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电报机2(1 / 2)

(' 第84章 电报机2

金陵城奉天殿前。

天幕中的科普视频又重复播放,趁着这个空挡,众人都在思索起来。

朱元璋觉得利用摩尔斯电码来加密,还是有点不太对劲,因为电报机面向范围极广,如果每次更换摩尔斯电码来实现保密的话,会造成电码规则严重混乱的情况。

而且电报机以后肯定会应用到各行省、府、县等行政和民生领域,电码的混乱会导致各地信息传递的混乱,如果地方各自为政,那将是鸡同鸭讲的局面。

最好的方法,还是在摩尔斯电码的基础上再进行加密,这样的话不会影响基础的信息传递,有加密需要则在此基础上自行约定。

此外,发送电报时,比如阿拉伯数字,数字和数字之间的话最好要空隔几秒,不然“.”、“—”连起来可能会混乱,会导致信息传递的错误。

无论是阿拉伯数字,还是汉字按笔画拆开,最好都用4位“.”、“—”编码来表示,3位要不是组合不够的话他都想用3位的。

至于汉字用电报表示,朱元璋想了想,汉字字数太多,如果每个数字都分配一个电码的话,极不现实,那么多的字,根本不可能将电码完整背的下来,就算有个表格给查电码,不仅查电码的时候很麻烦,接收的那方复原更麻烦。

如果使用天幕建议的方法,将字按笔画拆分的话,感觉一個字的电码又是极为复杂.

能不能将字拆成一部分一部分的,比如“好”字拆成“女、子”二字,似乎又不可靠

能省事的地方在于,汉字的一些偏旁这种特定的部分,这能简化一定的电码,还有的是后世的文字与如今差别很大,似乎很多字都被简化过

还有电报机人员的培训等,或者争取让科学部和工部的人尽早弄出自动打孔机,人为接收信息,还是有失误的可能,最好同时配备2-3名收报员,防止失误!

朱元璋奋笔疾书,将能想到的问题逐一记录了下来,这些都是拿出来商议的事情。

天幕简简单单地分享了电报机的原理,但是真的要落实利用这些技术,其配套的东西真的很多很多,真正落实的时候会更多,这些问题只能等到实际的时候再去解决,就是朱元璋坐在这想再久也不一定能想的出来。

隐隐约约,朱元璋也有些觉悟,天幕技术的进步,会导致一部分人失去原有的工作和赖以生存的活计,但同时也会创造出一些工作岗位来。

但总体,总是朝着机器化、自动化的方向前进,这继电器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若没有继电器,朱元璋能想到的就是每隔100公里,设置一名转发电报的电报员。

朱元璋也不知道这种方向是不是对的,像这种进化的方向,最后就是机踢屁和ai了。

机踢屁确实很好很好,但也可能会导致民间人口失业,无业游民多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好的事,这是他此前未曾想到的事情。

贞观年间,长安城。

房玄龄惊叹不已,这里面所有的知识他都是知道的,本以为电就是电,只能用作能源驱动机器,没想到还能利用简单的闭合打开开关,就能实现如此惊人的效果!

从金陵到幽州,秒级别的通信!

一个时辰等于后世的两小时,一小时是六十分钟,一分钟是六十秒。

要知道,就算是前方战事急报,走官道驿站,换人换马加急跑,也要3-5天的路程。

这效率,简直云泥之别。

而且维护这根电线的费用可比维护驿站少得太多了

房玄龄左看右看都是非常欣喜。

有了电报机,朝廷对地方的掌控能力将会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

特别是边境战事这一块,信息尤为重要,有了这条快速通信的渠道,一个国家的战争支援能力将会被拔高到一个恐怖的地步。

这中间种种,不用细说众人都能体会,虽然这种技术最终也被淘汰掉了,但其简单的原理对于如今的大唐而言,却还是很先进的。

“这继电器原理,你们弄明白了吗?”有人议论着,因为前面讲解的部分都有对应的动画演示,唯独后面提了一嘴的继电器听得云里雾里。

“这个也简单,就是每隔100公里重新发电,每100公里是一段独立的电线,电线在每100公里交接处会缠绕金属棒,电流通过这部分缠绕的电线时会产生磁场。”

“然后断开开关,利用发报时电路暂时闭合,电流通过缠绕的电线时会形成磁场,吸引第二段独立的电线的开关闭合。”工部尚书段纶抚须说道,但一看众人越来越迷糊的表情,不由得一愣。

“.?。?”

段纶看着同僚们清澈又愚蠢的眼神,非常的无奈,只好提笔在纸上将之画了出来,图纸很快传了一遍,大部分人终于都看懂了。

“太妙了!”

“就相当于每100公里处重新设置一位发报员,由这发报员转发,只是这部分工作被后生们利用电生磁现象自动实现了。”科学部的人拍着脑袋恍然大悟,实在是惭愧啊,天幕轻飘飘的一句话,还让工部的人来指导才能看得明白。

“这帮后生的脑袋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

“真是奇思妙想啊!”

最新小说: 我的能力太常见啦 异之理 女总裁的上门女婿 乌鸦给了我一双眼 恋爱攻略小竹马自我攻略 母子 重生只为傲娇青梅,谁管你系不系统的? 外科教父 够野 more,more,n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