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不可思议了……”他喃喃道。 此时此刻,这是水镜下众人唯一的想法。而秦皇汉武等帝王并随侍的御医、大臣早在震惊后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准备好好听上一听接下来可能会说到的的治疟良方。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70%以上的县都是疟疾流行县,而在1970年,我国的疟疾发病人数已经超过2400万,即使比起如今非洲疟疾最严重的地区也不遑多让,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于是,党和政府下定决心要控制疟疾。 【疟疾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卫生问题,我们知道,作为一种寄生虫疾病,引发疟疾的元凶——疟原虫主要是靠蚊虫叮咬传播的,热带潮湿、蚊蝇多得地反复就容易爆发疟疾。 对于已感染的人群,则会予以重点的救治,并定期复查。 这是我们从轰轰烈烈的抗疟斗争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而这一经验如今也随着援外队伍一齐走出国门、去往非洲,继续为全球健康事业发挥着余热。】 这可大大方便了底下一大群老祖宗,许多人手上的笔几乎就没停过——知识点太密集了。 自上而下启动防疟规划,卓有成效之际还不忘惠外邦而柔远人,造福于万方之民。他们在故纸典坟里追摹圣人之治,可如今对上这后世中国,想来唐尧虞舜亦难免相形见绌了。 一位妇人惊惧着,赶紧将自己的衣服拢紧了些,生怕被蚊虫趁虚而入。 一个小伙惊恐地捂着自己脸上被蚊虫叮过的地方满是惶然,这一声让周围的人骚动了起来。 “我也被蚊子咬了!” …… 还是一位老医者站了出来,张开手高声安抚道:“静一静,大家静一静!” 老者是这一带数一数二的名医,深得乡民们信任,听他这么说,众人心里安定了几分,但到底是疟疾,他们难免害怕。 一个青年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他也是从水镜的讲述里得到的灵感,众人一听,蒲艾这类物什他们端阳之日也会采集一些收在家中,灭蚊又是刚刚楚棠说到的,估计错不了,当下心里便安定了几分,七嘴八舌道: “俺也去!” 一群人闹哄哄的各回各家,想试试这新的防疟法子。 李时珍激动得手抖颤抖了起来:“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李时珍看着水镜里参与基层防疟人员的图片,眼中有钦佩又有羡慕。能参与这样造福万民的事务,是多么有意义啊! 秦朝。 众人听了李斯的话才反应过来,神情俱是难掩激动,而那些反对郡县制的大臣则是神情晦涩,并不言语。 这不是他第一次听楚棠这样说,却每次都觉得云山雾罩:“省、市、县、乡、村,这便是后世王朝的规划么?” 内行看门道,提出郡县制的李斯怎么会看不出后世行政规划的精妙之处,脑子里当下就想了个来回。 他说得克制,将之与大秦正在推行的郡县制作比较,觉得若单从上通下达的纵线来看,大秦并非完全做不到,那楚棠反复言说的制度优越性,到底体现在何处? 刘彻听完先叹了一口气:“泰半州县疟疾成灾,难怪后世的朝廷要采取这么大的行动。” “不过举全国之力治疟,倒也真是好魄力。” “各级都有专人从事疟疾的防治,后世胆魄不小,决心也不小啊!”宰相赞叹着。 这话却是在问随侍的医者了。 那医官擦了擦汗,呈上手中的书简。围观后世防疟的一角,倒是让他的心砰砰直跳起来。 唐朝。 实在是先前对公立医院的讨论太多了,一听楚棠说卫生保健系统,长孙无忌瞬间就联想到了这个。 “村落里都设立医院,也太豪横了吧?!” 贞观君臣被这一出震惊了,末了还是李世民先平静下来,冷静地分析道: 他思忖着:“若上下通达,一呼百应,由官府出面组织防疟,的确大有可为啊!” 他们都是大唐政治的中心人物,稍想一下就明白,这种自上而下的全国性活动,州郡县与朝廷的配合是一方面,百姓能听多少、落实多少又是一方面,官府依令或许他们犹有信心可为,但这百姓也这样配合……后世到底是如何组织动员的? 想不通便不想,他们就吸收好的方面,再因地制宜嘛!长孙无忌反应很快,当即出言开解。 说罢,二人对视一眼,复又将目光转向上首的君王,君臣几目相对,一齐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 王安石对那句“反复斗争”格外赞赏:“天下之大事者,未有一蹴而就,艰险反复,唯志坚者可达可成,正如变法强宋阻碍良多,我便与他们反复斗争,九死未悔!” 朱元璋张罗着让人把水镜上的防疟宣传画摹下来,寻思这可比密密麻麻的告示好懂多了。 “寻得青蒿后,我等便去长安吧!” 孙思邈轻轻巧巧:“面圣!” 水蛊!!! 再说下去,他们就要谈虫色变了。 嘶~ 他松了口气,心里又有点不爽:“哼,怎么江东的军队就不怕血吸虫?” 汉朝。 【但这个说法也有问题,其实有一说一,小霍这千里奔袭的,铁打的身体也吃不消,可能是转战千里把自己地气血耗没了。唉,想想就可惜,才二十四岁,大学毕业没几年呢!天妒英才。】 这下连卫青也站不住了,眼眶立时通红:“去病,你……唉!” 上首的刘彻同样不可置信:“二十四岁,朕的冠军侯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