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田深知殷瓦钢焊接的艰巨性,这不仅需要高超的技巧,更对操作者的心理状态有着极高的要求。 朱文田决定先带着大家进行心性练习。 他轻轻按下手机的播放键,一段悠扬的静心音乐缓缓流淌出来。 看着大家逐渐进入状态,朱文田心中也感到一丝欣慰。 随后,他引领着众人进入模拟殷瓦钢焊接的移步训练。 “记住,焊接不仅仅是手的艺术,更是心与手的完美融合。每一次触碰,每一次移动,都需融入你的情感与理解。” 朱文田边说边示范,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 起初,学员们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新鲜感投入到训练中,他们好奇地探索着每一个细节,试图在这片未知的领域里留下自己的足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单调的重复和严苛的要求开始显现它们的威力,将最初的好奇与兴奋一点点消磨殆尽。 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天际,训练室内的灯光逐渐亮起,宣告着一天训练的结束。 学员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脸上虽然写满了疲惫,他们相互搀扶着来到焊接车间的休息室,换下厚重的工装,换上轻便的衣物。 他们并没有急于离开,而是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感受和收获,谈论着殷瓦钢培训中的点点滴滴。 一个年轻的工人抱怨道:“唉,我说,这到底是教咱们焊接还是跳舞啊?” “哈哈哈,你这小子,还是太年轻了,这其中的奥妙你可还没看透呢。 朱教练给你传授的,那可是外国教授的焊接绝学,这里面蕴含的技艺和智慧,比你想象的还要深邃得多。” 聂凯在一旁听了大家的讨论,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 他插话道:“出了一个月的国,就以为自己是技术大拿,朱文田这趟出国之旅,恐怕是去学了个皮毛,回来就想在我们面前显摆,真是搞笑至极。”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像一根针一样,刺痛了在场每个人的心。 大家纷纷侧目而视,脸上露出不满的神色。 “就是,说得对!” 有工友也跟着附和道:“不管是什么技术,没有真正的实操经验,那都是纸上谈兵,瞎扯淡而已。” 孙成志按照朱文田所教授的训练方法,整整练习了一整天。 这一天下来,他的头脑似乎被厚重的迷雾所笼罩,昏昏沉沉,无法集中精神。 身体的酸痛更是如潮水般涌来,每一块肌肉、每一根骨头都在诉说着疲惫与疼痛。 根据陈静龙的指示,每个班组都需要轮流接受一周的严格训练。 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不容有任何的懈怠。 尽管孙成志身心疲惫,到了第二天,他还是硬着头皮,带领着整个班组来到了训练场地。 “班长,这训练也太单调了吧,怎么每天都是这些动作?” 训练开始不久,班组里就有组员忍不住向孙成志抱怨道。 他们看着眼前重复而枯燥的训练内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厌烦的情绪。 孙成志理解大家的心情,但他也知道,这些训练内容虽然看似简单,都是朱文田精心挑选出来的,对于提升大家的体能和技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用坚定的语气给大家鼓劲:“我知道大家觉得很累,很枯燥。请记住,我们是在进行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 朱文田教练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安排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的意义,请大家坚持下去,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进步!” 在孙成志的鼓励下,班组里的气氛渐渐变得积极起来。 虽然训练依然枯燥乏味,大家逐渐适应这种节奏,并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面对挑战。 毕竟,这是陈静龙亲自安排的政治任务,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去完成。 孙成志身处这严苛的训练环境中,每一天都像是在刀尖上行走。 不知道是自己年龄还是训练方法的原因,一度让他身心俱疲,几乎快要支撑不住了。 终于有一天,孙成志鼓起勇气,私下里找到了朱文田。 孙成志坐在朱文田对面,将自己的困惑与迷茫一股脑儿地倾诉出来。 朱文田静静地听着,脸上始终挂着理解的微笑。 “孙班长,我在日本接受这种训练的时候,可是坚持了十天以上呢。 我们不仅仅是在工作时间里练习,每天都得练习到凌晨。 你要知道,焊接殷瓦钢可是一门技术活,基本功必须过关才行。目前大家所经历的这些,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孙成志心中有些不甘,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现实。 在培训基地的一角,电焊一组焊工们原本怀揣着提升技艺的热情,投入到日复一日的练习中。 起初,个别焊工在精细的操作中显现出了明显的进步,他们的基本功训练更加流畅。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焊工在熟练度达到一定水平后,有些动作走样,他们开始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想法随意进行训练,不再严格遵循原先的训练计划。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转眼间,训练已至第四天,训练场上的氛围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原本热闹非凡的场景变得异常冷清,那些曾经满怀激情的焊工,如今已有一半人选择了临阵脱逃。 留下的焊工们,望着空荡荡的座位,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压力和迷茫。 私下里,焊工们开始议论纷纷,将矛头直指朱文田的训练方法。 他们抱怨说,朱教练的教学方式太过枯燥无味,如同嚼蜡一般难以下咽;更有人直言,那沉重的训练计划如同巨石般压在心头,让人喘不过气来,严重拖慢了班组的施工进度。 在这群迷茫与抱怨的焊工中,聂凯却显得格外不同。 这三天里,他并没有随大流前往训练场,而是选择留在班组里继续工作,用汗水换取丰厚的奖金。 他的选择让其他焊工既羡慕又嫉妒,纷纷在背后议论着他的聪明之举。 聂凯心里清楚,他并非真的对技艺提升毫不在意,而是对朱文田的训练方法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质疑。 在他看来,朱文田的训练方法固然严谨,却忽略了焊工们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 每个人的天赋、经验和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一刀切的训练方式显然难以让所有人都能真正掌握焊接的精髓。 朱文田对于这一切似乎并不在意。 作为一名资深殷瓦钢焊工,朱文田深知殷瓦钢焊接的淘汰率之高,对于那些选择离开的人,他并没有过多的挽留和责备。 在他看来,只有那些真正有毅力、有才华的人,才能在他的严格训练下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焊接高手。喜欢东方船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东方船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