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参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今日,李世民特地穿戴上了天子行头,十二疏冕旒在前,明黄色的圆袍,正中位置围绕着一条金龙,这金龙张牙舞爪,令皇帝看起来格外的威严。 “众卿免礼。” 开场白结束,长孙无忌率先站出,他讲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琐碎事,然后是房玄龄,再然后是马周,最后是褚遂良。 李世民耐心的听着,李泰也耐心的等着。 当的褚遂良讲完作揖站回队列,皇帝的目光穿过玉旒间隔,微不可察的扫向了李泰。 李泰也接收到了信号,他暗吸一口凉气,先迈出了左脚来,但是,却迟迟不见的后脚跟上,似如是被人点了穴,僵僵的站着,动作看起来有些滑稽又怪异。 与此同时,拿在手中的笏板,也变得沉甸甸的,像是捧了块巨石。 李泰又是犹豫了起来,现在这半步迈出去,就算是彻底没有退路了,一旦事情不像李承乾所设想的那般,或者说,是不像他所预料的那般顺利,那他可就算完了。 到了临门一脚,却又是迟疑不决起来,有着想要登天的心,但却又顾虑万千,害怕一脚踩不稳,会摔个粉身碎骨,如此的怯弱胆小,怎能担得起大事来,又怎能成得了大事。 李世民暗自摇摇头,开口推了一把,“魏王,你可是有奏?” 霎时间,不少目光聚来。 李泰额头渗出细汗,长孙无忌思量着,程咬金眯着眼暗暗看着。 耸立的胸膛中,心砰砰砰乱跳个不停,李泰的手都在颤抖。 许久,终是鼓足了勇气,或者说是狠下了心,右脚终于迈出,与左脚并齐,李泰躬身道:“启禀陛下,儿臣有奏。” 李世民长松一口气,他真怕李泰临阵退却当个缩头乌龟。 随着有奏之声响起,皇帝的目光顿时变得明亮,自他身上散发出一股不可描述的气势来。 这股气势,长孙无忌很熟悉,房玄龄很熟悉,程咬金很熟悉,尉迟敬德也很熟悉,李靖同样很熟悉。 也不单单是他们几人,此时此刻,在这大殿之中侍立的文武百官,凡是有跟李世民上过战场的,都感受到了不同。 现在坐在那上头的,好似不是一个皇帝,而是一个即将冲锋陷阵的将军,而他们也不是在太极殿中上朝,而是在两军对阵的沙场上。 李世民的目光,锐利又坚定,可看出满满的斗志来,似是,将有一场关键战斗要打响。 程咬金低下头,两眼一合,打起了微微轻鼾,尉迟敬德和李靖,也都同时低下头,呆呆看着脚下,一副出神之状,似是那光滑明亮的地板,有着什么绝世美景一样。 李世民环顾一圈,威严道:“你要奏何?” “陛下,近日因高家一事,惹出众多纷争来,坊间士子对此多有不满,坊间百姓也多有不满,人人对朝廷都有所抨击,朝廷威信受损,陛下脸面受损,事情缘由,皆是因科举而起。” “儿臣觉得,当下....”李泰话头一顿,说到最要紧处时,脸上又是涌出犹豫挣扎来。 李世民颇为无奈,只好再推一把,问道:“当下如何?有话就直说!” “当....当下……科……科举多有不公,因......因当予以改动,以免日后,再因科举发生震荡。” 终于。 终于是说出来了,虽然磕磕绊绊,但意思算是表达清楚了,李泰如释重负,长长出了一口气,由里到外只觉得轻松。 李世民也舒了一口气,不过,不少人的心却在此时提了起来。 改动科举..... 难道这就是李承乾的最终谋划吗? 他想借科举来做什么呢? 眼前的雾气,似是淡泊了些,那迷雾之后的东西,好似露出了一角,真相,也许就要大白了。 长孙无忌当即问道:“魏王觉的,当如何改动是好。” 目光再次聚集,万众瞩目下,李泰从怀中掏出奏本。 “陛下,儿臣愚钝,草拟了些章程,请陛下过目。” 