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务府的库房里保留有十颗。”
“哦?散朝之后,送到朕的寝宫去。”
“咳!咳!”胡敏德看着两人还要继续这不着边际的对话,假意咳嗽两声打断。
“你们继续。”李顺笑了笑,端正姿态,继续听政。
胡敏德冷着脸上前,周庆识趣地退了回去。
胡敏德道:“皇上,臣前日所上的折子,为何不见批复?”
李顺却装傻充愣:“什么折子?”
胡敏德看着皇帝一脸茫然,像是真不记得折子的事,出言提醒:“直隶总督空缺,臣请任用兵部侍郎周光正填补。”
李顺恍然大悟:“哦,这件事啊。胡爱卿,就算你不说,今天朕也要与诸位好好商议此事。”
“商议?皇上觉得臣所荐之人有什么不妥?”胡敏德的语调明显抬高了几分,有点咄咄逼人的味道。他早已习惯了皇帝作为一个点头盖章的物件,对他言听计从。
说来奇怪,大胤王朝建国之初有些类似于前世的大明,太祖李国瑞与朱元璋一样出身寒微,传说还当过所谓的“修炼之士”,两人性格和施政的方式也有些雷同,比如:藩王戍边,设立与锦衣卫相似的情报机构“金吾卫”,严整吏治等等。
不同的是他没有废除丞相,加上太子没有早逝,顺利继位,也没有大杀功臣。这位太子,也就是后来庙号为太宗的皇帝,在位三十四年,勤政爱民,造就了一段盛世。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崇高的个人威望之上的。
太宗皇帝驾崩之后,原先压抑已久的问题开始暴露。
比如,藩王问题,民间尚有“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到”的谚语。太宗的兄弟们认同他,忠于他,并不见得他们的儿孙也一样认同他的儿孙。同样是太祖血脉,伱们家能当皇帝,凭什么我们不能?
太宗在位期间,虽然对藩王的权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但是碍于兄弟之情,碍于自己的“仁德”,并未彻底解决。
第三位皇帝高宗在位之时勉强能够压制。
第四位皇帝睿宗继位后,各地藩王逐渐坐大。
第五位皇帝肃宗时,藩王不臣之心已露,开始蠢蠢欲动。
第六位皇帝僖宗,其在位的第二年就爆发了“北地三王之乱”,叛军一度打到京畿之地。僖宗于惊惧之中突然暴毙,无嗣,国本不定,朝中大乱。
幸而,当时的右丞相胡成志站了出来,主张迎睿宗第三子辰王继位,也就是前身的爷爷,后来的世宗皇帝,李茂。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