百姓对这次分田都有什么疑问?”
高秀成有点不习惯这种边吃饭边谈正事的行为,但还拿出丝巾擦了擦嘴,谨慎地回答起来。
刘升听完点点头,又问:“对于华初县各部门的配置及职责,官吏的管理及薪资等方面,你觉得如何?”
高秀成道:“属下觉得,相较于大明,我们??部官吏职责也更加细致、明确。
不过这也造成县衙部门太多,官吏则更多,薪俸又比较高,以后可能会对财政造成一些压力。”
刘升听了一笑,“财政方面不用担心。”
刘升给官吏们开出的薪俸还是比较高的。
拿县令举例,刘升开的月俸是三十两银子,是雇吏的十倍。
听着是不多,可按明清时期以年俸的习惯计算,就是年俸360两!
大明县令的正经年俸只有45两。
带清则在此基础上翻了两三倍,看似豪奢,实际上并没有比大明县令高多少——因为明初物价跟清朝物价,以白银来论,差距很大!
所以,雍正后来又搞了个“养廉银”——养廉银相当于朝廷默许地方官员对当地百姓的搜刮银两份额。
县令的话,养廉银在四百两至两千两之间。
具体能有多少,得看该县令任职地点以及背景、能耐。
其实这招也是抄明朝的。
明朝万历年开始,已经默许地方官员通过摊派中饱私囊了,县令一年用养宾客、差役等理由摊派个几百上千两,都属于正常范围。
所以,刘升定的官员俸禄,大抵比清朝官吏正常俸禄还要高个两三倍,但却不如清朝官吏的养廉银多。
这不是刘升舍不舍得的问题,而是养廉银存在就不合理——它并非由带清朝廷出钱,而是地方官员搜刮百姓得来!
带清知府有几千上万两的“养廉银”,可人家心里预期却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人家“不贪”,都还想在养廉银的基础上再翻个三四倍!
由此可见,贪官之贪婪并不会因高薪而满足!
刘升给??部官员开出一定高薪,主要原因是希望正直清廉的官吏能让家人过上富裕生活,并不指望能对贪腐起到多大抑制总用。
想要抑制贪腐,还是得靠完善监督制度,靠严刑峻法!
吃完午饭,刘升回到别墅准备午休,却见时空门旁,李香云伏在桌上,像是一棵小趴菜。
见他进来,李香云后知后觉地撑着桌子起身,坚持行礼,“见过大帅。”
才行完礼,她人就向桌子上倒去。
刘升连忙过去将她扶好,然后摸了摸她的额头和手。
“你感冒了?”
李香云跟随刘升这么久,知道感冒是什么意思,柔弱地回应道:“可能是昨晚洗澡不小心染了风寒,大帅快走开,免得过了病气···”
刘升却是一下子将李香云抱起,送往她的卧房。
然后拿来对讲机,联系邹润娘。
“香云可能染了风寒,你将寨子里的大夫带过来。”
邹润娘听了先是一慌,可听见刘升后半句话,立马又觉得心里安稳了不少,应了声便去找大夫。
刘升这边则是去地下一层,从专门存放药品的大冰柜中,拿出了一板比较通用的感冒药。喜欢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请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