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远称帝后,马上下诏禁止再为契丹贡献钱帛,并且处死还在中原的契丹人,刘知远此举深得民心,晋朝旧臣也纷纷前来归府。】
【公元948年,刘知远病逝,临终前将儿子刘承佑托孤给了郭威等重臣。】
【但刘承佑却对郭威这些父亲留下的老臣十分猜忌,总想找机会除之而后快,有一次他趁郭威出兵平叛,竟将他留在京城的所有家眷全部杀死,一个不留。】
……
“蠢货,真是个蠢货!”
曹操看的无语至极,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么离谱的操作。
人家大权在握,外出平叛,你把人家留的家眷杀了,你这不是在逼别人反吗?
“世界怎么会有如此蠢笨之人?”
话虽这么说,可多疑的曹操实在不敢相信这世间竟有如此蠢货。
别人在外手握重兵,怎么会有人愚蠢到杀大将家眷?
他认为极大的可能,是这郭威自导自演的好戏,说不定留守京城的家眷是他自己派人杀害的。
为的,就是师出有名!
……
【郭威盛怒之下当即引兵攻破京城,刘承佑在逃亡途中被杀。】
【郭威进京后,并没有立即称帝,而是拥立了刘知远的养子刘赟为帝。】
【不久北方突然来报有契丹军南下的消息,郭威亲自率军出城北上,可在大军途经澶州时,士兵突然发生兵变,将一面黄旗盖在郭威身上,拥立他称帝。】
【无奈之下郭威只好返回开封夺取政权,建立了后周。】
【而这一幕被郭威手下的一名禁军军校记在了心里,并在将来学以致用。】
……
“此个禁军军校,莫不是赵匡胤吧?”
张飞看的津津有味,联想到天幕先前提到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不难猜出天幕中此人的身份。
众人都向张飞投去目光,张飞纳闷道:“你们都看俺作甚。”
众人无不面放声大笑,诸葛亮打趣道:“没想到咱们三将军还有急智呢。”
张飞急了,瞧不起谁呢,俺张飞也是一名智将好吧!
……
【郭威建国后,崇尚节俭,仁爱百姓,重用有才德的文臣,和之前几个军人政权大相径庭,因此深受百姓爱戴,国家也逐渐富强起来。】
【公元954年,郭威病重,由于没有子嗣,便将皇位交给了养子柴荣。】
【柴荣原是郭威的侄子,一直追随在郭威身边,刘承佑在京城制造的那场浩劫也包括了柴荣的家人,与他同命相怜的郭威便将他收为养子,一直当做接班人培养。】
【柴荣继位后雄心勃勃,曾立下‘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治太平的壮志’,而且把它当作自己毕生的目标,一直都在贯彻践行。】
【他在四处征讨的同时,还不忘体恤百姓,后周在他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百姓富庶。】
【五年多的时间,他败后蜀、征南唐、伐幽燕,取天下十八州,虽功绩不如秦皇汉武,但也堪称五代第一明君。】
【而当初亲眼目睹了黄旗加身的那名禁军军校,也官至殿前都点检,成了他的心腹重臣,此人就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
【但可惜的是,随着柴荣的去世,后周的气数也戛然而止。】
【公元959年,39岁的柴荣不幸去世,年仅7岁的柴宗训继位,此时北方又传来了契丹兵南下的消息,赵匡胤亲自率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时,军队哗变,赵匡胤被披上黄袍拥立帝,十年前的一幕再次上演。】
【随后赵匡胤回师开封,兵不血刃地接管了后周,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至此存续了53年的五代结束。】
……
“宋祖欺负人家孤儿寡母,以武将立国,却也因此而忌惮武将,影响了宋朝三百年国运。”
朱棣望着天幕摇了摇头,虽说赵匡胤欺负人家孤儿寡母让人不齿,但宋祖的为人还是可以的,起码没有怎么为难人家孤儿寡母。
但能够结束唐末百年的乱世,还天下一个太平,足以证明其能力。
虽说有柴荣打下的家底最为基础,但如果赵匡胤本人不够优秀的话,是不能完成中原地区的统一的。
想想看五代十国那么多年都没有能做到一统,赵匡胤如果不是能力非凡,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可惜就是太求稳了,讨伐四方的过程太慢了,死的又太早了。
否则以他的能力,未必不能解决燕云十六州的隐患。
可话又说回来了,当初柴荣大军势如破竹,先后攻占了瓦桥口和莫、瀛二州,就在打算攻取幽州之时,因病不得不收兵。
倘若柴荣能晚死几年,或许便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中原百姓或许便能免受外族铁骑祸害。
时也命也。
或许历史就是这样,永远充满着遗憾。
……
另一边,通过天幕的讲解,刘邦、刘彻、曹操、李世民等人也渐渐理解为何赵匡胤会选择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了。
从李嗣源到郭威,再到他赵匡胤,一连三次黄袍加身的经历,换做谁也顶不住啊!
赵匡胤有所担心是正常的。
而且五代十国军阀混战,皆因武将拥兵自重,赵匡胤选择重文轻武也是情有可原。(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