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01章 大手笔
每个城市都有它的不同之处,不管这个城市的大小,自身的特色是少不了的。
可惜,哪怕是英子的父母,也很少来市里,英子家虽然打猎、种地等,但是要说多富裕,那是不可能的,只能说不愁吃喝而已。
英子和彩珍10多岁就离开这里了,对这个城市更不了解。
还好,这个城市有汪琼的下属单位,因为这里是山区的原因,加上以前这里存在过几个小国,风水不错,所以,考古研究所一直存在。
汪琼不说别的身份,就以古文化厅,副厅长的身份,在这里就很好使。
交通工具、向导、司机,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汪琼一大家子,8口人,跟在后面玩就行。
要不说专业的事,就得交给专业的人那。
英子的父母,跟着玩以后,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老家市里有这些玩的地方,有这些特色吃食,觉得很不可思议。
汪琼沉思了一会,对向导老刘道:“想修路找谁?”
时间好像对这里没什么影响似的,这里跟当初带英子父母走的时候,简直一模一样。
“最低档的水泥路50一平米,经常过大车的话,每年都得维修。”
小车队头车里坐着汪琼兄妹和英子,前位坐着是这几天陪他们的向导,是一位当地人,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40多岁了,对这里很熟悉。
“领导,关于您说的这个计划,这几年市里一直在执行,可是,您也知道这里属于山区小城,没有矿产,也没什么经济项目。”
汪琼随了一句后,就对向导问道:“老刘,我记得这些年,国家大力发展城镇乡村的交通计划,市里还没有辐射到这里吗?”
既然东西都到了,那么正事要紧,玩什么时候都能玩。
用古法来说就是积德,现代来讲,就是对家乡的民生帮助很大,确实是大善之事。
向导老刘道:“领导,我家也是农村的,我们村还不如这里那,肯定排在最后面,村民因为交通不便,生活方面影响很大,我小时候身有体会,所以比较关心这方面。”
向导老刘肯定的道:“领导,大了不了解,但是对乡村修路这方面,我十分了解。”
还没等汪琼他们把这个城市玩遍,楚红安排从京都运来的礼品,已经到站了。
老刘明显对这方面很了解,开口道:“这彼此之间的路肯定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刚才通过那个村子的路,属于最低档的18公分的水泥路,单行车道,一般也够用了。”
“所以,交通计划一直执行的很缓慢,市里先修能带动经济效益的地方,经济好了在一步一步修,最后完成全市交通计划。”
“在往上就是沥青柏油路了,具体费用和路的宽窄、厚度也有关系,也跟承受力有关,不过,乡村级别的路,基本在10-30万之间一公里,当然,特殊地区除外。”
修路铺桥,自古而来,都是大善之事,对一些偏远地区的百姓,也确实有很大帮助。
平困的小乡村,出了人才,想回报家乡,修路是最好的选择。
路还是那个路,山还是那个山,一切都没变。
从镇里到老胡和胖子下乡的村子还好说,毕竟有当年汪琼的帮忙,村里有了大笔收入,自发修路,就是那种农村常见的水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