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 第117章 改革科举制度!老朱爷俩还要讨价还

第117章 改革科举制度!老朱爷俩还要讨价还(1 / 2)

(' 第117章 改革科举制度!老朱爷俩还要讨价还价?

朱檀听到朱元璋的问话,朗声道:“回父皇!儿臣以为,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是在祸国害民,必须改革!”

朱元璋听到这话。

整个人都懵了。

虽然你现在热衷于研究内政了,咱很欣慰,你终于沿着正确方向走了。

但是现在,有点过了吧?

刚接触上科举,就要闹着改革了?

这让人情何以堪?

难道这满朝读书人,还不如你一个十六岁的毛头小子懂吗?

朱元璋皱眉道:“檀儿!你一个毛头小子才读了几本书?不得妄言!这件事咱不与你分辨!”

朱檀听到朱元璋的话,皱眉道:“父皇!科举考试关乎江山社稷!不能就这么草草听这些读书人的!”

事实上。

朱檀如今站出来吵着改革科举这件事,也是迫不得已。

科学考试自从洪武四年停止以来,到了现在已经过去十四年了。

洪武17年重新开启科举考试之后,可以说科举考试,到现在算是一个全新事物。

如果要在这个时候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一切都还来得及。

否则,等到现在的科举考试形成定势之后。

接下来,全国的教育资源和百姓的关注点全部都会集中到四书五经上。

从儿童开蒙到中年文士,皆是如此!

到时候再改革考试科目、增添考试项目,大家重新投入的成本就会很高!

届时,改革的阻力也会更大!

毕竟,科举考试涉及教育、做官,这是整个中国古代上层社会的核心利益之一。

在一开始如果不将制度设计好的话,后续的改革成本会非常的高。

最简单来说,后世的官员都是科举考试出身,全部都是学习四书五经的既得利益者!

他们肯定会坚定的维护四书五经在科举考试当中的地位。

到时候,自己总不能学老朱将这满朝文官都砍了吧

朱檀觉得,自己先后做下这么多大事,在老朱心目当中的地位应该足够高。

起码对这一次科举考试,自己说一些话,即便言辞过激,应该也不至于被处罚。

此时。

朱元璋已经干脆懒得理朱檀了。

“宋大人!鲁王今日所言,纯属小儿之见!莫要理他!”

宋讷等人脸色虽然难堪,但是身为臣子,他们还是要谨守臣礼的。

并没有真的跟朱檀争辩。

他们只是心里惊讶于陛下对朱檀的容忍。

平日里,便是太子也不敢一直和陛下顶撞。

最多提两句意见便不说话了。

现在朱檀可是一直都在跟陛下争辩!

然而。

陛下竟然没有生气,反而干脆让大家不理朱檀!

朱标走到朱檀身边,小声道:“十弟!有什么事情,事后跟父皇说!你现在这样,他们怎么处理正事?先跟本宫到后面听着!”

说着。

朱标有些艰难道:“本宫.这些年都是这么听过来的!”

朱檀同情地看了朱标一眼。

后世都说朱标得宠。

但在朱檀眼里,朱标也挺可怜的。

胸有韬略,却没有任何实权。

宽厚仁慈,却要做老朱的刀。

明明三四十岁已经是人生最成熟最巅峰的状态,却还要每日里听着老朱言传身教。

直到身死,也没做过什么主!

这其中的身心煎熬,朱檀光是想一想就觉得心累。

反倒是永乐大帝的太子朱高炽,一辈子不显山不露水,却真正掌握了实权。

全国的军事、财政、人事权力全都握在手里。

甚至朱棣废黜的人,朱高炽也敢召回来重新用。

朱棣的仁孝皇后去世后,掌管后宫的竟然是太子妃张氏。

虽然朱高炽只做了十个月皇帝,但那之前,他也算是大半个皇帝了。

朱檀对朱标正色道:“大哥!若是其他事,你劝我,我定然是听的!但是科举制度,事关我大明千秋万代!决不能就此退让!”

朱标见朱檀如此固执,忍不住怒道:“怎么如此不识大体!现在还有外臣在呢,这事你急什么?你就不怕激怒父皇吗?”

朱檀听着朱标声音拔高。

心中忽然想起一句话。

如果现在说出来,无论如何,老朱也不会怪罪自己吧?

随后。

朱檀用极为洪亮的声音说出了这句话。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哥!今日之事,我必须要据理力争,绝不能允许科举制度就此定下来!”

声音落下。

满座皆惊!

宋讷、吴伯宗、吴沈三人互相看看。

满脸惊愕。

朱檀的话落在他们耳中。

顿时让人有一种浑身毛骨悚然的感觉!

一下子。

鲁王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就高大起来了!

宋讷忍不住眼眶湿润,心中澎湃,抑制不住情绪,眼中泛起泪光,颤声道:“殿下之言,正是士君子之节,为国家利益,可以舍生取义,此乃忠臣之至言也!

吾辈当共勉,为国家鼎盛尽力而为!”

