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文宗。” 唐朝。 中唐时期。 【他很欣赏李商隐,把他当儿子似的培养,还亲自教李商隐写骈文以适应当时的科举考试。】 酒楼。 李宅。 一旁的王氏捂嘴直笑。话是这么说,但夫君你脸上的笑可是一点都藏不住呢! 考试专业户元、白二人也忍不住点头称赞:“果是青年才俊。” 因着杜牧嘴得太狠,他们暂时对那位小杜才子颇有意见。 刘彻再次啧了一声:“一个24一个26,唐朝到末世了还有这样的才子,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太极宫。 虽然庾信的《哀江南赋》写得确实很漂亮,但他并不想看这种文体的奏疏和考卷啊! “文胜质则史,骈文美则美矣,然一篇之中,当谈机要,再者,侈靡文风难免造成人心放荡,的确当改。”魏征文学功底颇深,接着便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中唐。 他愤然提笔,决意要再为古文摇旗呐喊。 柳宗元凝神思量片刻,开口道:“我还是修书一封与韩退之。” 【只可惜,李商隐上岸后令狐楚就撒手人寰了。弥留之际,令狐楚将李商隐叫到身边,嘱他写作遗表,其用意,既见情真,或许又在为这位时运不齐的弟子筹谋。什么感天动地师徒情!】 “令狐楚也很高兴的吧,能发现这样一位才子。” …… “老师待我很好,既授我以诗书,又带我外出增长见识,我一身才学,尽是老师深恩。只可惜……” 李商隐颇负才名,二人又是夫妻,王晏媄当然知道自家丈夫与令狐家的渊源,也知他对恩师的感情,心疼地更握紧了他的手,柔声道:“夫君勿要伤心,以后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 令狐家。 【再后来,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去做他的幕僚。王茂元也很欣赏李商隐,新科进士,又是位才子,谁不喜欢呢?于是,王茂元将自己的女儿王晏媄许配给李商隐。】 “考中进士,又遇贵人,还娶到了一个名门闺秀,李商隐的运气也太好了吧!” “也不只是运气,人家可是才子,有实力的!”一旁的人接着道。 杜甫忍不住笑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李商隐可谓是二喜已俱啊!” 老杜十分欣慰。令狐家。 看似一帆风顺,实则危机暗藏啊! 哈? 虽然为政者忌讳党争这件事,但李商隐这操作……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干好吧! 被问到的卫青也沉默了一下,他在宫中素来谨慎,凡事三思而后行,实在是不能理解李商隐的行为动机。 贞观群臣也对这后面的渊源感到颇为意外:“难道李商隐娶妻之时并不知晓王家和李党的渊源?” “那李商隐,可就犯了两重忌讳了。” 众人对视一眼纷纷默然,以他们这些朝堂顶尖人物的眼光来看,这位小李才子在官场一道上,实在是单纯得很。 杜甫神情顿住:“这……如此行为,世人看来岂非背主?” 白居易也懵了一下:“李商隐应下亲事之前,不曾细思过么?” 酒楼。 其他吃瓜群众的反应也很强烈,他们前一秒还在感动于令狐楚和李商隐的感天动地师徒情,结果李商隐给他们玩了这么一个展开??? “李商隐糊涂啊!娶妻之前不能想想么?” “我若是令狐家的人我气死了!”难消受美人恩,贵人太多也不见得是好事啊!” 他满腔怒火,目眦欲裂。父亲爱重李商隐,常将人带在身边,久而久之,令狐绹和这位青年才子也成为了知己好友,二人亦曾诗酒唱和,共论诗文。 他忧好友落寞,回信勉励,并在好友再次科考之时暗中运作,真诚相待如此,可李商隐一入王茂元幕府,二做王家的乘龙快婿,把这么多年的知交之情放在哪里?把父亲的殷殷教导与提携之恩又放在哪里? 【于是,牛党认为他娶了李党的女儿,投奔了李党,就是李党的人;而李党觉得他是牛党中坚令狐楚的弟子,又与令狐绹关系匪浅,自然还是属于牛党。所以李商隐在两个党派都不受待见,里外不是人,这个处境莫名有点苏轼?】 酒楼。 北宋。 苏辙在一旁抚额,虽然如今并未到那一步,但他觉得这确实是自家兄长会做出来的事。后人促狭是促狭,嘴上却犀利得紧。 宅院里对上述二人经历都相当清楚的李清照觉得好玩:“这话换到李商隐的身上不就是‘支持牛党的站左边,支持李党的站右边,中间那位您就是李商隐老师吧’吗?楚姑娘说话可真有意思。” 苏轼多少还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合时宜,只是没改,李商隐则根本没往这方面想。 李商隐面色微沉没有说话,成婚那日,水镜说的情况也曾在他的脑中一闪而过,但心中仍是放不下那一点情思、鸳盟好合,故而仍是循心而行,决意与眼前人相守,其他的事,他顾不得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