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听虞世南的提问,心中暗自懊恼。 方才自己的心神全被《师说》的内容深深吸引,以至于这么重要的新奇事物竟被自己完全忽略。 他的视线急切地转向那篇《师说》,而后急忙上前,一把抄起写了《师说》的纸张。 随着目光在纸页上移动,他越看越心惊,越琢磨越觉得这标点符号简直妙用无穷。 李世民迫不及待地转身看向李承乾,眼中满是期待,等待着他的回答。 李承乾呵呵一笑,并不急着说话。 他从容地拿出一张新的空白纸张,提笔蘸墨,挥毫写下“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几个大字。 写罢,他示意杜荷用双手高高举起来。 这举动瞬间吸引了众人的注意,人群顿时都围了过来, 一道道目光紧紧地盯着这张纸,眼神中充满好奇与疑惑。 李承乾对着众人微微一笑,开口道: “这句话大家应该都知道,出自《论语》,想必在场诸位看着都不陌生。” 众人纷纷点头,对这句话自然是耳熟能详。 李承乾也不再卖关子,只见他再次提笔,在纸上快速地加上了标点符号,随后清了清嗓子,缓缓念道: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李承乾又再次提笔,把刚才的标点符号划掉,又重新标注,念了一遍,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围观的顿时惊呼,一个个都议论起来,刚刚还安静的大殿,立马嘈杂起来。 长孙冲也是惊呼道: “这.....这表哥,要是这样那意思完全变了啊!我们夫子之前就是教的第二个意思,这到底哪个是正确的?” 人群中也是有人高喊, "对啊,太子殿下,我们的夫子教的是第一种意思,这孰对孰错啊? 李承乾还是不说话,提笔又把刚才的标点符号划掉,重新标注,念了一遍,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众人顿时目瞪口呆,而后炸开了锅,吵闹声不绝于耳。 李承乾看着众人各异的神情,脸上依旧带着从容的微笑,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待大殿内的喧闹声渐渐小了下去,他才缓缓开口: “诸位莫急,且听我讲。” “这《论语》传承至今,历经无数先儒解读,因断句不同而释义有别,实乃常事。 标点符号虽非古已有之,但却能辅助我们更精准地理解先圣之意。” 李承乾目光扫视众人,眼神中透着自信与笃定。 “第一种断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强调的是对父母的牵挂与孝道中对出行的权衡。 父母健在,子女自然应在其身边尽孝,若实在有远行的必要,那也得让父母知晓自己的行踪,不让他们担忧。 此乃从人之常情与基本孝道出发。” 众人听着,不少人微微点头,觉得这解释确实有理。 “而第二种断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三字紧密相连,‘不远游’语气决绝, 强调父母在世时对远游的严格限制,即便要远行,也必须有遵循的准则。 此释义着重突出孝道的庄重与严苛,体现对父母权威与养育之恩的敬畏。” 众人若有所思,对于这两种解释的差异有了更深的理解。 “至于这第三种断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以‘不’字作为转折,意思为父母是否在世成为能否远游的关键节点。 父母若已离世,子女在遵循一定准则的情况下可远游闯荡; 若父母尚在,则需在其身边守孝尽孝。这同样是从孝道不同层面做出的阐释。” 李承乾说完,微微停顿,给众人留出思考的时间。 此时,虞世南走出人群,微微躬身道: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经您这一番解读,这三种断句之意皆有其道理,只是以往我等读书, 多遵循一种释义,今日方知标点断句竟有如此大的学问。” 于志宁也在一旁附和: “是啊,太子此举,让我等对经典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标点符号着实重要。” 李世民站在一旁,微微颔首,眼中满是赞许: “乾儿,你今日让朕大开眼界。这标点符号之事,值得深入探究。 若能推广开来,不仅有助于学子理解经典,日后着书行文也能更加严谨。” 李承乾恭敬地行礼道: “皇上过奖,我只是偶然有所感悟。 我认为,学问之道,在于不断探索与思考,不拘泥于固有之见。 标点符号虽小,却能在关键处起到拨云见日之效。” 李承乾说完,目光从容地环顾四周,将其他标点符号的用法都一一详细讲明。 他条理清晰,从简单的顿号、逗号,到较为复杂的句号、问号、感叹号等, 每种标点的作用、使用场景都解释得深入浅出,让在场众人虽觉新奇,却也能大致理解。 讲完标点符号的用法,李承乾又是一顿,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转头对李纲、孔颖达道: “李太傅、孔祭酒,本太子可有说错?” 李纲和孔颖达微微一怔,连忙恭敬站立。李承乾接着说道: “尔等当都是当朝大儒,孔祭酒更是孔子后裔,统管国子监,责任重大。 然而这么多年,却从没有真正想办法让人更容易懂得圣人之道。 平日里只教授自己所理解的意思,使得诸多学子对经典的理解千差万别,莫衷一是。” 他目光灼灼,扫视着二人,语气坚定: “本太子罚你二人统领主管,用标点符号重新整理《论语》《孟子》《诗经》等科举必考的书籍。 用标点符号断句,并且用白话文标注其不同的意思。 如此一来,学子们便能更清晰地理解经典真意,也能让圣人之道更广泛地传播。你二人可有异议?” 李纲和孔颖达心中虽有些震惊,但他们皆是饱学之士,深知李承乾所言并非无理取闹。 标点符号的运用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子们理解经典。 况且太子之令,他们也难以违抗。 李纲率先拱手道: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老臣虽年迈,但愿竭尽全力完成此事,以助学子更好领悟圣人经典。” 孔颖达也赶忙附和: “殿下此举乃利国利民之善举,臣定当与李太傅一同,不负所托。” 虞世南捋着胡须,笑着说: “太子殿下不仅才思敏捷,对学问的见解更是独到。今日这一番演示,必将在我大唐学界掀起一阵新风潮。” 李世民听闻,微微颔首,眼中露出思索之色。 他虽觉得李承乾此举有些出人意料,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想法颇具新意与远见。 “乾儿此想法,倒是别出心裁。” 李世民缓缓开口,目光看向李纲与孔颖达, “既二位爱卿都无异议,此事便这么定了。 朕也期望此举能让我大唐学子更好地领悟圣人教诲,为国家培养更多栋梁之才。” 李纲与孔颖达齐声道: “陛下圣明!”喜欢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