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4章 追击 强杀
没等城墙上的兵丁反应过来,李景孝的身形一闪,人已经跃下了城墙。
落在城外脚步一踩,就是二十多米。
只是片刻间,李景孝的身影已经变成了个小点,消失在城墙上几千人的视线外。
消息很快就再次出现在皇帝和太上皇的耳中。
这下父子俩就有些不淡定了。
之前李景孝再如何厉害,总感觉只要有足够的兵丁围杀,累也能累死他。
可现在又显露出这么厉害的道家神行之术。
人家打不赢你的大军,还不能跑?
特别是飞上城墙的手段,就意味着,今后不管任何城墙都挡不住他。
这要是刺杀,想想心里都发毛。
不过凡是有坏处,就也有好的一面。
若是李景孝去敌国城内捣乱,不管是刺杀敌将、还是破坏水源。
又或者烧了城内的粮草,那真是一人敌一军。
今后草原上仅有的几座大城,对大周来说,再也不是啃不动的雄关了。
要是攻破‘前元’上都,那就是开疆扩土的不世之功。
史书上都能大书特书。
所以太上皇父子俩,此时对李景孝是既防备,又恨不得给他封官许愿升爵。
只求这小子心向大周和他们父子俩。
李景孝倒是没想那么多,在他心里,外敌就全该死。
这心态,多多少少还是受到前世的影响,和大周的达官显贵们,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朝廷里的文武大臣们,很多其实并不在乎谁坐皇位。
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心里只关心自己和家族的利益得失。
出了城的李景孝,全速运起追星赶月,只是半个小时,就跑出了七八十里地。
身形落在一处山岗上,皱眉仔细想了好一会,实在想不出,刺客出城会藏在哪里。
只能用笨办法,四处查看,寻找马蹄印或者人数多的脚印。
不知不觉,居然来到前世的十三陵附近。
而大周的皇陵,离这边其实不算远。
大周是土木堡之变,瓦刺攻破京城后,趁势兴起的新皇朝。
所以此时的明朝皇陵里,其实也就三位皇帝葬在了十三陵这边。
想到这,李景孝忽然心里一动,
纵身一跃,飞出二十多米,落在一颗树上借力。
只是五六分钟,就落在景陵的城门楼子上。
果然看到神道上,有不少蘸着泥土的马蹄印。
李景孝嘴角一笑,大周立国之初,倒是派遣过兵丁驻守前朝皇陵。
但百年过去,三座皇陵早就荒废,当年驻守在这边的太监,也老的老,走的走。
此时荒草一堆,别说人影了,就连营地里提供给兵丁、太监住的低矮房子,都已经被人拆了拿回家用。
说起来,朱瞻基的景陵,算是明朝所有皇帝中最小的。
多年下来,又荒废的厉害,确实是极好的藏身地。
沿着神道一路前行,穿过了祾恩门,就见方城明楼上,好几个人忽然站起来。
嘴里喊了句‘放箭’,对着自己就拉弓射箭。
李景孝一听就听出,绝对是高丽语。
身形闪几下,不仅轻易避开了长箭,人也出现在明楼上。
对着一人,一掌拍出。
那人只来得及用手里的长弓抵挡,却不想李景孝这一掌,轻易就劈断了牛角弓,一掌印在对方胸口上。
绵掌看似名气不大,但出手无形、力透脏腑。
轻轻一拍,就能隔空伤人肺腑。
但李景孝这一掌,非要打断那牛角弓不说。
还打的那人直接飞出几米,撞在明楼墙上,浑身如烂泥一样的倒在了地上。
不用说,这一掌,直接把这人打的浑身骨骼全碎了。
而李景孝会这么做,一来他已经意识到,昨夜刺杀崔氏女的人,是高丽人而不是鞑靼人。
但对于叛徒,李景孝向来厌恶、甚至是憎恨。
二来嘛,前世他就对高丽人不感冒。
现在遇到了,当然有些泄愤的意味在。
几个弓箭手本来就被李景孝,仿佛鬼魅一样的移动速度吓了一大跳。
现在见他一掌把人打成软泥,握着弓箭的手都开始颤抖起来。
李景孝可不会给这些人反杀的机会,身形飘动,忽闪忽现,每人一掌。
直接把三个弓箭手全干掉,只留下个30左右,刚才喊出‘放箭’这句话的人一条命。
不过命虽然还在,李景孝在他身上的一掌,还是轻易震断了这人的手脚筋脉。
又伸手卸下这人的下巴,这才捡起一张长弓。
拉弓试了试,居然是把2石的强弓。
看来这伙人确实是精锐,否则昨夜也不会中了埋伏的情况下,还是能击杀、击伤十几个前军都督府的兵丁,全身而退。
至于如何连夜逃出城,要么用工具爬上城墙。
要么就是京城里有他们的内应,帮他们出城。
李景孝背上箭囊,跳下明楼城墙,一道利箭就激射而来。
高手。
要不是李景孝的功夫不错,百分百会在空中被这一箭击中。
用手中的长弓,隔开偷袭自己的长箭,目光往长箭飞来的方向看去。
就见一个长的还挺漂亮的女人,正站在陵墓里一颗大树上,再次搭弓射箭。
第一箭对自己都没用,第二箭自然也伤不到李景孝。
不过,等他再次格开长箭,正想拉弓回击时。
七八道呐喊声响起。
一群拿着长刀的高丽人,猛的冲出来围攻。
李景孝冷笑一声,身形一闪,再次避开一箭,朝着已经冲到自己近前的一个高丽人一个侧闪。
避开长刀,一掌拍在那人的后腰。
就听喀嚓一声,这人的腰椎直接被打断,浑身瘫软的倒在地上。
随手抽出箭囊上的长箭,对着离自己两米外的高丽人一甩。
长箭犹如子弹一样,击穿这人的胸口。
再一脚把人踢飞五六米,这才转身避开一刀,又抽出长箭,对着几米外的一人甩出长箭。
顺手对着刚劈砍自己的高丽人的后脑就是一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