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科比太多了,有一些科比甚至是彼此矛盾的。
这样一大坨屎山代码,等到北魏律法体系全盘吸收后,刀笔吏能够通过这些科和比,操弄司法,残害百姓,帮助豪强脱罪。
苏泽说道:
“我认为,首先是要修订科条,简化国朝的科条,分门别类,剔除不适合本朝,含糊不清,过于严苛的科条。”“其次就是‘滥比’的问题,本朝用的决事比太多了。“
“诚然,前世之事,后事之师,但是滥用决事比,会有人通过专门研究这些浩繁的律法获利,也会造成律令科无法执行的问题。”
“一事一比,会耗费太多的司法资源,不利于快速解决积压的案件。”
“所以我认为,以后除了极重的死罪外,禁止用决事比来作为判决依据。”
“我也准备在军府下设置一个刑律司马的职位,以后三州一郡的死罪案件,都要呈送到刑律司马面前复核,再勾决后执行。”
“君义,你以为如何?”
这下子,在场的苏亮和封述都呆住了。
苏亮惊讶的是,苏泽从没有表现过自己在律法上的才能,可是这一套组合拳可以说是相当厉害了,完全绕过了律令这两个难以撼动的根本大法,仅仅是通过修订科条,废除滥比,就起到匡正司法的目的。
妙啊!
难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天才?
其实苏泽也不是什么律法天才,他不是用借用了“后人的智慧”。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北齐律脱胎于《麟趾格》。
格,就是科。
主持修订《麟趾格》,就是高欢的世子高澄。
修订《麟趾格》的时候,高家还没有代魏,所以无法以修律和下达敕令的方式整顿律法体系。
高澄用的办法,就是从科条入手,通过修订具体的司法解释,达到修订律法的效果。
后来高氏代魏后,就以《麟趾格》为基础颁布了《北齐律》。
而在历史上,具体负责修订《麟趾格》的,也是封述。
封述激动的全身颤抖起来,以科代律令,这本来就是他所设想的司法改革方向。
他向清河王所献的《十科条》,就是对十种大罪的科条整理,也是封述的心血所在。
这时候封述已经不再犹豫,直接掏出自己编写的《十科条》,交给苏泽说道:
“主公,这是属下所编写的《十科条》,请主公过目。”
苏泽接过了封述递上来的《十科条》,果然这是封述的心血,所列的科条都是非常适宜现在的社会现状的。
苏泽大喜道:
“君义,我准备拜你为刑律司马,先是军职,等伱修订了军法后,再征辟你为朝廷正员,如何?”
任何一个体系中,最忌讳的就是后来的人被超格提拔。
苏泽麾下立下战功的军官还没有得授朝廷正品官职,如果提拔一个才来投靠的封述,那就是将封述推到风口浪尖,也会寒了下面将士的心。
先让封述做出一点成绩出来,然后再根据他的功劳晋升他,才能让其他属下心服口服。
封述也明白这个道理,他能够在苏泽这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已经很满足了,当场就向苏泽拜倒,算是明确了主公和属臣的名份。
——
正光元年,九月初。
萧宝夤终于得到了好消息,屯兵在陈仓的莫折天生退兵了!
得到了这个消息后,萧宝夤又怕和崔延伯一样被叛军埋伏,小心翼翼的派遣手下查探,等到莫折天生从容的将雍州西部的百姓都抢回了岐州,萧宝夤的军队才慢腾腾的开进了陈仓。
陈仓被抢劫一空,城池被毁,但是好歹是回到了官军手中。
萧宝夤虽然没有击败一兵一卒就夺回了废墟一样的陈仓,当时并不妨碍他让手下写一篇数千字的报捷文书,火速送往洛阳。
众人喜气洋洋,有了这份底气,萧宝夤也决定将自己的行台从华州迁到长安。
雍州刺史元修义在和莫折天生作战中战死殉国,趁着朝堂还没有任命雍州刺史的机会,萧宝夤也趁势控制了雍州。
战场的局势逆转,萧宝夤的心情也好了起来,妻子南阳公主也准备从华州前往长安。
想到妻子,萧宝夤心中涌起一丝愧疚。
如果关西的战事能够继续下去,自己就可以趁着剿匪在关西经营自己的势力,只要等到未来有变,就可以占据关西。
萧宝夤打着如意算盘,意气风发的召集众将和谋士军议。
大帐中喜气洋洋,有了这次“收复”陈仓的功劳,大家又积累了一笔军功了。
萧宝夤看向手下,这次攻打陈仓的是他在对南梁作战中的故将郭子恢,终于在崔延伯战败后,武将终于扬眉吐气了。
除了郭子恢之外,还有华州豪帅张始荣,也是在萧宝夤入关中后投靠的将领。
张始荣敢打敢冲,一路追击莫折天生的残部,取得了斩首三百的战绩。
这在萧宝夤军中,也算是了不起的功劳了。
除此之外,还有关西士族将领,京兆韦氏的韦遂。
韦遂官拜咸阳太守,也是萧宝夤入关中后投靠他的关西士族首领,在防御武功和扶风的作战中,韦遂都表现出众。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忧,这次反攻关西士族豪帅立下了不少功劳,以上这些武将都名列表功的名单,这让萧宝夤麾下的关东士人大为不满。
但是不满也没办法,关东人在萧宝夤麾下基本上都是谋士。
萧宝夤从洛阳带来的军队,都被崔延伯一战在五丈原输光了,所以萧宝夤要反攻,还是要依靠关西士族豪强的力量。
所以想要打仗,必然要依靠关西本地豪族的力量。
除了郭子恢是萧宝夤的旧部之外,张始荣、韦遂都是新崛起的关西人。
萧宝夤只觉得自己麾下人才济济,却不知道关东人和关西人的裂痕还在扩大。
这次军议,本来是为了商议收复岐州治城雍城的作战的。
但是双方为了主帅的人选争执不休,最后萧宝夤也被吵着头疼,不得已搁置了这个议题。
韦遂满是疲惫的返回家中,一个十二岁的童子迎接上来。
“伯父。”
韦遂见到这个童子,亲热道:
“孝宽啊,今日军议的事情,伯父要和你参详参详。”
如果别人听到韦遂这么说,恐怕都会惊讶,他这个咸阳太守竟然要咨询这个十二岁童子的意见。
韦宽,字孝宽(后就称韦孝宽),也出生于京兆韦氏,不过和韦遂并不是同一房。
韦孝宽的父亲曾任扶风武功二郡的太守,韦孝宽从小就是名震长安的神童。
韦遂带兵投奔萧宝夤,也就带出了自己这个十二岁的远房侄子。
韦孝宽听完,叹息说道:“伯父,丹阳公不可久也。”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