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也是想干大事的人,一心致力于富国强兵。 所以包拯的改革主张,很快便得到了他的认可,随即让包拯尽快拟定条例,以便推行。 接下来的几天,包拯便又伏案工作,召集吏部、刑部、大理寺、开封府等官员,对原有律法进行重新修订,尤其针对的是权贵阶层,取消他们的特权。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正式写入刑法条例之中,而非一个空洞的口号,糊弄黎民百姓。 其次则是重新修改死刑条例。 将死刑分为故意杀人和被迫杀人两种,不再是单一的“杀人者死”,视犯罪的情节轻重而定。 例如,若受害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正当途径,正义没有得到伸张而被迫杀人,则被害者无罪,地方官府负主要责任。 又例如,强抢民女,奸淫妇女,列入死刑。 可以说,此次修改,涉及到方方面面。 说白了,包拯最终的目的就是要用法治替代人治,让官府和百姓都有法可依,而非凭借执法者一言独断,避免官员贪污受贿,徇私枉法。 足足修订了七天,法律条文方初步完成。 包拯和公孙策、韩琦、富弼等仔细审阅了一番后,方才呈递给范仲淹审阅。 范仲淹看完后,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新法的确是保护了百姓,可已然严重侵犯权贵的特权,要是颁布出去,天下的权贵阶层还不得炸开锅了。 在范仲淹的原计划里,其实只是想做一些简单的修改,牵制官员的权利,缓和阶级矛盾。 可包拯却是一通大改特改,几乎是把大宋原有的法律都给推翻了。 “包大人如此修改,陛下焉能同意?”范仲淹感觉玄。 “相爷,这是大理寺、刑部和开封府等几个部门的一致决定,相爷可是认为有什么不妥之处?” 范仲淹道:“新法的确弥补了原有律法中的诸多不同之处,看上去更符合天理民情,然则老夫唯恐天下官员一时间难以适应。” 听到这里,包拯心里松了口气,笑道:“只要相爷不反对新法,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对包拯来说,大宋的官员就是过得太舒坦了,尤其是士大夫阶层,朝廷对他们太仁慈宽厚。 士大夫哪怕是贪污受贿,奸淫掳掠,只要不是谋逆之罪,最多就是贬官,没有死刑这一说。 所以士大夫才会毫无忌惮,也毫无敬畏之心,视百姓如同猪狗。 唯有重典,才能让他们有所收敛。 范仲淹道:“包大人别忘了,太祖有遗训,士大夫和君王共天下,关是取消士大夫特权这一条,只怕皇上就不会同意,更遑论其他了。” “包拯自有办法说服陛下!”包拯自信满满。 “那好吧!”范仲淹没再多言,随即和包拯一道,一同前往御书房面圣。 来到御书房,礼毕。 赵祯询问两人来意。 范仲淹随即将包拯拟写的新法呈递上去。 赵祯满脸欣喜的接在手里,赶忙打开浏览。 才看了几条新法,脸色便渐渐沉了下来,越往下看,越是凝重。 “包卿,这便是你拟定的新法?”赵祯脸上挤出一抹艰难的微笑。 “是的陛下,陛下可是认为有不妥之处?”包拯强装不知。 “包卿,朕知道你一心为了江山社稷着想,可行事却太过偏激,单说这一条,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若是如此,天下岂非没有尊卑贵贱可言?难不成,朕也要受这律法的约束?” 包拯顿了顿,赶忙解释道:“陛下,律法归律法,与尊卑贵贱并无关系。” “陛下虽然归为一国之君,可在人格上和百姓并无差别,不过是出身不同。” “臣以为,便是陛下,也理应受法律约束,并不能随意杀人。” 范仲淹和一旁的陈琳闻言,吓得瞠目结舌。 实在是没有想到,包拯能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竟然将皇上和平明百姓相提并论。 范仲淹看着脸色突然阴沉的皇上,赶忙暗中拉了拉包拯的衣袖示意。 随即又赶忙替包拯解释,“陛下,包大人一定是这几日太过劳累,故出言无状,这并非包大人的本意。” 陈琳也立即替包拯求情。 赵祯没有说话,良久之后脸上才恢复了一点血色。 “好了,爱卿不用解释,包卿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 毕竟他心里也清楚,若不是生于皇族,他的确和普通百姓没什么不同。 所谓的君权神授,那不过是糊弄人的玩意罢了。 范仲淹和陈琳此时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包拯道:“谢陛下不罪之恩!臣并无冒犯陛下之意,只是就事论事,既然陛下想要富国强兵,就必先重律法。” “自古没有不灭亡的朝代,而历朝历代灭亡的原因,便是百姓没有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陛下若是想要大宋江山长治久安,就该以国法为先。” “凡事若都能依法行事,百姓自然就不会有怨言。” 赵祯回应道:“太祖遗训,我大宋士大夫和君王共天下,大宋江山也是勋贵的先主和太祖皇帝一同开创。” “包卿若是执意要取消他们的特权,还要让王子犯法和庶民同罪,岂不陷太祖皇帝于不义不仁,显得我赵家太过无情。” “其余条例朕尚可接受,唯独这一条,朕实在无法接受。” “陛下的心情,臣能理解一二。”包拯自然也能体会赵祯作为君王的苦衷。 毕竟,赵家江山是勋贵开创。 太祖给他们特权,就是为了让他们子孙后代都能永享富贵。 如今却要取消他们的特权,权贵心里一定大骂皇上无情无义。 想到这里,包拯接着道:“然而,陛下别忘了,大宋虽是赵家天下,也是天下人的天下。” “没有百姓,哪里来的国家和朝廷?” “陛下常说以民为本,民贵君轻。” “陛下现在的行为,却与之背道而驰。” “大宋积贫积弱,已危及江山社稷之存亡,权贵和百姓之间,究竟谁重要,相信陛下能掂量得清楚。” “臣,言尽于此……” 包拯觉得自己说得已经够多的了,有些话,即便是忠言,说多了,也会让皇上产生反感。 适可而止才是智者作为。喜欢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