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高考02 卷子是淡黄色的,六面。 平时也是见得多了,卷子倒是不足为奇,答题卡有些不同寻常,硬邦邦的,不能折,和平时月考甚至模考用的答题卡都稍有区别。 因为上面大手笔用了红色的彩墨来标注。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题卡。 岑淑慎提起笔的时候,心脏却突然沉寂了下来,说实在的,有什么可紧张的呢。 先端端正正地写下自己的姓名:岑淑慎。 她的名字练得很漂亮,有笔锋,可惜写在高考答题卡上,注定是没人欣赏这手好字了。 然后是准考证号,写完准考证号再用涂卡笔把对应的数字填上,当然其实主要是扫条形码的,自己填准考证号是为了防止万一条形码损害什么的情况。 监考老师正一个一个发条形码,帮他们贴在试卷上,顺便还检查一下名字什么的有没有写好,不过到这会了,平时再粗心的人估计也不会再闹什么问题了吧,临开考了,她右边一排的往前数两个位置居然还有一个空着。 岑淑慎心里有些帮ta提心吊胆,高考开考后15分钟就不能进考场了,有什么天大的事比高考还重要吗? 等开始做题目的时候,她便把这些东西全部抛到脑后了。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是身体力行的结晶,显然不是特立独行……耳提面命的说教…… 好风相送上瑶台,妙剪裁,排除荡秋千,浪设机关,显然是下围棋…… 五道选择题做得非常顺畅,顺畅到她险些开始怀疑自己。其实高考和平时月考没有区别,题量和难度都差不多,但是高考就是会让人小心翼翼,不敢下手,怀疑自己的答案,其实没什么好怀疑的,岑淑慎做着做着就有些忘记自己是在高考的考场上了,逐渐放飞自我。 第二部分是文言文,这次的文言文考的是袁枚的《重到沐阳图记》,重这个字就很有意思,第二次,重来,重新,光看这个标题都能下个判断说作者肯定是在怀念什么。 果不其然,打一开头就写,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所以是,官民鱼水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袁枚与沐阳百姓的深厚情谊,都不用往下看,中心情感就能迅速出来了。 加点词解释……决某狱的决肯定不是打开,应该是处决…… 一道对原文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 两道选择题岑淑慎毫不犹豫就出了答案。 而翻译的题目她现在已经做得炉火纯青,几乎没有瑕疵和扣分点了。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峰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 瞧瞧她这比文言文词典还要完美的翻译,文言文做完之后,岑淑慎感觉自己已经信心百倍。 下一大题是古诗词鉴赏。 这次的古诗是张籍的《寄和州刘使君》,刘使君就是刘禹锡。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超级美的文字,诗歌下面给了个注释,交代了刘使君是谁,交代和州是他任职之地,交代了沙口堰和水心亭都在和州,那么前两句应该是作者对友人在和州举止的想象,蛮会享受生活的,又是把酒当春,又是闲去赏花……说不定刘禹锡在和州吃糠咽菜呢,这张籍蛮有意思的,蛮会想的,想的像是好友背着他花天酒地过好日子呢…… 题目倒是很简单。 第一道题太简单了,第一道题目是,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这不是很简单,就写点不受重用啊,怀才不遇啊,得不到升迁啊,十道这种题目有八道都是这个答案,然后还可以添点什么志趣高洁,喜爱自然山水…… 第二道题是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也很简单,她迅速编完,来到下一个部分…… 下一部分是八分的名句名篇默写。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唯一一个不在背诵篇目里的是第八小题,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她也写出来了。 这八分这一年都快背吐了,江秀秀要求他们一句都不准错,背了一年,她现在可以正着背,反着背,倒着背,她写得飞快,生怕江秀秀追过来让她罚抄五十遍,从高三下半学期的第一次考试开始,任何大考小考乃至默写,只要有人写错一句,那句话罚抄五十遍。她也抄过个小几百遍了,根本不敢错…… 接着是,现代文阅读。 第一篇是凌叔华的《小哥儿俩》。 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结合文本概括题,秒了。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分析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阳光,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做铺垫,为什么什么埋下伏笔…… 也秒了。 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要概括…… 小说叙述了小哥二两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 题目怎么会这么简单,简单得让人不可置信,和考试磨合也这么长时间了,岑淑慎从来没有做得这么顺过,一路乱七八糟填,胡七八糟编……觉得自己比标准答案还要标准答案。 她又飞快地写完第二篇现代文阅读,这篇是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希望》,第二篇现代文阅读对于他们这种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老师一向是要求他们不能失分的,平日里也经过了大量的题海练习,练习到今天,她感觉一点点难度都没有。 她压着字,尽量不让笔触飞起来分辨不清字迹:国家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正赶上强旺更生的时期…… 感觉自己即将成为国家的希望。 一路高歌猛进到作文,一点点都没有碰到难处。 到作文了,作文,是她唯一记得的一道题目。 一点变动都没有。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这篇作文,岑淑慎按照回忆默出了题目,特意在考前提前准备了一篇作文,谁也没有告诉,这会看题目和记忆里一模一样,干脆提笔就写: 在母语的屋檐下。 …… 诚如斯言,母语是我们身处坎埂得以瞥见的一方华朗,是腰背匍匐,头却扬仰的一横黎光,是在“花解语,鸟自鸣”的屋檐下的十三亿守望。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当口齿生涩的母语被一口纯正的英腔取代,我看到了母语旗帜在现实中的落寂与无奈。 …… 铁笔银钩,她写完吹了吹卷子,欣赏了一番自己的作文,这篇作文是她仔仔细细地准备了一个多月准备出来的,有心算无心,感觉自己起码能拿55分,60分也不是不可能。 好完美的一场考试,一气呵成。 语文考完的时候,岑淑慎站起来的时候腿软了一下,眼前一黑,有些恍惚,语文从九点考到十一点半,刚才不觉得,现在才发现肚子已经咕噜噜地开始抗议了,好饿,好累,想回家了。 整个考场里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熟人,没人可聊天,也没人想聊天,大家都匆匆赶回去休息备考下一场。卷子已经被收掉了,她也干脆收拾收拾起身准备回去,想了想,她特意往前走了几步,去看那个空座位。 …… 季阳。 是他。 也对,他不用考试了。 岑淑慎心里骂骂咧咧,撑着课桌慢慢吞吞往外走,她走得慢,考场里只剩几个零星的陌生考友了,外头艳阳高照,让她有种强烈的不真实感,仿佛不在人间。 第一场结束了。喜欢第二次高考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第二次高考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