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爹,您可得再给我多批点钱了。” 朱标掰着手指头仔细算了算,回去李三儿一群人的吃喝培训,买块地找人种植红薯和土豆,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只能厚着脸皮向老朱开口。 “想要多少?”朱元璋笑眯眯地看着这个小算盘。 “额,要不先来个几千两吧,毕竟我现在也有一群小兄弟,而且我还准备开一片地,种点东西。” “你怎么跟你娘一样,也爱种菜,咱王府里啥东西没有,还用得着自己种?” 朱标嘿嘿一笑。 “咱不是农民的儿子嘛,不能忘本,自己种点东西到时候给您和我娘尝尝,也算我的一份心意。” “那咱回去,先给你五千两,你那几个小兄弟,咱就在王府旁边给他们一个房子。” 显然,老朱对这个回答很满意。 “那我就先替李三儿他们谢谢您啦,嘿嘿。”朱标自然知道怎么哄老朱开心。 “嗯,不过这名字应该改改,要不然以后用着还不叫人家笑话?” “李三儿,过来!”朱标一招呼,李三儿便跑了过来,这时候的李三儿一行人已经换了身行头,这段时间好吃好喝的,他们身形好像也壮了不少,完全看不出叫花子样了。 “大帅,世子,有啥吩咐?”李三儿倒是痛快。 “你有福了,咱爹说给你改个名字。” 李三儿嘿嘿一笑。 “咱爹娘都没念过书,也走得早,也确实没个啥大名。” “那就让咱爹给你赐个名吧。” 朱元璋却笑着摇了摇头。 “你自己的人当然你自己起名了,起好一点。咱当年的名字也是郭大帅给起的。” 这次倒换成朱标头大了,起名这事还真就没干过。 “李三儿,李三儿……哎,爹,你说叫李三思咋样?” 朱元璋的眼睛一亮。 “好名字,做事情三思而后行,而且也保留了原本爹娘给起的小名。以后也好给你提个醒,做什么事都得三思而后行!” 李三儿也兴奋的点了点头,随后开心地大喊。 “我有大名了,我叫李三思!谢谢世子!” 朱标笑了笑,他起这名字自然还有另一重意思,那就是怀念他在另一个世界时的经典游戏,不过这名字听起来好像确实顺耳多了。 “好了,你们退下吧,咱有些话要跟咱标儿说。”随着朱元璋的吩咐,一帮小仆从退下。 朱元璋跳下了车,在路边的草丛里摸索了一阵,随后折了一根满是刺的荆棘回来。见朱元璋这般阵仗,朱标哪敢多看两眼,直接撒腿就跑。 “爹我错了,我就是犯再大错您也不至于用这个吧,这个可太狠了,还是腰带吧,腰带挺好的!不过我错哪了啊……” “谁说咱要打你了?”朱元璋真的是哭笑不得,好好一个孩子倒是被吓出了心理阴影。 “啊?您不打我?那您拿这玩意干啥?”朱标听到朱元璋这么说,才敢回头。 “坐。” 父子俩就这样并排坐在了车前。 “标儿啊,这一趟出来开心么,有什么收获?”朱元璋转头看着他。 “开心肯定是开心,至于收获么……增长了见识,看到了百姓的生活,跟你学了不少手段。” “这算哪门子收获。”朱元璋倒是被他逗笑。 “标儿啊,你这一趟也看到了,尤其是在定远,老百姓是最会骂人的,谁好,谁不好,他们都能看清。咱原来也是老百姓,大元朝逼得咱走投无路,所以咱就要造反!以后如果你掌权了,凡事都得以老百姓为重啊。” “要不然就会出个王重八,赵重八,造咱的反?” “哈哈哈哈哈哈!”父子二人皆是大笑。 “不过啊,咱确实没想到。咱现在还没得这天下,这帮人倒是都开始忍不住了。”笑过之后,朱元璋倒是严肃起来。 “您是说涂俊才那些贪官污吏?” 朱元璋点了点头,“是啊,咱是上位,跟老百姓接触,传达命令的,都是这些地方官,他们烂一个,下面可就烂一片!你看那定远就是个例子。” 朱标点了点头,对这一点,他深以为然,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正好他现在有一车红薯。 “标儿,你是不是觉得咱有时候手段太狠了。” 朱标摇了摇头,“对待什么样的人就该使用什么样的刑罚,涂俊才那种渣滓,就算杀他十个来回也是应该。” 朱元璋举起了手中的荆棘,“这荆棘,可以用来煎药治病,也可以用来惩罚别人。这法典也是一样,该仁慈的时候仁慈,该狠的时候就得狠一点。现在咱还没建国,这下面都有人敢如此悖逆,等建了国,这群骄兵悍将就会像这荆棘露出刺儿了。” “爹,你下一步是不是想让我握住这荆棘,那你可得先给我把刺儿拔了。”