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辅调兵遣将的时候,北平的宁静终被打破。 “燕王,北平布政使司、北平都司、北平营造主官等接旨。” “圣旨到日,由大将军、左副大将军统领在北平军务,北平京军悉听调遣,令抽调北平精锐五万,随时准备出征。右副大将军领京军十万,不日出征……望诸位同心,屠灭敌寇,清靖草原,奠定大明百年太平之大局。钦此!” 朱棣、平安等人起身。 朱棣接过,凝重地答应:“放心,皇帝差我来北平,可不是冲着兀良哈去的。” 朝廷诸人,猜测朱棣是被“发配”北平,实则不然,早在兀良哈有异动之初,朱允炆就已经在筹划解决鞑靼事宜。 战争! 张昺郑重答应:“大将军请放心,但凡军资,绝不缺额。” 朱棣看着越发苍老的姚广孝,这些年待在北平督造新都,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了这一座新的都城之中,曾经种种,已成云烟,那一顶白帽子,也不再被提起。 自己的路,将是战场! 朱棣侧身对平安等人,威严地说:“擂鼓聚将!” 北平军营,开始了军队集结。 平安等人看过之后,面色变得颇为凝重。 平安看了一眼不动如山的朱棣,正色道:“现在谈论出兵还为时尚早,我们此战的目的不是打败鞑靼,而是彻底消灭鞑靼的有生力量!如今京军主力尚未出征,而鞑靼的动向我们也没有摸清楚,此时分兵调派,反而会让我们陷入被动。” “只要我们摧毁鞑靼主力,整个大局都将稳定下来。现在需要做的,是收集情报。传令北直隶、山西各地城防前线,尤其是长城一线关卡,盯紧鞑靼动向。命人派出斥候侦察情报。只有得到精准情报,我们才能动用大军,若是不知所踪,直接出关,只能是劳师无功。” 次日清晨。 十五万京军整齐列队,一个个方阵气势威武,盔甲之下的目光坚定而狂热。 当亮剑以战,当发兵以攻 这一批在天山南北成长起来的新锐,他们最早享受新军之策,最早接受新军改制,也是靠着军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升迁,从寂寂无名,一跃成为了千户、指挥史、指挥佥事、指挥同知,还有人一战封爵! 段云回想起十一年前,京军训练不过挥下长枪,拉下弓箭,走两步,那时候自己三十出头,意气风发,找人写了文书,陈述练兵之道,主张效仿盛唐,打造一支精锐之兵。 段云曾心如死灰,自甘堕落,直至建文皇帝登基,直至裁撤弱旅,直至新军之策出现,军士拥有了直接给五军都督府、兵部提议的权利! 三个月,无人理会。 自那时起,一百人的陌刀队,逐渐发展至五百人,八百人,三千人! 段云崇拜朱允炆,是此人给了自己发挥才能的舞台,是此人给了自己一切支持,让自己能再现陌刀之威,让自己能成为真正杀敌报国的战士! 士为知己者死! 段云盯着朱允炆,渴望着为此人,为大明,为这山河,献出自己的所有! 不断迭代的火器背后,是建文皇帝的睿智决策,是他一手创建了科技局、二炮局,是他调天下匠人,每年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去研究火器,将火器作为战争的利器! 可十一年之后,大明京军的火器兵占比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 绝大部分长枪手,大刀手,成为了新式的火铳兵,手中握着的是先进的火铳,远可射击,近可刺刀冲杀! 谁能想到,曾经的炮石火器,竟然发展到如今毁伤惊人的会爆炸的火器?能爆炸? 谁能想到,火器的威力可以是五里之遥! 刘启夏目光追随着朱允炆,身后的战马也安静下来,扭着头看去。 五年来,祁连山、天山两大草场,合各地牧场,每年输京骑兵都不下五千! 有了战马,才有了骑兵! 以骑兵,以骑炮兵,以疾如风,以一腔热血,去横扫宿敌! 虽然后来霍邻加入了安全局,但兄弟的情谊并没有割断,过去的记忆,也无人能抹去。 朱允炆站在高台之上,威严的目光从西看向东,十五万大军,寂寂无声。 朱允炆开口一字,停顿了下来,上前一步,高声喊道:“朕英勇无畏的将士们听着:自开国之初,元廷败退草原,北面而居,时时南窥!捕鱼儿海之战后,元廷虽大伤元气,然又有瓦剌崛起,鞑靼经多年修养,已成气候!” “当亮剑以战!” “当战以灭之!” 朱允炆拔出腰间宝剑,指向长空! “战!” “战!” 朱允炆压低长剑,军士的喊声戛然而止。 “此战——” “朕要你们以必胜之心,以锋芒之刃,以无畏之躯,以英烈之名!” “三千日练兵,为的是捍大明江山,稳如泰山!是守大明疆土,不失寸步!是杀敌报国,功在宗祠,功在封侯,功在千秋!” “让大明的日月旗,插在和林,插在杭爱山,飘扬在捕鱼儿海,胪朐河上空!” 朱允炆的声音有些嘶哑,负责传话的军士也喊破了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