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宫殿止绝建造(停造寺庙节省销)】
【礼接大臣(要善待臣子)】
【臣子可以批逆鳞、犯忌讳(鼓励臣子直言劝谏、批评朝政)】【推此鉴戒为万代法(不要让外戚干预朝政)】
【十事要说,想当皇帝的小伙伴们,可以截个图挂在床头,时刻提醒自己。】
……
不用天幕提醒,嬴政、刘邦、刘彻、刘秀、刘备、刘禅(诸葛亮的逼迫下)已经命人记载下来,方便学习借鉴。
……
【各位碰见这种下属,你受不受得了啊,好在这个时期的李隆基有大智之心,也有容人之量,不止一一答应,还特别配合。】
【比如不给老百姓添赋税,废止苛捐杂税这条吧,说的简单,百姓上缴的赋税少了,那钱从哪来呢?只能艰苦朴素了呗。】
【于是李隆基带头节俭,下令宫中的金银器丸都一律融了上交国家,后宫之中,后妃以下不允许佩戴玉器装饰。】
【为了改变人们爱穿漂亮衣服的风气,他还下令让所有人把锦绣丝织品染成黑色,然后继续穿。】
【还把后宫中用不到的3000宫女统统遣散。】
【还记得李隆基的德风亭吗,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领导做的好,下面的百官才能有样学样,跟着学好。】
【史料记载,另一位宰相卢怀慎,据说清廉到死的时候,连棺材都买不起。】
【家中老奴只好自己卖自己来给主人办丧事。】
【各位,想象的到吗,这位和后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唐玄宗李隆基,居然会是同一个人。】
……
刚想夸李隆基有明君之风的李世民脸色一黑。
虽然他不清楚‘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具体指的是什么意思。
但有这天幕介绍,知晓这李隆基晚年是个昏君,不用想就知道这肯定是反讽。
“同样的一个人,为何前后差距这么大……”
“希望这家伙能以此为戒吧……”
李世民叹了口气。
怒其不争。
不过话说回来,天幕先前似乎提到过自己晚年的时候貌似也有点想躺平的意图……
看来应该时常告诫自己,不得懈怠。
李世民如是想着。
……
【连司马光都在资治通鉴里感叹李隆基早期能克制节俭到如此程度,这样的人物,最后却晚节不保,由此可见奢靡对人的吸引力就像水中的漩涡,不知不觉间便让人沉沦。】
【如果非要说开元初年李隆基有什么恶习,那就是李隆基的一身藏不住的艺术细菌了。】
【咱们前面说过李隆基很有音乐天赋,他挑选了数百名乐工,在宫中梨园附近唱歌跳舞。】
【李隆基还亲自担任演奏指导和舞台指导。】
【这些表演者被称为梨园弟子,就是后来梨园行一词的由来。】
【李隆基也被梨园行奉为了祖师爷。】
【李隆基的第二任宰相叫宋璟,就是司马光口中大唐四大贤相中的宋。】
【宋璟做了什么呢?他建议恢复谏官制度,规定官员跟皇帝商量事,必须安排谏官旁听,说得不好就可以训他们。】
【一时间从文武百官到读书人纷纷都赶来见李隆基。】
【举个例子,李隆基想把父亲的牌位摆在大伯前面,谏官说不可以,弟弟一定要摆在哥哥后面。】
【李隆基想给自己最喜欢的皇子专门起个好名字,谏官们说,不可以,对皇子们要一视同仁。】
【李隆基想把自己老丈人的坟修高一点,谏官们又说了,不可以,不符合住房规定。】
【李隆基发现侍卫们把吃剩的菜都倒掉,太浪费了,下令杖毙他们,谏官们又说了,不可以,李隆基说,怎么还不可以啊,不是要提倡节俭吗?】
【谏官们说了,你问问你的本心,你是个残暴的君主吗,你是个仁君。】
【在百官你一谏,我一谏的谏言下,大唐吏治清明,帝国逐步走向强盛,开元盛世真的来了。】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