朱标耸了耸肩,露出一副人畜无害的表情。 朱元璋先是一愣,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 “好小子,咱没看错你,果然够狠,你以后可能比咱有出息。”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不是可能,是一定!” “哈哈哈哈哈哈……” 父子二人再次笑得害了癔症一样。 “不过爹啊,这该杀的杀,不能手软,不过被牵连的无辜的,还是能不杀就不杀吧……” “怎么了?狠不下那个心?” 朱标摇了摇头,“你儿子可不是妇人之仁的主,只不过滥杀无辜确实有伤天和,可能您福禄深厚没事,但是我和您孙子就不一定了,之前刘伯温就说过。” 其实刘伯温很无辜,他没说过,不过明史有写。 “这个老杂毛,就会危言耸听。不过也确实有几分道理,那咱以后就听你和你娘的,你们就是咱的刀鞘,你们不让咱杀的人,咱就不杀,咋样?” “嘿嘿嘿,那我就做这刀鞘啦,拉钩!” 一只大手和小手勾指成誓。 “好啦,咱要去看看你娘,你自己玩会吧……” 朱元璋教育完儿子就跑去找他妹子去了,只剩下朱标看着他的背影。 “所以上辈子你的刀鞘没了,这把屠刀才大开杀戒的么?” 史书记载:胡惟庸案朱元璋前后诛杀三万人,蓝玉案被株连诛杀一万五千余人…… “既然上一辈子我不在了,你才大开杀戒,那这一辈子,我就要逆天改命,收敛这把屠刀的刀锋,让他成为悬在官员头顶的利剑,统御天下!” …… 回到应天之后,朱标却一刻不得闲,首先是安顿李三儿等人,哦,不对,此时应该叫李三思了。朱元璋买下了吴王府旁边的一座宅子,成为了李三思等人的根据地。至于老师么,读书识字的老师自然好巡,传授武艺的老师,朱元璋便安排了毛骧及其手下,父子二人对此都没有什么异议。只是朱标给李三思起了名,其他人也求着朱标赐个名,朱标绞尽脑汁,翻遍了古籍才给众人起了个响亮又不失文雅的名字,连他自己也不禁感叹。 “起名还真的是费脑细胞,也佩服老朱,那么多儿孙,还要五行当偏旁部首。” 拿到了朱元璋批下来的银子,朱标便带着李三思一群人去郊外买了一大片肥沃的土地。从此李三思等人除了识字习武,还多了一项任务,伺候好那些红薯和土豆。当然不只是他们,朱标还在民间请了几个种地的好手,将产量高生长好的植株进行选拔培育,目标就是亩产两千斤,不过可能还任重道远。 至于朱标自己的日子,就是上课、吃饭、陪常青儿玩,不定时拜访一下常遇春、每天一碗大补汤,紧凑却不乏味。而他爹嘛,带着一帮文臣武将厉兵秣马,大肆征兵,目标当然是苏州的张士诚。 转眼之间,两年已过,至正二十六年的八月,一封军报被送到了朱元璋的桌案之上,没想到朱元璋看完,却露出了会心的一笑。 “这张士诚居然敢在我们的地盘打秋风,真是他娘的嫌命长了,咱还正愁师出无名呢!” “大哥!出兵吧,直捣他老巢!”一说有仗打,常十万的眼睛都亮了。 “是啊,上位,直捣黄龙,这一战不就赢了。咱们兵力远胜于他!”徐达也是赞成。 朱元璋此时却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不行,你们难道忘了陈友谅的教训了么?急于寻求决战,乃兵家大忌,咱要是打苏州,他杭州和湖州的兵力支援过来,这仗就难打了,听咱的,你们两人统率二十万大军,分兵攻打杭州和湖州,务必给咱拿下!” “得令!” “得令!嘿嘿嘿,这次咱终于可以带十万兵四处横扫了,让那世人知道我常十万的厉害!” “你别带上兵就给咱嘚瑟!要是让咱知道你再杀降屠城,那杀多少人咱就打你多少军棍!”朱元璋看着常遇春冷冷的道。 常遇春咽了口口水。 “知道了……” 四个月后,朱元璋的桌案上多了两份军报。 “徐达将军率大军攻克杭州,现已前往苏州。” “常遇春将军率大军攻克湖州,现已前往苏州。” 朱元璋会心一笑,穿上了自己的甲胄。 “传咱命令,二十万大军随我出征,直奔苏州!咱要让张士诚知道,这天下,只能有一个吴王!”喜欢大明最强皇太子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最强皇太子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