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冰糖葫芦。
开封城里的烧鸡和桂花酿。
广东的高汤打边炉和猪脚饭。
青岛的蛤蜊、鱿鱼、红烧大虾。
兰州的牛肉面……
伏羲、黄帝、大禹,这些远古时期的华夏先祖们,在他们的时代因为生产力低下,吃饱饭和人口增长还很困难。
这些极为丰富且异常诱人的美食,比天文数字货币带给他们的视觉冲击更为直接,也更为强烈。
嬴政看着诸多馋人的美食,也感叹道:
“后世之人的饮食如此丰富,面食、海产、甜食,每样都是如此诱人,就连平民百姓吃肉好像都能当做吃饭一样寻常。
只是他们的发饰服装变化太大了,街市上只能看到少许人穿得是我华夏传承的服饰,倒是那个大唐不夜城里的百姓,穿的多数还与我们相近。
后世人应当都能看出来,还是我华夏的服饰端庄好看,不知是图方便,还是图简单衣服更廉价。”
……
元末。
朱元璋擦拭了一下眼眶:“这元朝治下,想我汉人忍饥挨饿,衣不蔽体,我半生游历四方,见过多少困苦百姓游离失所,人相食这等惨绝之事又见过多少……”
……
清末。
继鸦片战争,英国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为借口,派兵侵入广东封锁珠江以及其它出海口,腐朽不堪的清朝落败后,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不仅割让香港,赔偿巨额的战争赔款,并且被迫放开贸易限制,巨量的鸦片和西方资本席卷全国。
这些赔款和战争失败带来的损失,最终转嫁到了百姓们的身上,沉重的赋税和更为严重的剥削,让本就困苦的百姓渐渐沦落到家破人亡。
而当广大的,食不果腹的清末百姓,仰头看着天幕中众多丰盛的美食,还有后世人幸福安定的生活环境时,心中的悲苦和渴望化作泪水,流落满面。
……
城市和美食领略完,天幕开始转向后世的出行方式。
小到普通人开的两轮电动车、小轿车,大到公共交通的公交车、地铁、高铁,乃至飞机。
速度、形态、动力来源,每一样都让古人们惊奇。
尤其是庞大的钢铁巨兽飞机,居然能够搭载着众多乘客在天上飞行,更是让他们无法理解。
嬴政:“这些比战马和战车还要快得多,承载人数和货物数量也要多得多的器物,究竟是如何动起来的?
若是我大秦有这等神器相助,这天下再大,我大秦兵马都能不日可达,哪还有我大秦打不赢的仗?哪还有外族能靠骑兵优势趁隙犯边?”
嬴政身后的蒙恬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不过看样子这些乘具都需要在特定的道路上才能驰骋。
却也由此可见,我大秦不惜耗费民力修建驰道是对的,后世这般大肆建造道路和乘具,定然也有提高运兵速度和统筹全国的用意在其中。”
……
借着高铁的极速行驶,天幕的画面渐渐从城市转变到农田村庄。
大片金黄规整的稻田赏心悦目,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茎杆,给人满是丰收在即的喜悦。
全自动的水稻收割机一路翁鸣而过吞噬着水稻,经过复杂的机械运作,被吞噬的水稻直接完成收割、脱粒、打包、碎草还田。
如水流般不绝而下的稻谷落入编织袋,又一次带给古人强烈的震惊。
水稻虽然自古以来就有种植,但是五谷里面一开始并没有稻,后来成为主粮,种植面积完全胜过其它作物的时期是从唐朝开始的。
所以唐朝之前古人们虽然也会惊讶于后世水稻的产量,但唐朝之后的朝代对此的感受更为直观。
明朝,应天府。
从贫苦中发迹的朱元璋,深刻体会百姓的困苦和粮食产量对于百姓而言就是一切。
即便当了皇帝,也仍没有忘记他们明朝的水稻普遍挂多少穗,一亩又能产多少粮。
“这,这稻子单株居然有如此多的谷粒!?那亩产又该有多少?
我大明一亩上田一季产稻仅有两石,不过三百多斤,这稻穗比我大明的水稻稻穗多了数倍,一亩产粮岂不是得有大几百斤,乃至上千斤?
若是我大明的百姓都能换种如此稻子,我天下百姓哪里还会被饥贫困扰?
这后世能有如此繁华富强,定是因为这稻子才打下的基础!”
朱元璋向天大声喊道:
“上苍,既然你告知我们后世会经历诸多苦难,大明会被那狗日的清取代,那一定是看不得我大明被灭。
只要赐我们这稻种,或者是弄出这种稻子的办法,我大明起誓,一定顺应上苍的意,定然不会让历史重演!大明绝不会亡!”喜欢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请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