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义务教育和资助一个是国家出钱,一个是资助人给钱,但也少不了普通基层工作人员的普及和宣传。夏风得知学校要开展走访乡村,劝说各乡村家庭都把孩子送去上学,读小学又要不了几个钱,就算路途遥远,但现在校舍修好了,还有补贴,这几个理由加一起,总能打动不少人。暑假的时候,夏风就在忙这个,她和小王老师还有两位男老师,分别走访几个乡村,挨家挨户去宣传她们小学的校舍和补贴政策,希望这些家庭有孩子的能送孩子来读书,没有的也至少知道这一点,以后有了就不会担心读书花钱的问题。现在消息全靠人口相传、电话、电视传播的人们,压根想象不到以后的世界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通讯爆火乍世界。也多亏了夏风等人的努力,很多位处偏远地带的农村家庭,压根不知道外面都发生了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甚至领导人换届她们也不了解,更别说什么义务教育、什么校舍什么补贴,当夏风等人走访到这些村里,她们才知道,一合计,送去学校,既能读书受教育,又能省饭钱有人给照顾孩子,便一股脑地都把孩子塞去。不过其中也少不了部分家里有女儿但是压根没考虑过送女儿去的,夏风每次都得问清楚家里几口人,小孩多大,务必劝导这些家庭把孩子们都送去。有些家庭的孩子都十二三岁了,早就错过了读小学的年纪,直接上初中又没办法跟上进度。其中不乏觉得女儿反正读了书也没用,还不如留在家里学着干活的家长,每当这时候,夏风都气得不行。但好在,她不是第一次碰见这种家长了,虚张声势的话张口就来,什么不送去上学违法了,政府可以告家长,什么读书不仅不要钱,还能申请补贴、资助,能给家里赚钱。总之,威逼利诱,夏风一个不少。第一年来到茶水镇的时候,夏风还是个被学生气到也只敢半夜叹气垂泪的新老师,可现在,不知道跟谁学的脸皮厚,什么谎都敢扯,反正她笃定这样的农村家庭,不太可能懂法,也不会懂基层执法情况。夏风絮絮叨叨一下午,竟然真能把一些顽固不化的家长说服。虽然其中也少不了那种态度恶劣,一个字都不听她们说的村民,直接把她们扫地出门,但也有一些动摇的还算客气的人。总之,小王老师跟随夏风一起下乡劝学,对夏风的印象那叫一个一百八十度大颠倒。这还是她印象里那个刚到茶水镇,不管和学生还是同事、家长说话都轻声细语的夏风吗?现在的夏风,说起地方方言来,那叫一个地道,不看脸,小王还以为是自己哪个村儿的亲戚呢。随着新学期招到的学生增多,不太可能像以前一样一个老师教两个年级,所以学校从其他乡镇又调来几位老师,其中同样还有支教来的老师。这些调来的老师在茶水镇当地没有房子住,都住校舍,所以校舍的管理工作也稍微轻松些,给夏风排的班,一个学期她可能就只需要去一个月。因为小学这边老师多了,初中那边又缺老师,小学部这边有资格教初中的,只有夏风最合适。所以夏风只带了一学期新一年级生,又被调去了初中部。第52章 结束只不过,夏风调去初中部的时间不凑巧,赵小小刚上初二,夏风才调去带初一的新生。还好赵小小初一一整年已经习惯了没有夏风教她数学的日子,新的数学老师人也挺好的,就是年纪稍微有点大,口音重的同时,还喜欢灌输一些陈旧的思想。但唯一让赵小小不适应的是上了初中,她将要接触一门她从未了解的外语。不像有的孩子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就接触到外语,赵小小一直到初中,才知道还有外语这个东西。熟悉的“阿伯测的”变成了陌生的“诶必sei地”,并且外语的语法习惯和国语完全不一样,什么主谓宾,以前学国语完全没意识到的东西,到了初一,要作为一个新生儿去接触学习。虽然夏风很想辅导赵小小,但她白天上课,放学了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处理,她调来初中部也是担任班主任,这是她自己争取的,她的初心不只是教书还要*育人,她想要尽自己所能地去管理好自己的学生。夏风很忙,再加上每个学期至少有一两个月她要守校舍,所以真的抽不出空来辅导赵小小。赵小小自己也倔,她不想麻烦夏风,就死磕外语。凌一倒是想教,这个世界的外语和她曾录入过的某个世界的英语信息很像,当时某个宿主为了显得自己很厉害,兑换了英语学习道具,都录入在凌一的信息库里。但是,凌一不能直接用,她一个小学没毕业的单亲妈妈,怎么可能会英语?于是,凌一为了辅导赵小小,开始在赵小小下课回家后,跟赵小小一起学英语。然后看似凌一学得比赵小小更快更好,其实只是她借着学习的表象,教给赵小小更多。能跟妈妈有更多互动的机会,赵小小当然开心,但她开心的同时,又有点难过。妈妈学习英语比她厉害太多了,每个单词都是过目不忘,语法语句更是用得跟原生语言一样,这让赵小小想到了她第一次看电视时,里面那个身在农村,心却向往更大世界的女人,和她妈妈年纪差不多。赵小小想,如果她妈妈小时候也能和她一样,有机会读书,会不会现在的阅历、地位、眼界和现在都会完全不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