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不平大喜,连忙谢恩。 顾三审一脸苦涩:“皇上,带孩子难啊……” 时间一长,顾三审发现自己的脚力还不如女儿…… “说吧,有什么事。” 顾三审看了一眼刘长阁,刘长阁没有客气,从怀中拿出一封信,道:“皇上,这是二炮局陶增光的信。” 朱允炆有些意外。 二炮局有什么事,只需主事向侍卫递一句话给安全局,安全局自然会第一时间处理,哪怕是写,也是写文书,而不是写信。 朱允炆接过信,打开看去,脸色不由一变:“陶增光想要朕放了胡元澄?” 朱允炆眼帘有些抖动,胡元澄不是一般人,他是胡季犛的亲儿子,还是长子,胡季犛、胡汉苍、胡元澄都是注定要被杀掉的人,不杀了他们,那战死在安南的军士如何安息? 可现在出了点意外,陶增光想要胡元澄。 朱允炆沉声:“讲。” “最初广西都司认为胡元澄是假冒的,但随着张辅率军进入安南,直至结束战争,可以确定的是,当初充当质子的胡元澄确实是胡季犛的长子,身份并无作假。由此可见,胡季犛对胡元澄并不重视,甚至还动了杀机。” 朱允炆沉思起来,胡元澄在火器上的造诣是不容质疑的,若没有二炮局的出现,安南火器压过大明是不争的事实。 用或不用 火药司掌印陆安,火炮司掌印邓德、火铳司掌印唐甲齐聚一堂,二炮局教匠陆源、封善、张九、胡冬、陶增光等十余人都来了。 胡冬有些顾虑,站出来对掌印行了礼,又对陶增光拱了拱手:“胡元澄毕竟是胡季犛之子,而朝廷必杀胡季犛,杀其父而用其子,是不是有些危险,一旦其有异心,寻到破绽毁了二炮局,我们没办法给朝廷交差啊……” 胡元澄是敌人,他来了,不就相当于引狼入室? “我!” 众人看着陶增光,教匠们都不再说话。 陶增光看向三位掌印,认真地说:“二炮局的新式神机炮是如何出现的,诸位比我更清楚不过。胡元澄是一个火器天才,如此天才若能为二炮局所用,对火器钻研大有好处。” 陶增光点了点头:“没错,他必然心怀仇恨,但我们没有杀他,反而给他一次成就自己的机会,给他施展才华的舞台,难道他不珍惜吗?” 唐甲表态。 众人纷纷点头,确实,在这里争论也没有半点用处,真正决定胡元澄生死的,还是朱允炆。 武英殿。 三十万将士,一百六十万两赏赐,平摊下来也就五两银子多一点,当然,真正落在大头兵脑袋上的,平均也只有三两多,好在这只是赏赐部分,户部还会在商人支付的钱财中抽出二百万两,完全补贴给底层将校与军士。 但如果对照下洪武时期的奖励,就会发现朱允炆已经是天恩浩荡了。 三石米啊,折算银两,还不到二两银子。 至于战死沙场的军士,自会按照新军之策进行抚恤,朝廷在这方面管得很严苛,甚至在军人中达成了一个共识,谁敢贪墨抚恤费用,谁就是所有人的死敌,早晚弄死的那一种。 即便没有这些,这两年估计也没有人会对抚恤费动手的,五军都督府汇总了一批贪墨抚恤费、强占军士屯田的军官,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全给处理了,哪怕是洪武时期的一些世袭将官也没有留半点情面,一律处理,发到辽东屯田去了,数量多达一千六百余人。种事办得很大,却没引起多少人的注意,等朝廷官员反应过来的时候,那些人已经到了关外了。 朱允炆想要完全废除军屯,但以现在的物质基础与财富,还不足以做到这一步,只好将手伸向了将校,确保军士有屯田,而不是将校有屯田,这是延缓卫所制崩溃的必要手段。 内侍通报二炮局的人到了,陆安、陶增光等人入殿行礼。 陆安、邓德、唐甲三人相互看了看,最终陆安走了出来:“皇上,臣等商议过此事,胡元澄此人确实负有大火器大才,若杀掉实属可惜,一旦其能为二炮局所用,定会助力火器迭代,只不过臣等也忧虑其心怀仇恨,损害二炮局。” 陶增光无奈地摇了摇头:“人心最是难测,臣只是惜其才。” “臣等遵命。” 既然朱允炆有了定论,那剩下的就是说服胡元澄了。 胡季犛、胡汉苍等人已经自己的死期,即朝廷封赏下达后的两日,也就是说,还有三日可活。 胡季犛整天以泪洗面,胡汉苍似乎生了病,身体时不时颤抖。 胡季犛想起自己在安南时的风华岁月,想想多少人都倒在了自己面前,可现在呢,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一切,还要迎接死亡。 只不过,朱允炆是不会给他活下去的机会了。 胡元澄抬头看着走进来的陶增光,没有官服,也没有官员的气势,不由微微皱眉。 胡元澄起身走了过来,毫不畏惧地坐下,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叹道:“好酒!” 陶增光有些好奇。 陶增光想了想也是,反正这些人是要杀头的,谁会提前多此一举,下毒弄死…… 陶增光认真地说。 陶增光点了点头:“据我所知,是真的。” “我不这样认为!” 胡元澄知道这个道理,喝了一口酒,问:“我就要死了,但一直有个疑惑得不到解答。” 胡元澄说了出来:“我很想知道大明火器的秘密是什么,为何会拥有如此强大的杀伤力。你是二炮局的人,知道这一切,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