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官家和朝廷官员的心思,王伦大致也能够猜到,无非就是“恐辽”“恐金”后,对梁山也“恐”上了,但是田虎嘛,朝廷自然是不会“恐”的。 王伦打算亲征,但是被许贯忠一封书信劝阻了。 许贯忠出任燕山府知府、营田使、观察使,就任地方后,他才知道,王伦所说的“南北隔阂”远比他想象中的更加严重。 燕山府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辽国境内的游牧、渔猎、农耕三种文明的交汇点,虽然辽国自建国后就奉行因俗而治,设立南北两院,南院主管国内汉人,颇带了些“民族自治”的味道,但实际情况却是有区别的。 契丹、奚人在汉化的同时,也有一部分汉人在胡化,具体表现就是左衽、习契丹俗、信仰佛教、饮食甚至语言用词都带了许多契丹风格。 又因为大宋朝对南京道汉人用了“番人”这样带有强烈歧视性的称呼,燕山府的汉人,也对宋人用上了“南人”这样本是中性、却依旧带了贬义的称呼。 许贯忠到了燕山府,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公平。 首先严令禁止入驻各州县的梁山军士卒,不得继续使用“番人”这样的称呼,本地招募的部分士卒,绝不区分,既不优待也不苛待。 其次在推行均田过程中,对已经习惯了农耕的契丹人等,也一视同仁,只要被官府造籍入册,都严格按照户数、口数、年龄,均分土地。 最后,在燕山府颁布的各种公文中,一律使用规划性的汉字和用语,引导百姓的口语习惯。 许贯忠并没有第一时间依照征东大将军府原本的制度,并没有第一时间打压佛教,而是行文规范僧侣的行为,并不禁绝百姓的信仰。 但是对于一些带有草原风格的信仰,则划定为“淫祀”,捣毁祠堂、神像,驱逐聚众祭祀的百姓。 同时许贯忠在燕山府推行了一道王伦下达的、在诸多僧侣道人看来是最为严厉的政策:那就是信仰自由。 这道政策激惹得许多僧侣纷纷抗议,一旦百姓信仰自由,他们又该如何通过恐吓、欺骗,从百姓那里得到供奉? 大约是在辽国统治时期,这些僧侣的社会地位太崇高,让他们忘记了,燕山府是梁山军的占领区。 许贯忠自然不会继续惯着他们,闹事的一百多名僧侣全部被抓,丢进监狱,然后则继续派人到集市、乡野之间宣读征东大将军府的政策。 同时又抓了十多个典型,比如某僧侣曾是辽国南京道高官的座上客,看着道貌岸然,实际上私藏姬妾,私生子就有七八个。 这种不要脸的和尚,一刀砍了反而是让他得到超脱,故而许贯忠明正典刑、行文各州县明示后,就将他发配到了香河县,此处有辽国设置的榷盐院,梁山军接手后,这里负责存储从登莱密登州运来的海盐,这个大和尚就成为一名光荣的搬运工人。 朱贵也被紧急北调,继续负责在完成均田的各州县设置供应铺,供应铺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让百姓享受到官府管理下的平价生活用品。 于是许贯忠便以“公平”为准则,迅速安抚了燕山府百姓的民心。 金国在燕山府强行搬迁的,都是辽国官府在籍的富户、匠户以及青壮妇女,给梁山剩下的,则是老弱病残、没有土地的贫苦百姓以及诸多来不及也懒得去搜寻的隐户。 许贯忠接手燕山府,可以说是接手了一个金国留下的烂摊子。百姓、财货大量被掳走,府库典册多遗失,能找到的一些辽国官府数据,居然是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安年间的人口黄册。 故而许贯忠粗略统计出来的燕山府人口,相比辽国南京道最盛时,大约少了一半。 许贯忠劝阻王伦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张觉打算造反了。 张觉是平州人,也是辽国进士,累官升至辽兴军节度副使,也就是耶律大石的副手。金国攻打西京、并受大宋邀请南下南京道时,张觉驻守平州,于是向完颜宗翰投降。 那时完颜阿骨打还未病死,于是张觉受封临海军节度使、知平州,完颜阿骨打将燕京、涿、易、檀、顺、景、蓟七州“还”给梁山后,却将平州定为南京,张觉出任留守。 这也是为什么王伦要把许贯忠放在燕山府、同时放了重兵的原因,这他娘的金国的南京离燕山府这么近,说金国对中原没有一点儿心思,鬼都不相信! 金国将大批的百姓、财货从西京道、南京道向东北强制迁徙,都以平州为中转,张觉便认为,金国此举是残害百姓,便有心另寻个势力投降。 但梁山北伐后,童贯西遁,张觉觉得大宋朝实在太拉胯,投降大宋还不如投降梁山,于是转而暗中去信给许贯忠,请求接纳自己的投降。 这样的大事,就是许贯忠也没法做主,毕竟若是接纳张觉,梁山就是要与金国立刻撕破脸面, 一旦金国来攻,许贯忠可以肯定,东京城的赵官家,绝对会再来一手“联金灭梁”。 王伦收到书信,顿时觉得很棘手,若不接纳吧,就是寒了心向梁山志士的心;若接纳吧,梁山实在是还没有做好与金国大战的准备。 于是他将吕方、马麟派了出去,领兵三千,继续支援史文恭,自己仍旧留在了冀州。 许贯忠并没有等太久,便收到了王伦的回信,他心情颇有些忐忑,打开来仔细一看,顿时长舒了一口气:王伦全权命他联络张觉,若能带回一支愿意投靠的军队最好,就是不能,也要把张觉保下来。 然而许贯忠给张觉的书信还没写好,就传来一个消息:张觉在平州杀官造反了!喜欢夺宋:水浒也称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夺宋:水浒也称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