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59章 文字大狱,督抚进京!
内阁,政务堂。
红炬高烧,又是一次夜间的紧急议事。
大堂正中大案前那把椅子却仍然空着,次相高拱坐等在左边上首的椅子上,阁臣李春芳坐等在左边下首的椅子上,胡宗宪则坐等在右边下首的椅子上。
身着大红袍服的张居正这时已来到内阁,人却仍待在大堂后的房间里,目光慢慢移望向书案上的圣旨,怔怔出神。
国朝文人以不配合的方式试图反抗朝廷,终于招来了圣上的雷霆大怒。
革除所有功名者,正式进行文字简化,同时,降下了劫数。
两京一十三省纷起的“反诗”,均系反抗朝廷的文人所作,这些人骨气是有的,才气更不必说,只可惜不识大体,不随潮动,不顺民情,不明天理。
之前圣上对这些文人不肯为朝廷所用,还没想着赶尽杀绝,由他们散处林泉,吟风弄月。
但没想到文人们不但不感恩,反而变本加厉,指斥时政,影响国策,可惜了人才还在其次,但这搅乱了人心,圣上显然不准备再放纵下去了。
听说锦衣卫得了旨意,对“反诗”溯源追踪,凡书反诗者,抓住不必审问,可立斩当场。
凡传扬反诗者,流徒岭南三千里。
以言获罪。
当是文字狱!
嘉靖四十一年,第一场文字大狱,已然开启。
今晚,必定是个不眠之夜,锦衣卫缇骑四出,明显是掌握了一批题写反诗的线索,在杀人、抓人。
礼部尚书海瑞在御前受旨,所以一回礼部,就让人取来了大明朝全部功名者名录,然后,一把火给烧了,这会儿,还在燃着呢。
海瑞组织礼部官吏,传达了圣意,将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人要在最短时间内,把上千个常见字予以简化,另一部分人,去编纂中华年史、历朝历代大事记。
这是要掘了文道的坟墓。
作为天下文职武官之首,张居正本该要尽力阻止这些事发生,但却什么也做不了。
乾坤独断的圣治,绕过了内阁,直接对专门的人下达了旨意。
张居正有种感觉,那就是嘉靖朝内阁,恢复到了永乐朝的光景,阁老们,手中权力越来越小,成了顾问的存在。
内阁,彻底失去了对抗圣旨的权力,去照着圣旨的意思做事。
张居正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从他坐上内阁首辅大臣之位后,就在不断努力扩大相权、扩大文官集团力量,怎么越努力,相权越小,文官集团力量越弱呢?
沉吟良久,张居正还是想不出结果,叹了口气,这才捧起那道圣旨走了出去。
张居正捧着圣旨的身影从大堂屏风后面一出现,高拱等人便都站了起来。
“久等了。”
张居正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了正中大案前,没有叫阁臣们坐下,自己也没有坐下,目光望了一眼高、胡、李三人,嘴唇微动,却没发出声音。
相权,在君权面前,本就是弱势的一方,却还要几个人分。
瞧一瞧,这内阁都是些什么人,时刻觊觎元辅之位,日思夜想等他下台的高拱。
一心让军方脱离朝廷控制的胡宗宪,风往哪吹人往哪倒,有着“上成君德,中协寮友,下戢庶司”之名的甘草阁老李春芳。
还有一位不在京城的阁老陈以勤,那个人,或者说那个家族,一触及百姓利益就翻脸,谁的面子都不给。
和这群“虫豸”一起,怎么能坐大相权,抗衡君权?
张居正有了总结,今日内阁势弱,不是他这个内阁首揆不行,皆赖队友扯后腿。
张居正举起了圣旨,道:“文道的事,想必都知道了,圣意在上,无可奈何,但我想说的,是伪造奏疏案的事。”
说到这里,张居正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很明了。
此前两京一十三省数十位督抚,出于维护整个文官集团的利益和自身利益的目的,任由伪造奏疏在坊间流传,坐视有心之人毁谤圣誉。
圣上为之大怒,派遣多位钦差大臣去查察,并让诸省督抚自查。
尽管阁老的他们没有去到地方,但也能猜到督抚们的想法。
要么敷衍了事,要么认为是寻常事件,互相包庇、隐瞒、推卸责任。
在看到这道对文道挖坟掘墓的圣旨以前,张居正其实也没当一回事,想法很简单,圣上总不可能把两京一十三省督抚一竿子全给打了,有着法不责众的幻想。
但现在,事情骤然恶化,善于揣摩圣心的张居正也无法保证,圣上是否会对整个文官集团高层出手。
那些行省总督、巡抚,是封疆大吏,也是内阁阁老们的亲密战友。
譬如说,南直隶总督的赵贞吉,和张居正同师从于徐阶,是正儿八经的师兄弟。
四川巡抚的谭纶,是张居正在担任裕王师傅时的好友。
还有湖广巡抚、浙江巡抚、河南巡抚,这都是张居正的熟识,属于有书信往来的。
高拱、胡宗宪、李春芳,包括京外的陈以勤,即便这些人在成为阁老以前,没有封疆大吏的朋友,在成为阁老以后,自然而然就有了封疆大吏朋友。
不论是以内阁阁老的身份,还是以师兄弟、朋友的身份,他们这些位阁老,都该给予诸省总督、巡抚提醒,别再作壁上观了,火要烧屁股了。
涉及正事,高拱也是凝神在听,身体一震,道:“元辅,至于吗?”
诸位封疆大吏才舒缓了心中一口郁结之气,这是又要人将吐出的气再给吸回去,这不是难为人吗?
都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伪造奏疏者早已无从追踪,总督、巡抚们上哪找首恶去?
“至于。”张居正点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