李世民一甩手,张阿难下去接过。 虽说对里头的内容已然聊熟于心,但李世民还是认认真真又看了一遍。 殿中鸦雀无声,只有靠的程咬金近的人,能听到微微的鼾声,一部分人目不转睛的紧盯着皇帝,一部分人狐疑好奇的紧盯着李泰。 许久,李世民将折本一合,随之递给张阿难,后者往前两步,暗自清清嗓子,有条不紊的诵读起来。 他的声音不算大,但足以让每个人听的清清楚楚,随着字句的变化,随着张阿难音调的起伏,众人的脸色也开始变幻,有人惊奇,有人阴沉,有人欣喜。 等到诵读完毕,殿中更是寂静,就连站在程咬金前面的李靖,连鼾声都已是听不到,李靖忍不住的回过头,只见的假寐的程咬金,眼睛闭的紧紧的,但那双厚厚的嘴唇,却是张成了一个O型,李靖暗觉的好笑,随之回过头,又专心致志的看向地板。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时间在这一刻似是陷入了停滞,长孙无忌面色如常,让人看不出个什么反应,但他并不是无动于衷,心里同样已是掀起了波澜。 好打算,当真是下的好一盘大棋,原来这就是最终目的,科举!长孙无忌心想,李承乾应该是想借此,来让李泰在朝中获得一定的认同。 取消种种限制,让寒门自由参考,朝中出身不高者,对此必然是大为支持,长孙无忌下意识的看向了马周。 果不其然,平日里喜怒不形于色的马宾王,现在神色异常激动,脸颊都透出了绯红,被太祖赞扬才德远超傅说姜子牙的马周,可是深受科举之茶毒。 他出身贫寒,幼年勤奋好学文才出众,成才后意欲参举出仕,可因家世碌碌多年而无为,李承乾上次给李世民所讲的那个书生的故事,其实就是以马周的人生经历为模本。 如果马周不是有着几分气运,如果不是李世民爱才不拘旧俗,恐怕他马宾王纵使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能黯黯的继承家业,去接过父亲手中的锄头,将一身才华荒废在田间地头,终其一生也就是个无名无号的农夫。 李泰这一奏,如是柄利剑,直插进了马周的心房,搅得他激昂又躁动,此一刻,沉稳的马周十分想高喊一声:魏王,壮哉! “陛下!” 马周用尽气力的一声大喝,他从队列中站出,看着应是要说什么。 可李世民的反应,却是有些出乎意料,他像是什么都未听到,目光不断的在他人身上环顾,转来转去,就是看都不看马周一眼,好似是想特意无视他。 刹那间,马周也明白了什么,他将到嘴边的话给咽了下去,转而问道:“臣斗胆,不知魏王此奏,陛下是何意?” 李世民的目光,这才扫来,皇帝淡淡的道:“宾王觉得如何?科举是否改改动?” 马周稍一思量,并未说声好,也未说不好,只是含糊其辞的道:“科举乃是关乎社稷安危的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臣觉应当细细斟酌,千思万虑而后行。” 李世民轻嗯一声,随之转看向群臣,淡淡的道:“宾王说的是,事关天下士子,事关基业安稳,当要徐徐图之细细斟酌,众卿,你等觉得魏王所奏如何,眼下科举之制是否真有所不公,是否该是改改,汝等好好斟酌,心中所想尽可畅言。” “陛下,臣觉魏王所言,不妥,大为不妥。”司农卿杨弘礼急匆匆的先行站出。 弘农杨氏,起自汉昭帝时期的宰相杨敞,传世已有七八百年之久,氏阀中可算是一等。 李世民睨了眼,问道:“卿是觉何处不妥?” 杨弘礼张张嘴,他想从鸡蛋里挑些骨头出来,但从鸡蛋里挑骨头,是何等的不易,挑来挑去,也挑不出个什么好说辞,最终,只得回上一句法制不可轻变。 