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79章 嫁妆
陈留公主听到胡太后这么说,和胡太后预料的不同,陈留公主并没有大吵大闹,而是坐在边上默默地垂泪。
看到陈留公主没有闹,胡太后原本准备好的话,却塞在嘴边说不出来了。
其实陈留公主和胡太后都在演。
胡太后从小皇帝那边,知道了元子攸说的计划后,听说苏泽能够帮助她掌握禁军,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天家的亲情。
用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小姑子,换取重新掌握权力,这笔账无论怎么算都是赚大了!
就算是让胡太后嫁亲女儿,她也是愿意的!
本来胡太后是准备先用苦情来打动陈留公主,然后用国事为重,逼迫陈留公主下嫁。
可是陈留公主不闹,反而一副认命的样子,这就让胡太后演不下去了。
没办法,自从宣光之变后,宗室和群臣都害怕得罪元乂,断绝了和宫内的往来。
只有陈留公主一直烧冷灶,不仅仅帮助胡太后知道了很多外界的消息,还帮着她逐步掌握宫闱内一些力量。
这时候突然变脸,胡太后也有些拉不下来脸。
双方就这样尬住了!
陈留公主也是情商很高的人,她立刻意识到了这场戏中的“bug”,如果胡太后真的心软了,不把自己嫁给苏泽那可就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了!
意识到了这一点后,陈留公主用丝帕擦干了眼泪,这才说道:
“皇嫂,这苏泽在禁军中势大根深,如果我嫁给苏泽能够帮助太后和陛下重掌朝政,那皇妹愿意嫁!”
听到如此决绝的话,胡太后真心感动了起来。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舒服,陈留公主能够明白这场婚姻给皇室带来的好处,还愿意“牺牲”自己,胡太后当真是起了愧疚之心了。
胡太后想了想说道:
“按理说,苏泽是尚公主,应该让他返回洛阳成婚的,现在西北的局势,皇妹也是知道的。”
“所以广阳王深,向宗族之长的高阳王雍商议后,比照领民酋长尚公主的旧例,让人送皇妹去关西成婚。”
北魏虽然立国很久了,但是相应的制度和规矩都是文明太后执政和孝文帝时期才设立的。
在文明太后执政前,北魏官品都不清晰,官员都没有俸禄,养家都靠商人捐献和搜刮百姓。
到了文明太后实行班禄制度,确定了官员品级和俸禄之后,才算是有了王朝气象。
婚嫁制度也同样如此。
早些年的北魏公主并不珍贵,在道武帝时期都不要钱的往草原上嫁公主,甚至有时候一下子就批发两三个。
就是近些时候,尔朱荣的妻子北乡郡主,那也是皇室宗亲,也都是直接嫁到秀荣的。
宋明那种制度严明的朝代,驸马和公主都要住在都城府邸中,在北魏是没有这种制度性规定的。
所以比照北乡公主嫁给尔朱荣的旧例,让婚嫁使送陈留公主去西北成婚,并没有什么制度上的阻力。
只是在胡太后看来,以己度人,让陈留公主离开繁华的洛阳,去鸟不拉屎的西北,那确实是委屈人了。
说到这里,胡太后又怕陈留公主闹,小心的瞥了她一眼,看到她没有任何反应,胡太后才继续说道:
“这又委屈皇妹了,不过驸马都尉府朝堂还是会赐的,奚康生在洛阳的府邸宽大,就等苏泽西征返回后,和皇妹居住?如何?”
奚康生位高权重,但是他政变失败后家族都被流放,府邸自然空了出来。
可两次宣光之变,加上潼关告急,很多大臣辞官离开洛阳,洛阳空下来的宅子太多了。
奚康生这个府邸虽然大,但是位置不算特别好,周围也没有宗王重臣府邸,所以别人也懒得吞并,现在已经杂草丛生了。
陈留公主暗暗清楚,胡太后就在是空手套白狼。
她继续垂泪,等着胡太后继续出价。
“这样吧,皇妹嫁过去也不能受了委屈,更不能让苏泽这个匹夫小瞧了皇室,嫂嫂我一定给你准备一份好的陪嫁!”
陈留公主都忍不住翻白眼了,元乂夺权后,皇宫内府也都被他掌握,胡太后手上根本没钱,还说给自己筹办嫁妆。
不过陈留公主知道,有一样东西,胡太后可以做主拿出来的。
陈留公主说道:
“国事艰难,若是大操大办,怕是引起朝野非议。”
听到陈留公主这么说,胡太后只能感慨这个小姑子是真的贴心,她甚至有些舍不得陈留公主嫁给苏泽了。
陈留公主说道:
“皇嫂,这苏泽武夫出身,朝廷能不能赐他书籍,也算是对他的劝学上进了。”
胡太后眼前一亮,是啊!国子监里那么多藏书,理论上也是皇室的所有物,赐些书给苏泽,又能撑面子,说起来也很好听啊!
而且西北那个地方应该很无聊,让陈留公主带一些书籍过去,也能解乏解闷。
胡太后点头答应下来,这事情她是能够做主的,国子监就是皇家图书馆,江阳王元乂也看不上这些书籍。
陈留公主又说道:
“陪嫁中,请太后多赐一些将作监的匠人陪嫁,以壮声势。”
将作监?
将作监是皇室管辖的机构,元乂对于将作监也不是很上心。
但是胡太后还准备夺权后,继续在洛阳营造佛寺。
但是仔细一想,先将这些匠人给陈留公主做陪嫁,等自己夺权后,从全国征调工匠不就行了。
胡太后故作大方的说道:
“那就这样!国子监的藏书赐书千卷,赏赐将作监的工匠一千人,作为皇妹的陪嫁,如何?”
这下子陈留公主满意了,其实金银珠宝,绢帛布匹这些东西,陈留公主知道苏泽并不是那么重视。
反而是这些书籍工匠,才是他书信中心心念念的“宝贝”。
正好趁着这次胡太后赐婚,心中对自己怀有愧疚,陈留公主才狮子大开口,讨要了这些陪嫁。
要知道,汉代的时候公主远嫁,都是禁止携带书籍和瓷器丝绸,桑蚕种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