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或许有人会问,可控核聚变技术都实现了,石油都不值钱了,那些‘狗大户’还能有钱?
有这种想法的,只能说对于时代的变迁和石油的性质可能并不是那么的敏感。
的确,在可控核聚变技术实现后,石油的价值会打上一个很大的折扣。
但即便是燃料的属性从石油上摘取,也不意味着石油就没有什么价值,完全不值钱了。
尽管消耗石油的主力是燃料,但除了燃料,在基础的化工、农业、工业、交通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会消耗的大量的燃油。
如塑料/橡胶、衣服涤纶/腈纶/锦纶等面料、制药等各行各业,其原料百分之九十,甚至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石油。
所以即便是燃料属性被摘去,石油的价值依旧是有的。
而且另一方面,时代的变迁脚步也并不是那么快的,从破晓示范堆点火成功到现在,时间也才两年不到。
这么短的时间,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影响力虽然一直都在扩大,但很显然,目前它还没法做到遍地都是,完全代替石油。
当然,伴随着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拓展延伸和时代的发展,它的价值会不断的下跌也是必然的事情。
但至少现在,中东的那些‘好伙伴’们还是有钱的。
另一边,京城。
长安街北侧的北海小岛上。
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中,一封简朴的信件递到了一名老人手中。
在听到信件是谁送过来的后,老人波澜不惊的眼眸动了动,拆开了信封从里面取出了信件。
数千字的信件算不上很厚,他很快就翻阅完了。
了解到了那个年轻人写信过来的目的后,老人舒了口气,抿笑着轻轻摇了摇头。
还真是他的风格,通篇信件,浓缩后完全可以简化成一句话。
“我,徐川,要搞月面生物圈工程,打钱!”
生物圈工程.他自然是了解。
这种工程主要的用途基本都在科研方向,就像是登月一样,目前并不会给人类带来多少的实际收益,更侧重科学方向。
可以看做是一个投资大,但没太大的技术难度,直接性收益也不会有多少的科研项目。
米国当年搞过一次,不过最终以失败告终。
如果是在地球上,他会毫不犹豫的直接同意这个请求。
有米国生物圈二号的经验在前,再在国内找处沙漠,修建一个生物圈三号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
就算是按照超大型的生物圈来算,顶天了也就十来个亿的造价。
而且他们还可以顺带开发一下沙漠。
但将生物圈修到月球上,这还真是让他没想到。
毕竟这两者的难度指数和耗费的资金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
信中也写了,月面生物圈工程初步的预算大概在500-1000亿rmb左右。
对于华国来说,这笔钱并非没有。但老实说,投进一个生物圈工程里面,还是很让人心疼的。
沉思了片刻后,老人喊过来一名警卫,说了两句话后,再度闭目沉思了起来。
等待了一些时间,在警卫员的引导下,科学技术蔀的蔀长袁周礼走进了眼前这栋不算不算高大的二层小楼中。
敲了敲书房的大门,随着里面传来一道‘进来’的声音后,他小心的推开了门,走了进去。
“您找我?”
书房中,老人笑着点了点头,将桌上的信件轻轻推了过去,开口说道:
“我这里有封信件,你先看看。”
袁周礼点了点头,没有犹豫的走上前去,从桌上拾起了那封信。
看到信件使用的纸张,他差不多就猜到手中的信件是谁写的了。
虽然能将信送到这里的人有一些,但拿手中这种普通的稿纸写信送给眼前这位的,也就金陵的那个人能干的出来了。
毕竟其他人写信,尤其是送到这里的信件,一般都有专用的信纸。
也就那位不在意这些东西了。
他甚至能想到,那个人坐在办公桌前写信时,随手就从抽屉里抽了一叠日常验算的稿纸出来的样子。
猜到了信件是谁送过来的后,袁周礼快速的展开了信纸,认真的阅读了起来。
【.探索太空会成为新技术发展以及基础科学研究的推动力和催化剂”,这个观点已经在历史上反复被证实。】
【一般来说,新技术的发展有两类模式,一类是“自然生长”。例如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成熟,某个技术方向的指标也会随之进步;】
【还有另外一类则是先有一个目标性的指标,然后自上而下梳理出为了达成该指标需要攻克的关键问题,逐个进行攻破。如可控核聚变工程。】
【而通常来说,第二类技术进步也往往具有连锁效应,一个技术的突破会伴随着一系列相关技术的进步。但同时第二类要难得多,因为它往往意味着跨学科、跨领域的协作,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
【就如同可控核聚变技术一样,它的成功也连锁带动了繁多其他学科的发展,这些都是可以看到的。】
【如今,“探索太空”的过程则恰好扮演者这样一个催化剂的作用:有明确的技术目标,有海量的资金支持,也会有大量的人才聚集。】
【它可以使我们能够发现新材料、新方法,发明出更好的技术体系、更好的制造程序,延长仪器的工作寿命,甚至发现新的自然规律。所有这些新获得的技术知识也可应用于地面技术.】
ps:祝看书的大佬们!新的一年暴富!暴富!暴富!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w)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