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 > 第31章 思想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第31章 思想根深蒂固,难以改变(1 / 1)

“哦?他们都在哪里啊?” “都在营地,要是李大人想立即开始,我现在就让他们到校场集合。" “不用急,我们先去校场看看吧。" “好,我带您过去。" 宋忠恭敬地说道,眼下李伟的官职比他高,而且皇帝特意交代他们要服从李伟指挥进行训练,所以李伟暂时成了他的直接上司。 不过李伟并未太在意这一点,反而像对待普通朋友一样对他。 宋忠领着李伟来到校场,这里场地还算开阔,足以容纳几千人操练。 两人走到一块空地的角落,毕竟他们只有三十个人,不需要太大空间。 “可以了,以后就这儿吧。 等我筹备一下,明儿让大伙儿早上九点前,也就是辰时三刻到这里集合,那时咱们就开始训练。" “好的,李大人!” 交代完宋忠后,李伟又去了趟兵仗局,问问燧发枪生产进展如何。 果然不出所料,这几天才造了不到百支,李伟挑了三十几支用于训练,这事已经得到朱元璋批准。 自从燧发枪测试完毕后,兵仗局的守卫变得更加严密了,皇城里本就戒备森严,现在更是禁止外人进出。 让方建宝将所需物品都准备好,还安排了几位熟悉的老匠人,李伟这才离开。 这批亲军的训练分为三部分:一是队列训练,二是燧发枪的使用,特别是装填速度,三是射击技巧。 李伟主要负责队列和装弹速度的训练,至于是否打得准,倒不太重要,毕竟这些人主要是用来展示队列,又不是真的要去战场上厮杀。 只要射击速度快,一阵噼里啪啦,队伍整齐划一,朱元璋看了开心,奖金到手就圆满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伟到达校场时,那些亲卫已经在那儿等候了,这些人都长得高大魁梧,形象相当不错。 李伟带了工匠一同前来,先让工匠每人分发一把枪,再给这些人讲解如何使用这枪。 其实并不复杂,只有几步而已,工匠演示几次后,大家基本就掌握了。 但光有能力还不够,速度才是关键! 演练装填与清洁枪械是最重要的训练内容。 李伟还得教他们队列动作,这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 他示范如何转身、齐步走和跑步走,至于正步嘛,根本不用学,实战中没那么讲究。 还有队列对齐、报数等基本技能,李伟挑了几项实用的亲自示范,随后便按照指令展开训练。 三十人,人数不多,大约相当于一个普通班级。 李伟毕竟读过正规大学,还参加过军训,如今喊口号也游刃有余,带这群人倒也轻松。 亲军们握着精致的新式火铳,看李伟不断演示各种技巧,无不感到新鲜好奇。 明军虽有火铳,但他们的旧型号射完一发后几乎成了摆设,战场上作用不大,战斗多依赖刀剑和少量火炮。 然而他们手中的新型火器完全不同,尽管仍需装填与清理,却无需点燃引线,纸壳子弹更便捷,实战效果远胜从前的火铳。 在李伟的指引下,宋忠带领三十名亲卫开始紧张的训练,涵盖了队列、装填射击、轮番操练等内容。 ------- 大雪纷飞,应天府一片洁白,宛如换了副模样。 应天府的气候比现代南京寒冷得多。 乾清宫内,朱标正向朱元璋汇报政事,李伟则在一旁“办公”——其实是上网查资料、绘图或构思设计,偶尔老朱不在时还会偷闲玩几局游戏,仿佛又回到后世的工作状态。 训练的事情,李伟只负责队列部分,其余交给宋忠带着亲卫有序进行即可。 这些亲卫与后世的大学生不同,并非教官一离开就懈怠。 朱标才思敏捷,正在讲述一位元朝遗臣的故事,此人坚守气节,拒绝为新朝效力。 朱元璋下令征召前朝遗臣入仕,使者去请这位曾任元朝吏部侍郎的伯颜子中,结果对方服毒自尽。 正在玩扫雷消遣的李伟听罢朱标的叙述,眉头紧锁,最后实在忍不住,从鼻子里发出一声轻蔑的嗤笑。 朱标停下话语,扭头看向李伟,朱元璋也投来目光,疑惑地问: “你笑什么?” “没什么。" 李伟收敛起轻蔑的神色,端正了态度。 “既然让你说,你就直接说。"朱元璋不满地喝止,李伟在内阁任职,确实有资格开口。 “那我就直言了!” 李伟早已按捺不住,带着鄙夷的语气说道: “不过是个走狗的汉奸罢了,哪里值得称道?” 话音刚落,朱元璋和朱标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 “李阁老为何出此狂言?前元固然残暴,但亦是我中华正统。 伯颜子中虽为前朝旧臣,然其坚守节操的品行也应被赞扬。" 朱标自幼接受传统儒学熏陶,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眼见李伟口出恶语,他心中极为不快。 