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看过一段视频,提及美国曾有个“奶嘴乐”计划,若是在现代,他或许能像那计划所说,做个安逸度日的宅男,但在此处,就连安逸也显得遥不可及…… 必须解释几句 没想到这一章引发如此争议,我不得不作出说明。 首先,剧情早期转折得如此之快,是受评论影响所致,前期主角屡遭毒打惹来诸多批评,我也有所反思,因此对剧情做了调整。 实际上,许多搞笑情节尚未展开便匆匆转变,实在可惜,但既成事实也只能如此。 至于后续发展,大体框架已定,我只能说主角最终将收获一切,再多便属剧透,敬请耐心等待。 若有意见或建议,欢迎各位读者留言,我定会认真参考可用之处。 感谢大家订阅本书,无论结果如何,这是我首次创作,好坏终会有定论,我会坚持完成此书。 谢谢大家! ------------ “李大人身子不适。" 乾清宫内,毛骧毕恭毕敬地向朱元璋汇报。 朱元璋略显凝重:“真病了吗?” “确是如此,陛下。" 毛骧接着将李伟受完廷杖归家后的状况详述了一遍。 自从那日之后,李伟每晚噩梦缠身,梦中不断浮现徐瑶去世时的场景,梦里的人一会儿是徐瑶,一会儿又变成小青。 他想要施以援手,却动弹不得,无论怎样呼喊,都无力阻止愈发紧勒的白绫。 被噩梦反复惊扰数日,他的身体终于撑不住,病倒了。 毛骧自然不清楚这般细节,不过李伟家外一直有人探头观望,对他的近况还算明了。 听完毛骧的话,朱元璋沉吟半晌,说道:“这样吧,你带上御医前去为他诊治……” 毛骧刚要应承下来,朱元璋却突然话锋一转:“罢了,此事你就莫要插手了,退下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毛骧虽满腹疑惑,却不敢多言,俯身退出。 朱元璋眉头深锁,目光投向宫门之外,不满地喃喃自语:“这臭小子,一个歌伎罢了,至于吗?” 他十分肯定,李伟与这歌伎并无特别纠葛,不过是教了些歌舞曲艺,即便关系稍亲密些,也不该到这个地步。 徐瑶的死确实让李伟痛心疾首,但更令他忧心忡忡的是,他害怕有一天小青也会遭遇同样命运! 这并非无端猜测,小青不过是个寻常女子,若真的触怒某些权势人物,甚至皇帝要取她性命,自己能否保她周全? 自己凭借未来的知识和技能或许能保全自身,但朱元璋未必会只针对自己一人。 若未与小青有实质牵连,他大可断绝往来,给她些银钱助其远行,如今却已对她情根深种,无论如何割舍不下。 朱元璋沉思片刻,无论如何,他必须有所行动了,李伟还有利用价值,可不愿看他就此垮掉。 “传太子前来。" 朱元璋吩咐道。 小太监听命而去,片刻后,朱标便来到乾清宫。 平日里,朱标在武英殿对面的文华殿办公,离此处不远。 “儿臣叩见父皇。" 朱标进门后,依照礼制郑重行礼。 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他,一贯重视规矩礼仪,纵是父子,也不能废止礼节。 朱元璋满意地颔首,他对儒家诸多学说有所不满,唯独对礼仪这一块颇为认同,君臣父子、尊卑有序乃封建根基。 “标儿,前些日李伟与蓝玉之事你可知晓?”朱元璋低声问。 朱标轻轻点头,此事当日便听闻,所幸并无大碍,二人皆获宽恕。 至于那乐伎,他虽受儒学熏陶,却明白仁并非泛泛而施。 老师有难会为其求情,兄弟有过亦会如此,文武大臣若被父皇滥杀,他也会进言劝阻,天下苍生他亦记挂于心。 然而,对于无关紧要的小人物,尤其出身低贱者,他并不十分在意。 毕竟他在乱世中长大,见惯生死。 “李伟患病了,你带御医去看看,再从宫里拿些良药。"朱元璋道,此次李伟生病倒是个施恩的机会,他不便亲自前往,让太子代劳正好,不浪费资源。 朱标闻言皱眉,“李大人病了吗?是不是前几天受刑所致?” “非也!”朱元璋摇头,“我们不是处死了那教坊司的乐伎吗?这小子不知为何对她的死格外介意,居然因此癫狂几日,这才染疾。" 朱标闻言困惑不已,低头思索片刻,仍是不明所以。 难道他们之间真有瓜葛? “罢了,你替我去看看他,顺便安慰几句,让他早日康复,我们还需重用此人。"朱元璋道。 “遵命,父皇。"朱标放下疑虑应允。 无论如何,先去看看再说,他对李伟的重要性也略知一二,父皇为此费了不少心力。 李伟家,他正卧床休憩,小青守在一旁,寸步不离。 