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小说网 > >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50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50(1 / 1)

刘禹锡品着那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只觉幽冷孤寒之意盈满书字,他叹了口气,拍了拍好友的肩膀: 柳宗元回过神来,有些苦笑的摇头:郁达夫可能没有谪居之苦,但自己,是一定有的。 柳宗元感激一笑:“多谢梦得兄。” 心性不同,所看所写也就不相同。大家平时读诗词文章的时候要细心体会,作者的情绪,通常就潜藏在字里行间。】 好吧! 故都的秋4 刘禹锡想到楚棠说的话,表情也凝重起来。二位王大人,是指王叔文和王伾,二人曾经是太子的侍读,太子登基后受到重用。二人皆有救时之心,志在革新,破除时弊。他和柳宗元是同榜进士,又与王叔文相善,认同二王的变革主张,所以也参与到了新政之中,目前形势颇好。可听水镜的意思,革新之举分明不会长久! 刘禹锡回想着,“王大人心知宦官势大,又掌管神策军,有意收归兵权,莫非此事不顺,遭到阉宦的反扑?” 这是在肯定刘禹锡的猜测了。想到这里,两人对视一眼,眼中俱是流露出几分慎重。万万没想到,听个新文学,还能听出大唐的事来! 嬴政眉头微动:“革新,该是变法之意?” 他负手而立,对刘、柳二人的结局已是见怪不怪。 太极宫。 长孙皇后道:“是啊,那柳宗元所写,千万孤独,郁结至此,恐致哀毁骨立;还有那李贺,郁郁辞归,英年早逝,可见是忧能伤人。” 长孙皇后眉眼温柔:“自从杜甫诗中知道大唐后世种种,二哥便时常忧心,长此以往恐有郁结,后世大唐我们顾及不到,但眼下的大唐,百姓还需要你。” 拍了拍长孙皇后的手背,他笑着应道:“朕知晓了。” 【看完庭院秋色,我们再来看下一幅:落蕊秋意。这里也典型地体现了郁达夫的个人审美趣味。请大家仔细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的描写是如何体现故都的“秋味”的?】 北宋。 苏辙一听就反应过来了,吟道:“‘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这是白香山《夏夜宿直》里的句子,槐花清气浸满院中,不失为秋夜清景,但结尾又说,‘早衰自无趣,不是厌承明’,想来也是从中品出了悲凉之意。” “但郁达夫虽写悲凉,却似并不以悲凉为苦。”苏辙觉得这一点甚是有趣。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为什么是点缀呢?原来他要写的是秋槐的落蕊,像花又不是花。一夜秋风骤,落蕊铺了满院,人踏上去,一点声音和气味都没有,只有“一点点极微细及柔软的触觉”,作者此时的状态会是什么样的?】 【是的,清闲。】 陶渊明和谢灵运的眼睛一齐亮了亮,这几句诗写得好啊! “这几句诗情致幽雅,动静相衬,颇得隐逸之风,又语出自然,实为一等一的好诗!” 他们的诗不仅单句佳绝,全篇亦是浑然贯通略无板滞,唐朝的山水诗怎么写得这样好?! 太极宫。 他想起上一次看到的童子诵读杜诗的视频,后知后觉地想到一个问题:后世的教育推行范围,到底有多广? “桂花落”,既照应了前面的“人闲”,又照应了后面的“夜静”,因为只有心中闲适,四野寂静,才能听到桂花飘落的极微弱的声音。 王维轻轻地笑了,看着水镜里的文句轻声应道:“我亦很是期待。” 旁边的 【闲适处不止在此,既有触感,又有眼见。 看得出来,郁达夫真的很闲了,连扫帚留下的细纹都能观察到。细腻、清闲、落寞,他从意识写到了潜意识,最后遥想到古人“一叶而知天下秋”的深沉。他从这秋槐落蕊里体味到了什么呢?“无边落木萧萧下”,“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深沉里,或许暗含着对生命衰亡的思考。细细的条纹,孤独、落寞、而又伤感,但郁达夫却怀着赏玩的心态,将悲凉衰败,甚至死亡,当作美来表现。】 刚刚还很期待并畅想着与郁达夫做朋友的王维忽然住脑了,把死亡当作美来表现,他颇觉讶然:“静观味闲,郁达夫味出的却隐有衰飒死气,听起来竟是有末世之音。” 未央宫。 大一统帝国的君王,有的是无尽的雄心壮志,他实在无法与这种审美趣味共鸣。 又是唐代?!你们唐朝是不是塞钱了啊?其他朝代的人有些不服。 “魏晋风流何其多?三曹、七子,嵇阮潘陆,怎么后世人只写大唐?”这是主要想为曹子建抱不平的谢灵运。 而再次被提起的唐朝人则纷纷抬头挺胸,不约而同地露出了骄傲的笑容:大唐,就是这么文德鼎盛! 虞世南是唐太宗时期的名臣,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史书记载,他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是性情刚烈,直言敢谏,还挺反差萌的,小小的身体,大大的力量。】 太极宫。 长孙皇后看着这些时日以来难得笑得这样开怀的丈夫,也是微微弯唇。虞世南刚直敢谏,她也是早就知道的,能同魏征一起把唐皇陛下谏到回内殿生闷气,可不是“小小的身体,大大的力量吗”? 【有一说一,臣子敢谏,二凤也听得进去,除了虞世南,还有大名鼎鼎的嘴炮达人魏征。】 奉天殿。 想起史书上记载的轶闻,老朱脑补了一下魏征滔滔不绝地向李世民“开炮”的样子,没忍住就乐了。 并不知道自己被朱八八取笑了的太宗陛下想起魏征和虞世南一左一右劝谏自己的样子,仿佛觉得额角又开始抽痛起来了。 【虞世南的《蝉》是唐代最早的一首咏蝉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垂緌”,是帽带下的冠缨,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类似;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生性高洁,而栖于梧桐之上,就更见清华俊朗了。 联想到唐太宗经常夸他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虞世南写出这样的句子也不为过了。他最后上谥文懿,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配葬昭陵,也算是封建时代臣子的巅峰了。】 虞世南有些心潮起伏,他生于南陈,见过后主荒淫,又见过隋末乱世,后入秦王府,辅得圣明君,两代以来,未见此欣荣之态,他立志要在此世立功业,为百姓谋福祉,只为尽臣子之责、士人之责,却不想身死之后能获这般哀荣! 虞世南深受鼓舞,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更加持身守正、直言进谏,辅佐陛下成为万世明君! 李世民心情颇好:“虞卿才高德懿,堪为人臣典范,‘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正是他之写照!”

最新小说: 星际相亲养娃 主角被夺走气运之后[重生] 小鲛人被暴君听见心声了 万人嫌摆烂任宠[穿书] 捡到情敌大佬后真香了 结婚后发现老婆是勇者 咸鱼哭包在边关开饭馆后 在御兽世界开动物救助站 血税 本命剑也要修罗场吗[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