李世民淡淡道:“开国之初,高祖令人遵照隋律修订武德律,朕登基伊始,也着令重订贞观律,去年,贞观二十年,朕又下令查遗补缺完善律令,法治官职,自开国来时有更改,缘何说什么法制不可轻变。” “秦之商鞅变法,后有一扫六国之利,汉之武帝变革,始有铁骑踏服草原之绩,历代以来,无不多有革新之制,一味的循规守矩,只能如晋,丧基业亡社稷。” 众所周知,两晋是世家大族最为昌盛的时期,他们不仅完全掌握朝政,还能左右皇帝,李世民批判晋,隐隐也是在骂世家人。 随之,相继有人出列,皆都持反对意见,不过,也基本都如杨弘礼般,说不出个什么正儿八经的,只能东拉西扯的胡咧咧。 李世民面无表情,一动不动的坐着,也不知有没有认真听。 过了会,等的站出来的人差不多了,皇帝淡淡道:“无忌,你怎么想的?” 长孙无忌微低着头,他虽没有转过身看,但也能感觉的到,此时有不少人正看着他,其中多是与他交好之人。 沉吟许久,当皇帝等的不耐烦,要开口催促之时,长孙无忌才缓缓道:“陛下,臣觉马大人所言有理,改制科举,牵扯甚广,当细细斟酌。” 老狐狸又耍起了滑头,李世民却不打算让他就如此轻巧的蒙混过去。 “朕不是问你牵扯的广不广,需不需要斟酌,朕是问你的看法,改制科举,是觉得可还是不可。” 长孙无忌又将头低下,李世民也不步步紧逼,给足他思虑的时间。 房玄龄用余光瞄着。 不少人等着。 殿中又安静下来。 许久,长孙无忌慢慢道:“陛下,臣觉不分家世,此有所不妥,自汉以来……” “那就是觉得不可了。” 李世民径直打断,使得长孙无忌无法再回转,被迫只能做出选择。 “臣……臣觉不是不可……” 此话一出,不少人的心提了起来,如果长孙无忌不反对,那此事轻而易举就可推行。 杨弘礼变了脸,心乱如麻,万幸,长孙无忌没有让他慌太久,紧接着便吐出了后半段话。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只是,臣觉得当下改制,时机略有不熟,不妨以后慢慢再议。” 李世民心中冷笑。 怪不得世人称长孙无忌为九黎,他可真是比狐狸还要狐狸啊,圆滑至此等地步,也不知做人还有何意思。 皇帝不再多言,转而看向另一杯,“玄龄,你怎么看?” 一道道视线,转移至房玄龄身上。 也如长孙无忌般,房玄龄先低下了头,须臾百梦,而后才缓缓道:“陛下,魏王所言,臣觉有几分道理,当下科举,确有不公之处。” 此话一出,似如一颗巨石砸向湖面,众人的心头无不泛起涟漪来。 李泰情不自禁的嘴角扬起,心中顿时狂喜。 门下省右侍郎裴融,面色复杂烦闷。 他与房玄龄交好多年,此时,他是多么希望老友能反对此策,或者说,纵使是不反对,如长孙无忌般含糊其辞的也可。 可是,房玄龄却干脆了当的表态了,还是持支持之态,难道,他是忘了,他房氏也是望族之家吗,裴融大失所望。 李世民颔首,未再多说什么,转而言起了官职一事。 “吏部尚书空悬长久,今民部高位也是空缺,俗话说一家不可无主,朝中政事纷杂,更是需要决断之人,玄龄,依照你看,何人主吏部为宜。” 关于吏部尚书的人选,前不久李世民也询问过房玄龄,当时房玄龄推举的是侍郎高季辅。 高家那时还没有出事,高士廉还是大权在握的民部尚书,李世民顾虑到,若是让高季辅出任吏部尚书,那高家可就是一门两卿,有着长孙无忌还有天家这层剪不断的关系在,高氏将会太过于显赫。 太过显赫,太过出头,不管是对高家还是对朝中势力的平衡,都不算是件好事,所以当时李世民并未同意推举。 现在,皇帝却是又问了他,这是个什么意思呢?喜欢大唐皇太子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唐皇太子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