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是当地的乡绅——家主潘良臣是举人,大概有田地五六千亩!
等杨和庆、文宥过来,刘升便道:“潘家有个举人,估计背景、人脉不简单。我们占了铁矿,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要想免除后患,最好顺带将潘家给灭了。这样即便外面还有潘家人活着,失了财富、势力,想要对付我们也不容易。”
杨和庆道:“俺问过一些矿工,都是被潘家骗过来的。矿工们吃不饱饭,病了也不给治,还动辄打骂。就凭这些事,潘家就该灭!”
“那明天就去缸窑村。”
随后,刘升让人将铁矿旁边铁场(炼铁工坊)的工匠们也带到矿区来。
又把那十几个监工和管事押过来,冲矿工、工匠们问道:“这些人帮潘家看守黑矿,草菅人命,都该死。不过你们若觉得他们当中有谁是好人,不该死,也可以跟我说。”
刘升这是对俘虏做简单的好坏区分。
然而,并没有矿工、工匠开口证明哪个监工是好人。
也许这些潘家监工中真没好人,也许有好人却被刘升他们在攻进来时杀了。
倒是监工们纷纷替自己求饶。
刘升想到挖铁矿总要用人,便道:“管事砍了,其他人留着当挖矿的苦役吧。”
很多监工原以为必死无疑,此时得以活命,竟有不少人感谢起刘升来。
刘升当众处理了监工,砍了管事,让义军获得了矿工及工匠们的一些信任。
太阳下山前,伙兵们利用矿上存留的粮食,做了一顿加了肉沫的粘稠小米粥,分出了一部分给矿工、铁匠们吃,则又进一步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晚上,刘升亲自去探查了瓦窑村的情况。
发现是一个大村寨,估计有两三百户人家,上千口人。
外面寨墙修建的很一般,只是一人多高的夯土墙。可里面有几座大宅,院墙却修得高达坚固。
疑似潘家的那座最大的宅院,院墙高一丈多,都是以砖石砌成,门楼有两层,宅院里还有箭塔,就跟个小城池一样。
刘升将这情况跟杨和庆、文宥说了。
杨和庆道:“如果是这样,俺们就得多带些兵才行。也就是说,矿场这边不能留太多兵。”
文宥道:“不如问那些矿工愿不愿意加入义军,招募一批后,剩余的和俘虏一起赶到矿洞里,留一队常备军就能看住了。”
刘升先点点头,随即道:“监工俘虏不能跟矿工混在一起,容易出事。反正我们当天就能返回,将俘虏绑起来留在外面就是。”
次日一早。
142名矿工和23名炼铁的工匠被召集起来。
刘升开门见山地道:“今日我们要去瓦窑村攻灭潘家,需要人手。你们可有人愿意加入义军,随我们一起去的?
只要被选上,早饭就能吃上昨晚那样的肉沫浓粥。至于没选上的嘛,就只能喝清粥了。”
因为昨日义军便已经取得矿工们的一定信任,听见这话,顿时很多矿工走出人群,喊道:“俺愿意加入义军!”
“俺也愿意!”
“···”
一时间,绝大部分矿工都想加入义军。
倒是工匠没几个站出来的。
这些工匠其实属于潘家真正的雇工,而不是被骗过来的。
赫连岳心里对刘升等人仍怀有戒心,可瞧见这么多矿工都要加入义军,他忽然意识到,留下来不仅伙食会变差,还可能被重新限制在矿场上。
于是他也表示想加入义军。
他想的是,如果这支义军表现可以,他就在里面好好干。如果跟那些造反的流寇没什么区别,他就找个机会开溜,逃去南方。
刘升从矿工中挑选了一番,最终选出90人,当场编组成九个什,三个常备军小队,并委任了队长、什长、伍长。
赫连岳也被刘升大胆地任命为队长。
刚得到任命,赫连岳等人都很兴奋,却听刘升道:“你们职务都是临时的,表现差的,我会换人;但若是表现好,甚至是立了功,很快就能转正!”
当了队长,赫连岳想法立马改变,认为这支义军大有可为。
此时便当先应和道:“首领放心,俺们一定好好表现,争取立功!”
其他人也跟着表态。
刘升一笑,道:“希望你们说到做到。”
随即命人将剩余的矿工、工匠都赶到洞里去,留下一小队常备军看守矿场,他与杨和庆、文宥便带着军队向瓦窑村赶去···喜欢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请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