虽已与小青肌肤相亲,但他俩并未同居一室,多数时间她仍回自己房歇息。 但近两日,李伟每晚惊醒后都要唤她,于是她便留了下来,唯有如此,他方能安然入睡。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时小月入内,悄声告知小青:“小青姐,太子殿下来了,还带了御医。" 小青闻言微惊,太子驾临探病且携带御医实属大事。 只是她尚未开口,李伟已睁开双眼。 太子到访,众人急忙迎上。 李伟虽病卧不起,仍挣扎着欲起身行礼。 小青忙扶住他,低声询问安危。 李伟勉强摆手示意无妨,却难掩疲惫之态。 未等李伟站稳,朱标已随小翠入内。 作为储君,他自不便久候门外。 小青与小月见状立刻跪下行礼。 李伟亦试图离席相迎,却被朱标止住。 他稍作迟疑,依旧恭敬施礼,态度较以往更为谦卑。 朱标略感意外,暗忖这李伟平日并不如此拘谨,上次受命时还病得不能起身呢。 如今这般姿态,竟显得生分了些许。 “无需多礼,安心静养才是要紧。"朱标走近温言安慰。 李伟谢过,倚靠躺下。 朱标转向旁人亦嘱免礼,继而对李伟道:“圣上得知尊恙,甚为挂念,特遣御医前来诊治。" “臣感激圣恩!”李伟郑重致谢。 朱标眉头微蹙,觉察今日李伟言行举止与往常迥异。 虽礼貌周全,却透着莫名疏离。 他摇头暂且搁置疑惑,唤出随行御医。 “此乃太医院戴神医,妙手回春。"朱标介绍后示意戴思恭上前诊视。 戴思恭谦逊回应,愿称医官。 朱标催促速诊,戴思恭随即取出工具,在床边为李伟检查。 “李大人,请伸出双手。"戴思恭轻声吩咐。 李伟依言配合,并展颜致谢。 戴思恭点头微笑,此前便有所闻,知其为人。 当年李伟所制的酒与甘油,皆由他亲自验证,功效卓然。 他素闻其名,今日得以目睹,亦感好奇。 戴思恭摒除杂念,将指尖轻触李伟腕间诊脉。 片刻后,收回手,又向李伟问询,李伟直言相告,无甚隐秘,不过失眠多梦罢了。 “李公忧思过重,肝气郁滞,老夫为汝开些调理气血、宁心安神之方,遵嘱服药数日即可改善,然最紧要者,乃放宽心境。" 戴思恭诊断完毕,即刻点明李伟病症所在。 “多谢!”李伟真心致谢,此御医确有过人之处,言辞与他自身体验颇为吻合。 “戴先生,我还携了些草药,如有可用之处,尽可取用。" 朱标抬手示意,随侍的小宦官上前,打开手中的木箱,内中装满人参、灵芝及数种稀有名药。 戴思恭略览一番,笑道:“如此甚好,那便取些罢。" 说着,他挑了几味镇静安神的药材。 朱标见他选毕,吩咐小宦官关好箱盖交给身旁的丫鬟小月。 “余下之物,李大人留着补养身体便是。" 朱标大方言道,父王命他前来之意他甚明了,意在布施恩惠,他自不会在这药材上有所吝惜。 “多谢殿下!” 李伟感激不尽,内心却深知,他们二人一正一反的角色配合,他早已司空见惯。 “莫要客套,李大人早日康复,父王尚有重任交付于你。"朱标道。 李伟听闻此言,眉头微蹙:“臣必精心调养,然学识浅薄,恐难堪大任!” “李大人无需谦逊,你的才华吾已领教。" 朱标不容推辞,直截了当地说道。 李伟闻言心中暗叹,过去不该逞强研制那些奇技异术,如今进退维谷,即便说自己无能,别人也不会信了。 感谢诸位读者支持,我定会坚持己见继续创作,好的意见我会采纳,但不会盲目追随,敬请放心。 若诸君认为尚可,烦请多多评论,让我知晓真实反馈,书友圈也需要活跃氛围,本书互动偏少,望大家踊跃发言,多谢多谢! 戴神医写完药方后,把用法详细地交代给小月和小青,两人认真记住后,便与朱标一道离开李伟的住所。 归途中,朱标眉头紧锁,今日李伟的表现实在反常,往日他可不是这般彬彬有礼的。 朱标思索良久,仍不明白为何他会如此转变。 在他和朱元璋看来,不过是个无关紧要的歌妓罢了,他们对李伟的态度一直都很宽容,纵容他的无理与胡闹。 过去,李伟对他还算友善,因熟悉彼此,私下见面时他也不讲究礼节,他同样不曾介意。 可今日,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处处讲究规矩,却没了昔日的亲近。 回到乾清宫,朱标将此行情况向朱元璋汇报了一遍。 朱元璋亦皱眉道:“这么说他真的是病了?”喜欢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