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元年的科举,伴随着原州和土豆的收获结束。 聚集在长安的学子们翘首以盼之际,陈昀带着人在田地里刨土。 两千石食用玉米,三千青储玉米,十万石土豆,二十石红薯,五十万石甜菜,以及南瓜、大白菜、番茄等蔬菜都获得了大丰收。 这些粮食完全够陈昀统辖的萧关道各州,贞观二年种粮所用。 就在原州迎来大丰收之时,长安传来捷报,上官仪高中状元,成为贞观朝第一个状元。 原州派出去的还有两名学子考中进士,一名叫柳贺水,一名叫关之山,都是寒门出身。 关之山甚至出身奴籍,也是第一批受惠于《唐民法》的人。 唐人不得为奴,规定人人都可参加科举,但必须三代之内毕竟身份清白,没有被法办过。 刘仁轨不负众望考进了军士科一甲,明士科也中三位,原州一共派出去九位学子,考中七位,可谓成绩耀眼。 许敬宗已经去了长安,成为《大唐周报》的总编纂。 贞观朝第一次科举成绩和取士名单,成为《大唐周报》第一期的内容。 相比于《原州周报》,《大唐周报》更为官方,辞藻也更为华丽一些。 《大唐周报》一经发布,被抢售一空,不得不又加印了万份。 经过统计,贞观朝第一次科举,共取进士九百七十八名,明士九百四十五名,军士九百六十九名,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完成一千名的取士目标。 其中来自世家子弟接近六成,虽然李二凤不断印书,免费发放。 但时间太短,得到书籍的寒门学子太少,又缺少名师教育,导致寒门学子普遍成绩不高。 李二凤倒是看的很开,万事开头难,慢慢发展吧。 进士科起步就是从七品,一般安排的州县九局所官员。 明士科则要从九品慢慢爬,多属于县乡所处官员。 御史台、大理寺、百骑省则主要从军士科取士,明士科中考取法律的士子也被选中一大批。 将近两千九百名的士子,被补充进基层机构,让各州县的基础组织,迅速搭建起来。 原则是本州县士子,不得在本籍任职,一律外派。 作为状元的上官仪,被直接任命为起居郎,起点比别人高了好几个档次。 刘仁轨进入了大唐军士院学习,大唐军士院上个月才成立。 几十位大将军在原州学习之后,一致认为很有必要成立专门培养军事人才的机构。 大唐军士院就这么孕育而生,山长就是李二凤,常务副山长是李靖。 关中各地的集体农庄也获得了大丰收,完全够支持起募兵,大唐军事改革再也有序推进。 大唐天策上将府改为大唐天策元帅府,大元帅就是李二凤,管理天下兵马。 军队分为军、师、府、团、营、队、班,和后世的编制构成差不多。 每班十人,班长一等兵,三个班为一队,三队为一营,以此类推。 采取军衔制,共分为四等十八个军衔。 将、校、尉、士等,具体沿用大唐目前的军官名称。 这些军衔看的陈昀眼花缭乱,建议简化,李二凤和天策元帅府正在研究。 李二凤带人搞东搞西,陈昀窝在原州正在给女儿烤红薯吃。 以前的小火炉被陈昀搞了出来,现在原州制铁已经很成熟,各种铁器被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来。 李承乾终于回京去了,李泰和长乐却被李二凤留在了原州,当然还有李渊。 老头子现在最爱围在炉子边喝罐罐茶,烤上几个土豆和红薯,别有一番滋味。 陈昀暗示了几次,李渊视若罔闻,搭理都不搭理。 说的急了,就让陈昀还钱,陈昀憋着气扔了好几袋,催促老头赶紧回他们家。 结果没想李渊这老头子,不讲武德,硬说陈昀的金豆子,不是当初他送的那批。 遇见耍无赖的李渊,陈昀欲哭无泪,只能含恨让李渊住在家里。 因为制铁技术大为发展,陈昀给全家和刺史府安装上了暖气,给几位老人家盘了火炕,已经入秋,冬天马上就要来了。 李渊现在心宽体胖,吃得好睡得好,完全忘记了长安的自己那些妃子,每天甚至还出去和街坊的老头子们下棋,打牌。 街坊们根本不知道,这个牌品不好的老头子就是太上皇。 太老子甚至还是原州某支球队的资助人,现在足球篮球橄榄球等运动,风靡原州。 各个工厂都建立了自己的各种球队,放假的时候,就会组织比赛。 陈昀知道之后,规范了赛制,成立了官方的球类联合会,办起了职业联赛。 甚至还在原州城内专门建立了运动场,和后世各个中小学运动场差不多,都是水泥台子,安全可靠。 秋收之后,百姓们也闲暇的时间充裕,各种联赛如火如荼。 这天是李渊资助的原州钢铁厂足球队,和原州甲字集体农庄足球队的比赛。 球场内五排水泥座位坐的满满当当,都是给两队的球迷。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有球迷就有冲突,负责安保的百骑局警员们,已经逮捕了好几拨闹事的球迷。 和李渊坐在贵宾席的陈昀,很是感叹,足球流氓看来哪都有啊。 球场外面供应廉价的白酒,喝高了的球迷们,兴奋的脱了外衣,举着各种旗帜大声助威。 李渊嘴里叼着长长的烟锅子,一口一口巴巴地瞅着旱烟,很有点旧社会地主老财的感觉。 “陈小子,你这东西真不错,烟叶给我准备好啊,可不敢断了,我老汉现在饭可以不吃,烟不能断!” 李渊在鞋帮子上磕了磕烟灰,对陈昀说道。 贵宾席里烟雾弥漫,旱烟的味道实在太冲,陈昀快被熏成了黄鼠。 “我说太上皇,您就少抽点啊,有更高级的卷烟,您倒好,偏偏要抽旱烟!” “这你就不懂了,这样才够味儿,卷烟那是你们年轻人抽的东西。” 李渊又装了一盒烟,用随身携带的火柴点燃,美美地又抽了一口。 “还是你小子会赚钱啊,一个树叶都让你发掘到了商机,还卖的不错,简直没有天理。” 陈昀带到烟种,也丰收了,原州烟厂马上投入生产,高档的卷烟和烟斗,听说很得长安的贵人们喜欢。 还有火柴,这东西造起来很简单,买的也不贵,一文钱可以买两盒。 陈昀和庆州刺史于德秀联系,已经在庆州开始开采石油,提炼出了煤油,用石蜡制造蜡烛。 庆州刺史于德秀很是感激陈昀,甚至在上月专门赶赴原州,商谈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太上皇,那是我善于发展商机,天下没有无用之物,没有无用之人。”吐了一个烟圈陈昀说道。 陈昀不能让李渊熏自己,他也要熏熏李渊。 “您还记得王绩吗,现在是我酒厂酒监,已经开发了好几种上好酒样!” 李渊正要说话,场上响起一阵欢呼,看来是有球队进球了。 李渊忙站起身,只见记分牌上,农庄队一比零领先钢厂队! 李渊大怒,大骂道:“废物,不按我老汉说的进攻,我要扣他们的饷钱!” 陈昀笑了笑,您踢过球吗,那不是瞎指挥。 李渊肯定下注了,有比赛就会有赌局,这是压不住的。 陈昀索性把后世的体育彩票搞了出来,不过规定了最高只能买十文钱的彩,超过属于违法,后世跳天台的老哥不要太多。 这时包间门被敲响,是老萧来找陈昀。 “郎君,长安来人了,正在刺史府!” 陈昀疑惑,马上入冬,这会派何人前来。 “谁!” “弘文馆主褚遂良!”喜欢带着闺女混大唐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带着闺女混大唐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