言罢,深深一拜,示以致敬。

吴伯宗感慨道:“殿下之言,实乃振聋发聩!便是之前对圣人之道有什么意见,下官也愿意一听了!”

吴沈长出口气,擦擦额头冷汗。

感叹道:“醍醐灌顶!醍醐灌顶啊!殿下这一句诗,真是我辈楷模!足以流传千古!”

说着。

吴沈向朱檀深施一礼。

“受教了!”

何止是三位大臣。

便是朱元璋听到这话,也仿佛瞬间被击中一样。

浑身麻嗖嗖的。

缓缓回过神来,朱元璋咂摸着这句话。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随后,猛地看向朱檀,双眼放光。

“檀儿!好志向!你既然这么说,咱便给你机会!你说科举不能只考四书五经,那便说说该考什么,咱准你今日畅所欲言!说错无罪!”

朱标被朱檀反驳的哑口无言。

最终,对朱檀道:“好十弟!为兄受教了!”

朱檀心中长出了一口气,还以为搬出这句诗来镇不住你们呢,没想到还是有作用的。

其实。

朱檀的担心纯属多余。

中华文脉,源远流长。

无论什么时候说出的这种千古名言,放在任何时代的中国,都会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特别是家国情怀,更是刻在中国人血脉里的根和魂。

朱檀眼见众人都看着自己,准备听自己的高论,缓缓道:“儿臣谢父皇恩典!”

说着。

朱檀看向众人,侃侃而谈。

“儿臣以为,科举考试应当与时俱进,拓宽其领域!

非但是四书五经,更应包含数学、物理、化学、法律、医学、军事等知识!

此举乃为挑选真正全面且具备实际治国能力的人才。

若只囿于经典,恐怕将培养出一群只知书达理而无实际才能之士。”

宋讷、吴伯宗、吴沈三人虽然方才对朱檀还好感满满,甚至钦佩不已。

但现在,听到朱檀的话,顿时脸色难看了起来。

刚才朱檀话里话外就瞧不起这些读书人不通实际事务。

到了现在,话说的更加露骨了,干脆就说这些读书人都没有实际才能!

不过。

眼看朱元璋神色淡定,他们三人也不敢立刻反驳。

只得老老实实听朱檀继续说。

朱檀淡淡道:“儿臣以为,科举考试当增设考试科目!如数术、杂学、军事、法学、医学!

并根据考试成绩授予官职,地位等同于考四书五经之人!

由此,可选拔出精通实务的人才,这对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他们同样是国之栋梁,若是只将人才选拔限制在读四书五经的人中,恐有沧海遗珠之憾!”

宋讷听到这里,皱眉不已。

只是他养气的功夫极深,做不出打断别人说话的事情来,只能继续听着。

朱檀继续道:“儿臣以为,如果科举考试仅仅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乃是大误!

此法将导致读书人思想僵化,只重形式而忽视实用,从而使得未来的官员们文而不实,治而不效!

孔孟之道,虽有其价值,但如今时代已变,若还固守旧制,不思进取,必将成为桎梏!

古之学者,广其识于六艺,今之学者,岂可囿于经史之学?

只有视时代之需求,变革旧制,方能使我大明永续昌盛!”

说到这里。

朱元璋听的倒是明白。

甚至还深有同感!

毕竟,洪武四年选上来那批进士,成色就不怎么样。

最终让朱元璋取消了科举。

如今,重新启用科举。

也只是因为官员被杀、贬、流放太多了。

再不补充新鲜的,不够用了。

而察举制选上来的官,也开始出现不堪其用的情况。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根据官员推举,选上来四辅官,如儒士王本、杜佑等共六人。

但朱元璋发现他们做点文笔小吏的事情尚可。

但对实务一塌糊涂。

只会夸夸其谈。

这才很快将他们辞退,通通放归故里。

无奈之下。

朱元璋这才又重新捡起了科举考试这个工具,想着重新招募一批人才。

但现在,依然出现了老问题。

那就是老朱没读过书!

并不知道以前的科举考试是什么样的。

读书人说如何,便是如何了!

由多项考试科目,变成了如今这样。

唯四书五经至上!

当然,效果其实是好的。

毕竟,这样禁锢住所有人的思想。

大家都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那一套当作了人生信条,减少了造反的可能性。

但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

即便是后来设立了观政制度,让考中的进士们考察学习政务后才派到下面为官,也依然会广泛出现难以胜任的情况!

不过。

现在朱元璋并没有表态。

只是看着眼前三个满脸充血,已经有些气急败坏的大学士。

“鲁王?说完了?说完了,便让这三个先生反驳你吧!咱看他们也憋坏了!”

话音落下,不待朱檀说话。

“陛下!臣有话说!”

“陛下!鲁王殿下之言谬矣!”

“陛下!圣人不可轻辱!臣是圣人门徒,早已听不下去”

宋讷、吴伯宗、吴沈三人竟然同时说起话来!

最新小说: 谋臣 鬼眼皇妃 一样的风 第一废材傲妃 狐狸,给王生个崽 皇上,离婚请签字 特警乱明 绣花王爷淘气妃 将门大逆子 农家弃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