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有田决定做点什么,便将自己著写的《有田农政全书》进献给了皇帝。
这本书经过层层传递到达李顺手中之时,已经被署上了无数名字。当然,作者未改,但每一个经手的人都会在奏折上标明自己的名字,意思很明显,他发现了这个人材。
此来逢君之喜,他们知道皇帝不拘一格用人才,一定会重视此人。
李顺接到书后,翻看了几下,确实是一本好书,里面记录了许多实用的农业的知识。
这倒提醒了李顺,虽然几千年著写各行各业书籍的人都有。但,相较于那些为四书五经校注的人来说,就少得可怜了。
既然自己用考试的方式选取人才,那么必定要有标准,编订一些基础的考试材料就很有必要了。
李顺颇有兴致地回复了师有田的折子:“爱卿心系农业,朕心甚慰。此书,朕可代为刊印,传阅天下,使世人皆知卿名,明卿之义。爱卿为一县农业署长,望代朕安民,兴旺农业,使百姓衣食无忧。朕盼望之,心心可念。”
李顺的回复送到师有田的手中,看了之后,北面而拜:“吾皇万岁,臣愿效犬马之劳。”
皇帝懂得他的心,他献此书不为升官发财,只为天下苍生。
李顺没有升他的官,是执政这么些年得到的经验,拔苗助长不是好事,从这人的字里行间,可见其纯粹,颇具理想主义。然而,当官和做学问是不同的,官场杀人不用自己动手,甚至都不用见面见血。
他已经是个相对成熟的帝王,懂得因人而异,先让他历练一下,若能理解为官之道,又能保持本心,再委以重任。
圣统七年九月九日,东都海城,府尹张茂跪在皇帝的龙撵面前,满头是汗,紧张不已。
最近,他忙得连轴转,半个月都没有回家一次。自从海城升为副都之后,他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原来是从四品,连升三级,成为了正三品的大臣。压力也随之而来,先不说迁移令下达之后,各地陆续而来宗室、外戚和世家,这些人哪个都不是好相与的角色,安置起来,劳神费心。
幸好皇帝率先在五都实行了官制改革,衙门增多,人手也多。各司衙门职能明确,办事效率也加快了许多。但,总有一些自以为自己特殊的人,有那么一点关系,为了自己的一点蝇头小利来找他走后门。
大部分人被他拒之门外,也有一些得罪不起的,只能接见,然后,胡乱的敷衍一通,送客走人。
后来,皇帝又下令,要在东都海城会盟天下修炼者。这件大事涉及场地选址,食宿安排,治安保障等等诸多事宜,更是让他忙的晕头转向。
最重要的是,皇帝的行宫的建造。
虽然皇上说了无需新建,寻找一处大宅翻修即可。但,皇帝的食宿都是有规制的。
他有几个胆子敢违制?
出了事谁担责?
皇帝说随便就真的是随便么?
他老人家一个不开心,就得拿他的乌纱帽或者脑袋开心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