朱元璋冷眼瞥了朱标一眼,未作声。 “正统?蒙古占据中原百载,始终视我汉族人为奴仆,有何资格谈正统?你认定它是正统,不妨问问天下苍生是否认同?”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伟同样怒火中烧,对蒙古政权毫无好感。 后世有人吹嘘元朝横扫天下、为华夏开拓疆土,实则是自欺欺人的幻想! 在他看来,蒙古不过是一群野蛮之徒,所到之处劫掠一番,根本谈不上什么“统治”。 蒙古一路征战至黑海,虽占土地辽阔,却未曾留下半分文化痕迹,一旦蒙古覆灭,那些地区便恢复原貌。 况且蒙古与中原的所谓元朝并非一体,虽血脉相连,名义上是一家,但实际上各自为政,互不服从。 更别提还有四等人制,把汉人列为最低等级,被打骂也不能反抗,稍有违逆便是重罪。 还有种种歧视政策!甚至元朝权贵中不乏欲屠戮汉人、驱马中原者。 李伟话音刚落,朱标便被激怒,辩驳道:“前元纵然暴虐,但也施行科举选拔人才,尊崇儒家学问,怎能不算正统?” “儒家学问?哈!赵匡胤当年欺负孤儿寡母时,他们照样认贼作父;蒙古异族入侵,他们依旧摇身一变成为臣子。 真乃朝代更迭而儒家千年不变!至于那个所谓的衍圣公,分明就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小人!” 李伟讽刺道,他还未提及那群虚伪的士大夫,这些人甘愿充当他人爪牙,若是失败,或许还能勉强保全小命,倘若胜利,他相信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定会将所谓的“正统”捧得更高。 “你……你太过放肆!” 朱标气得语塞,尽管李伟的话语有些偏激,但句句属实,他一时竟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父皇,您总该说句话吧,前元正统可是您亲自诏告的!” 长久默然注视着二人争执的朱元璋,听见此言,嘴角轻微颤动了一下,实话说,这句话他并不想接。 那一年认可前元的正统地位,他有自身考量,可没过多久便开始懊悔。 当初明朝刚刚掌控天下,官员短缺严重,偌大的疆域需要大量官员才能真正治理。 因此他对元朝旧臣采取招抚政策,一面招揽使用,一面寻找借口清除,同时通过科举选拔新人替代他们。 后来他意识到天下儒家关系紧密,即便实行科举,后进者依旧多为这些人及其门生故旧,难以完全区分开来。 此刻见李伟对蒙古与儒家如此排斥,这令他既感意外又颇为欣赏,这才是他所期望的那种忠诚之臣。 “你之前提到宋朝得国不正,元朝为外族,那么咱们的大明呢?” 朱元璋换了个角度切入话题,对此他充满自信。 李伟的脸色瞬间凝滞,他实在不愿称赞这个压迫剥削自己的君主,不过在这一点上,朱元璋确实无可挑剔。 “陛下出身卑微,驱逐外敌复兴华夏,建国最为正当,只是陛下承认前元正统的做法很成问题!” 李伟勉强将后世的观点简述一番,随即话锋一转,特别强调了“只是”。 “哈哈……” 朱元璋先是一阵满意的轻笑,随后突然收敛笑容,厉声说道: “你懂什么!朕命你练兵,你练好了没有?天天就知道偷懒!赶快去练兵!” 刚才还慷慨激昂发表见解的李伟,被这两句话堵得哑口无言。 李伟暗暗撇嘴,转身低声嘀咕着收拾好电脑装入包内,裹紧长袍离开乾清宫。 待李伟离去后,朱元璋开始训导朱标。 “标儿啊,那家伙的话虽偏颇,但并非毫无道理……” 朱元璋对长子各方面都很满意,唯独对其过于依赖儒家伦理纲常感到不满。 然而朱标已过二十,思想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父皇,孩儿也想去观摩新式武器的演练。" 不等朱元璋说完,朱标便打断道。 “去吧。" 朱元璋不满地皱眉叹气,最终并未挽留。 朱标行礼准备告退,走了几步又停下。 “父皇,我去拿些东西。" 说着来到李伟遗留的背包处,从中取出那把自动伞。 这些日子,他已将包里的东西翻了个遍。 朱元璋瞧了一眼,没有阻止,朱标拿起雨具便离开了。 望着朱标离去的背影,朱元璋叹了口气。 “都怪宋濂那老头子,把咱们的标儿教成这样,真是气死我了!” 朱元璋愤愤地嘀咕着。 “徐寿!” 门外的徐寿听见声音,急忙快步入内。 “臣在。"喜欢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我能无限复製天赋 王伦逆天改命称帝 我重生之最强女帝大帝之上帝中帝 笨蛋萌物的觅食计划 星际种田养娃日常 末日:灵植师 我抢先了灵气复苏 我在破烂堆里捡宝物 从小破屋开始[全民求生] 想从老娘这里占便宜?门都没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