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42章打开门,让标准之风吹进来嘛!
咕咚,理藩院左侍郎承受不了心理压力,居然当殿晕倒了。
乾隆投去一个厌恶的眼神:
“来人。”
一大群侍卫手按刀柄冲进太和殿。
“按名单,抓人!”
这些从京郊换防而来的亲军营侍卫早有准备。
半个时辰前,他们得到了煌煌圣谕,震惊之余,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抓捕名单如下:
理藩院尚书、左右侍郎、柔远徕远两司郎中、通译。
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九门提督、顺天府尹。
每天,
也难怪,少年登基,英明神武了一辈子,到头来被底下人忽悠的团团转,老脸丢的一干二净。
于是,
虽然现在都是戴罪白衣,可依旧要讲究尊卑座次。
“朕要罚你,军机大臣别做了,暂且在军机上行走吧。再兼起礼部的一摊子差事。”
还有在淮安当钦差巡查的刑部侍郎郑谨生,以及在旅顺督造海船的一位工部侍郎。
“和?。”
狱卒们都得先打千,后微笑服务。
仅有兼户部尚书的和?、兼吏部尚书的阿桂幸免于难。
饶是老家伙于敏中见惯了大风大浪,也被今日之诡谲疯狂吓的肝颤,极为忐忑,害怕被乾隆追究责任。
六部尚书倒了4个。
稻草要新,阳光要足,墙壁要粉刷,书案桌椅油灯一应齐全。
富顺斋的酱牛肉、同益轩的羊肉、瑞宾楼的褡裢火烧、廊坊二条的陈记卤煮小肠、丰泽园的银丝卷、东来顺的奶油炸糕、合义斋饭馆的炸灌肠~
纷纷摆上书案。
“大人,您该用餐了。”
“臣在。”
“臣在。”
“于敏中!”
……
“奴才誓死效忠皇上。”
尚书们,要住单间。
侍郎们,就2人一间。
“你是唯一一个提醒朕的,就罚俸1年吧。”
狱卒们欢喜又紧张,这可真是流浪狗掉入了肉联厂,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一会打千,一会引路,谦卑又热情,丝毫不敢摆架子。忙活了大半天,才按照官阶高低把各位大人的食宿安排好了。
这些堂官、京堂逐个被陌生面孔的侍卫打掉顶戴,扒掉官袍。一时间喊冤之声不绝于耳。
“津门知府、津门总兵也一体捉拿。对了,数年前护送赛里斯使团南下大运河的礼部官员,也抓起来,抄家。”
委屈,太委屈了~
……
这一瞬间,
除了阳光少点,光线差点,其他一样。
……
小半个时辰后,再来收走。
“朕躺在病榻上想了很久。你们一个?身居高位,拿着不菲的俸禄,更有底下人数不清的孝敬。可没想到你们已经丧心病狂到这个程度,朕是你们的仇人吗?非得幸灾乐祸看着朕出丑吗?朕要是砍了这太和殿内的所有人,也许有冤枉的。若是隔一个砍一个,那必定有漏网的。”
刑部大狱人满为患。
乾隆的咆哮响彻大殿。
逐层往下,待遇递减。
秦驷心中哀叹,主子是真的被伤到了,被伤的太狠了。
和?心里陡然想起了刘墉。心中一阵郁闷,妈的,让你躲过了一劫。
堂官们肯定没胃口,吃不了几口。
心情灰暗的堂官们,自然懒得多说话,只是一点头。
还有军机处6名满汉章京~
太和殿内,热闹好似菜市场。
“臣领命。”
刑部大狱上下全部跟着沾光。
大家想吃什么,就买什么。这账单,自然是各位大人的家眷来付。
……
门口,特意打扫出了一间屋子。
2位比较面善、比较世故的书吏坐镇接待各位大人的亲眷、门生故吏。
点头哈腰地接下他们送来的银子、衣物,再三保证,大人在里面的生活不会有一丝怠慢。
一句话,狱卒们会比伺候亲爹还要上心。
刑部甚至成立了4个人、4个骡马、4辆大车组成的“采买专班队伍”,可着四九城什么好吃买什么。
得让大人们知道,全京城最好的饭庄,在刑部大狱。
主管官监的一位刑部郎中,已经放下话了:
“甭管大人们以后是上菜市口还是伊犁吃沙子、宁古塔堆雪人,所有人都不能有一丝怠慢。谁要是敢摆狱卒的臭架子找存在感,他就灭了谁。”
……
“狱卒,过来。”
“章京爷,您有什么吩咐?”
“要喝酒,要吃羊肉。快去~”
狱卒陪着笑,小心的提醒道:
“爷,您的家眷一直没来。”
“我的家眷都不在京城,自然是没银子的。但是,我就是吃!”
狱卒点点头,去询问当班的牢头。
牢头很淡定,挥挥手:
“满足他!”
“我就想不通,他凭什么这么穷横?”
牢头笑笑:
“雍正爷那会,咱这也进来了一位犯官,工部郎中李恭直。看守大狱的前辈们因为他家里没送银子,态度就过分了点。后来~唉!”
“后来怎么了?”
“后来这位爷出去了,向皇上申请做了刑部主管大狱的郎中,他每天早早的到衙门当值,第一件事就是找全体狱卒的茬。左脚先进屋,挨30杖,右脚先进屋,挨50杖,迟到的就别提了,当场就打死。好多前辈早上竖着进来,中午就盖着白布被拉出去了~唉。”
牢头颇为感慨,手往里一指:
“你敢保证,这里面没有第二个李恭直?一日为官,终生是官。摘了顶戴,人家还是官。忍忍吧,都是爷,咱是孙子!”
……
苏州府,
李郁在数百卫队的护卫下,出城巡视东面宫殿的进展。
胡雪余太忙,所以日常细务是无心经办的,只能委托给了一位蒯姓子弟和一位江西挖来的雷姓匠人。
“样式雷”,是有清一代匠人的巅峰。
这个起源于江西永修的家族,连续6代人执紫禁城造办处。经手的建筑有两宫、三海、三山、五园、两陵。
撑起了清朝皇家建筑史的一半江山。
这位雷姓子弟只是这个家族的旁支血脉,曾在圆明园工地待过一年。
后来不知什么情况,又回乡了。
李郁只是瞅了一眼此人,就猜到了几分。
技术大约是有的,野心也是不小的。但无妨,还有蒯氏子弟监督呢。
……
“陛下请看。从苏州府城相门出发,修筑了一条4丈宽的水泥道路延伸到此。另在原有河流的基础上,规划了一条航道,可直通府城。”
“嗯,修路很有必要。”
李郁望着热火朝天的工地,问道:
“目前到了哪一步?”
“整体垫高地基半丈,地基需牢固,因而夯实是个大工程。”
“寡人给你一道手令,将太湖马场的骑兵和步兵士官学校的队列训练移至此处。人踩马踏,尽快把地基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