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那边的楚棠同样也很懵逼,要说她这群野生学生,一个个spy玩得飞起,连正主的文采都模仿得炉火纯青,每次作业她都恨不得全背下来。结果这次让介绍个科学家,提交的人数竟少得可怜!难道他们都弃学了? 【倒是有些提交的同学写到了墨子、张衡等人,他们确实是古代科学家的代表。墨子是鼻祖级的人物,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张衡文采也挺好的,up超级喜欢他的《归田赋》!张平子同样是文体两开花的典范。】 秦朝。 李斯虽对水镜称道其他学派有些许警觉,但还是回道:“陛下当日已诏墨家巨子入咸阳,其人多有巧思,想必对大秦定有良多助益。陛下高瞻远瞩,臣敬佩。” 他忆起楚棠先前曾说,墨子是什么光学第一人,如今又重申其在科学一途上的鼻祖地位,重要程度简直拉满,如此反复提及,他嬴政想忽视都难。 西汉。 这可是个好东西啊!刘彻咂摸两下,思忖自己往后也该多注意注意那些百工之人。 年轻的张衡神情微讶,随即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楚棠所说的地动仪给造出来! 众人:呵呵,好查。 最好是多展示几篇,也好让他们多汲取一些后人智慧。老祖宗们一边哼哼一边在心里打着小算盘。可惜楚棠不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听不到前辈们的心声,简单提了两句作业后,她继续开启新课的学习。 【之前有过一部纪录片,比较老,探讨的是文化问题。】 【这部片子如今已经不太能看到了,我也是道听途说。它的主要思想逻辑大概是这样的。中国文明起源于江河,属于大河文明,是黄色文明的代表。】 孔颖达等人满意地点头:“周起于黄河,吴楚越又源于江畔,‘大河文明’这一说法倒也恰当。” 【西方文明发端于大海,属海洋文明,是蓝色文明的代表。】 【河流最终会流向大海,所以黄色文明最终的归宿是蓝色文明。】 孔颖达的笑容僵在脸上:“她说什么??” 李世民的脸色同样一瞬间不好:“我华夏文明的归宿怎么就成了西方?” 刘彻冷笑一声:“有此言论,其心可诛。” 朱元璋拧着眉:“就算其后中华势微,后辈不也一雪前耻了么?怎么会有如此数典忘祖之论?” 一些儒学士子更是气得发抖,他们向来自诩为正统,如今听人说本国文明不如他国,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脑中引经据典,就要开始一番针锋相对的驳论。 短短一番话在诸朝引起轩然大波,文人雅士也不再想着自己是否能被提名了,都在为这所谓的“河流入海”论糟心,更有人不爽地开始迁怒: 围观众:…… 【相信大家应该都能听出其中的问题所在,也正是因为这种“别致”而又“大胆”的提法,这部片子在当时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那么,百年前的智慧是否有参考价值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学习。】 拿来主义——鲁迅” 鲁迅!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当日楚姑娘提起时,我困于一己心神,不暇多思。后来回味,只觉此语幽峭冷峻,虽与我等诗作多有不同,犹不乏深沉之致,常恨不能观全篇,此番倒是有幸能一睹后人佳作了。” 中唐。 说白了,鲁迅在楚棠的言语间出现了无数次,众人又被那节短诗以及新文学的一角——《故都的秋》拉高了期待,早就对鲁迅其人其文充满了好奇,此时更是翘首以盼。 不读全篇,总是无法领会其中精妙。 嬴政则是思索着这个文章标题的含义。始皇陛下记忆了得,一边回忆一边思考:“社会主义是一种体制,这里的拿来主义又是何意?” 嬴政略一沉吟,只觉李斯所言也不差,便颔首道:“有理。” 【作为新文学的巨匠,大家应该对迅哥儿的相关信息很熟悉了,我也不多介绍,这里主要还是简单梳理一下迅哥儿的创作,大家可以和我一起回忆~】 楚棠做了一版填空题,一边回忆一边将课件上的空白部分补充完整,顺便复习巩固了一下初中的知识点。 “仅作品集便有十数篇之多,鲁迅著作颇丰啊!”白居易对着这满满当当的文字有些惊讶。 冯梦龙颇感兴趣:“白话短篇小说,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之类的文辞?” 小说通俗平易,故事性强,颇导人情,尺幅之间自有波澜,别具特色,怎么不算是好文类呢? 中国古代录异志怪之文极为发达,明朝坊间亦有许多志怪之书,是以冯梦龙一看这个标题就联想上了。 三国。 他对文章也颇有自己的思考,所谓“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但后世的划分与此殊为不同,小说倒是单独成一类了么? 【这篇《拿来主义》选自迅哥儿的《且介亭杂文》。杂文是现代散文的一种,一般以议论为主议论深辟,短小精悍,这种文体也最能体现迅哥儿“匕首”“投枪”一样的写作风格。 水镜上出现几l版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甚清晰,但好歹也是聊胜于无,众人仰着头仔细辨认,一读便觉出了几l分不同。 元稹点头表示同意:“观其言语,既有幽幽古意,又有后世语言之章法,倒有几l分‘不今不古’之感。” “话虽如此。”元稹忽然忍不住露出几l分调侃的笑意:“郁达夫行文到底简畅几l分,鲁迅文风独绝,后世学子理解起来怕是不轻松吧。”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大家的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就在第七自然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但是显然,在讲“拿来主义”之前,作者又提到了几l个其他的“主义”。请大家仔细阅读1~6自然段,借助表格梳理文章内容。】 众人不是第一次在水镜里看到表格这种形式,甚至有些人还在日常生活中模仿起了这种梳理方式,自然很快就理解了楚棠的用意。他们眼疾手快地在笔下做了记录,又去看后面放出来的文字。 不看不打紧,一看便是倒抽一口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