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两朝,始皇与刘彻亦觉出几分庆幸,他们不能容忍的是后世华夏落入任人欺侮的境地,这种情况下,后世那些过火的言论反倒是可以稍微听取一二的了。 帝王已然各下决心,先前心思各异的权贵官绅们也安静了些许,一是后世时局惨烈,二是最末那段话过于犀利,三就是怕了水镜背后之人,既说楚棠无错,又有令人防不胜防的神异手段,再联系“历史潮流”之语,他们疑心若是自己发出什么明显的疑议,也要先被碾断双腿。 而这些情绪冷却之后,他们又敏锐地意识到一个问题,鲁迅书中对知识分子的反思,何尝不是他们也需要反思的? 晚唐。 中唐。 北宋。 洛下。 “你的意思是?”程颢看向他。 “好!”程颢拊掌高声,“以意逆志虽是圣人法门,却也不是给无能之辈滥用的。我等自来详解,免被他人曲附。” 朱熹下定决心要向更多人讲学,他要明明白白告诉世人,他欲存的是公理,灭的是私欲。他之心血,历代圣人之言,岂能沦为缚民之锁,贻害数代? 听完许久未回过神来的耿定理终于要找回自己的声音,冲着李贽有些恍惚地笑:“难怪你总有惊世之语,原来不是你大胆,而是早领悟仙机啊!” 李贽摇摇头,他也不曾想到,自己竟然会被后世记诵,并冠以“反封建”之名,他只是不喜欢那些理学家空谈心性虚伪至极,哪知不经意间已探得历史窠臼。 “宏甫兄可得好好与我讲讲,还有那书,也别叫什么焚书了,应该叫启智之书!” 年轻的李贽目露喜色:“不叫焚书,这书不该焚!只是楚姑娘说我等仍难逃局限性,我一时难知就里,欲闭门将楚姑娘数次所讲再通读一番,比对思量,耿兄你……” 李贽洒然一笑:“好!” 与此同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也开始行动起来,他们与李贽有一种心态,理学既错,正该他们来纠偏,这亦是他们的历史使命。 后世的种种如蝴蝶扇动翅膀,渐渐在各朝掀起或缓或急的风潮。 他们想的没错,楚棠是个好后辈,水镜后面的仙人也是好仙人,说不定仙人们正是看到了后来华夏的灾难,才垂下水镜来帮助他们呢? 水镜的内容变成了一杆标尺,它悬挂在所有有良知的人的心里,提醒他们眼下所走的每一步都关乎后世。渐渐地,连庙堂上的帝王都有所警醒,毕竟历史罪人这顶帽子,谁也不想担上。 大地春回,年节将至,欣欣之生。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