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 朝中众人各怀心思,人人都在权衡利弊得失,都在算计着如何从这场大变故中利益最大化。
情势紧急,为避免夜长梦多, 赵敬渊当夜乔装打扮秘访宋三郎, 及至天蒙蒙亮, 才从三郎处出来。
只他才刚刚回到王府, 准备躺下歇息片刻,皇帝驾崩的消息就传进府来,赵敬渊心中先是一震, 随即深深呼出一口气来,谋划许久, 终于是到见真章的时候了。
赵敬渊脸上不见丝毫焦急慌乱,一面令人下备马,一面不紧不慢地换好了朝服……
赵敬渊赶到宫中时,皇帝寝殿内已经是哭声一片, 赵敬渊眼圈儿一红, 急匆匆几步踉跄着抢到皇帝床榻前, 扑通跪伏在地,“陛下——敬渊来晚了。”
再抬头时, 赵敬渊已是泪流满面。
在不知内情的人眼里,皇帝还是太子之时, 赵敬渊便以伴读身份陪伴在太子左右, 在太子与靖王夺嫡过程中立下大功,又在太子登基后协助其铲除施国公, 可以说是与赵鸿煊感情深厚。
李太后望着眼前“伤心欲绝”的赵敬渊心情复杂。
景辰跪在父兄身侧,听到赵敬渊一声“悲呛”, 吓一哆嗦,他知道赵敬渊这是哭给群臣看,哭给太后听,唯独不是哭给正主赵鸿煊,想想赵鸿煊这一辈子,景辰不由微微叹息。
皇帝的丧礼由太后与吴正主持,很快宫廷内外便挂起了白绫,群臣以及宫中众人换上丧服,遵循礼制为皇帝哭丧。
丧礼过后,国不可一日无君,接下来的重中之重自然是由谁来继承大统的问题,李太后召来吴正与宋三郎问话。
如今李太后除了占着个太后的头衔什么都没有,能仰仗的只有吴正与宋三郎的忠心,至于范盛这个妹夫?
经历了几次事后,李太后怕关键时候这个妹夫为自保会拿她这个太后做垫背,总之是范盛的人品靠不住,不可与之共谋大事。
李太后以小太子尚在襁褓中为由否定由其继承大统,吴正自是知道真正原因,他之前同宋三郎隐晦交代过,是以宋三郎并不奇怪太后的这一决定。
小太子不能继承皇位,那么就只能从皇帝的兄弟或者是宗亲中选。
李太后试探道:“由谁来继承大统,两位有什么想法,尽可畅所欲言。”
由谁来继承大统最合适,宋三郎选择站赵敬渊,并且以吴正无法反驳的理由说服了吴正,俩人早就形成了一致意见,眼下不过是由谁来说的问题。
吴正道:“依臣之见,宗室皇亲中,忠亲王赵敬渊文武双全、贤德兼备,可承大统。”
李太后默不作声了。
凭心而论,她是不希望由赵敬渊来继承皇位的,赵敬渊继承皇位不会承她这个太后的情。
半晌后,李太后看向宋三郎,她道:“那么,宋卿家的意思呢?”
“太后,臣以为由忠亲王来继承大统乃最为稳妥。”宋三郎刻意在“稳妥”二字上加重了语气,略顿一下,又道:“若由其他人继承皇位,怕是不能服众,届时朝堂动荡,于社稷、于太后不利。”
李太后焉能听不出宋三郎的意思,如今形势对赵敬渊来讲可谓是大大有利,赵敬渊对皇位亦是势在必得,若在此时扶持他人上位必会遭赵敬渊一派疯狂反扑,就算她这个太后不怕冒险想要放手一搏,又有多少朝臣愿意跟着她逆势而为?
尤其如今吴、宋两家已经明确倒向赵敬渊,她一个孤老太太还能掀起什么风浪?
以卵击石罢了。
长叹一声,李太后不欲再多言,摆摆手道:“就依你们说的去办吧。——来人,哀家累了,送两位大人出去。”
傍晚时候,李太后又召见了赵敬渊,表示愿意支持赵敬渊,但赵敬渊的皇后必须从李氏家族里选取。
李太后与其兄,也就是之前的李国舅自幼感情深厚,李国舅因太子之事被文昭帝杀鸡儆猴,李太后一直觉得对不住大哥,赵鸿煊继位后却并不想重用李家之人,母子俩还曾为此事多次争执。
对于李太后提出的条件,赵敬渊表示应允。
有吴、宋、杨、韩四大家族的支持,又有李太后肯为赵敬渊站台,赵敬渊登基的过程异常顺利。
新帝登基大典,在一众低垂的脑袋当中,悄悄扬起一张俊脸,与龙椅上身着明黄盛装的赵敬渊视线对上,不笑自翘的嘴角薄薄一抿,随大流般跟着人群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敬渊笑了。
——两年后。
洛京城朱雀大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众人翘首以盼中,一声铜锣“哐” 地敲响,清脆响亮的声响划破长街,人群有一瞬间的安静。
“新科状元游——街——啦!”
官差拖着长腔的喊叫声由远及近,人群更加兴奋喧闹起来,踮脚簇拥着循声望去,就见长街的尽头一队衣着鲜艳亮丽的人马吹吹打打而来,为首年轻的状元郎一袭红袍,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而来。
“姑娘,姑娘,你快看哪,是咱们家姑爷!” 酒楼敞开的窗户后,杏儿手指状元郎身后的方向,兴奋地嚷叫不已。
吴婉清顺着杏儿手指的方向看去,入目是一片华丽耀眼的红色,如同暗夜燃烧的火焰,璀璨荣耀的光芒令周围的一切俱都黯然失色。
在吴婉清的眼中,天地间只剩下景辰一人,至于另外两个穿红袍的,当然是被她自动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