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67章 不好了,粮草被烧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再牛逼的将军没有粮食,那也是什么也别想干成。
自古以来,因为粮草出问题或者被敌人断了粮道,而一败涂地的战例数不胜数。
所以在战争中统兵的将帅都要将粮草问题列入优先考虑的议题,有多少粮草打多少仗,逞能是没有用的。
战争中双方也会想尽办法掐断敌方的补给线。
要是遇到像曹贼那样专断别人粮道的专家,任何统帅第一时间就得看好自家的粮仓。
否则,就是一场大败。
而粮草不单单指的是粮食和草料,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比如箭矢和药品等,如果是沙漠作战,水更是重中之重。
“双鞭”呼延灼、“百胜将”韩滔、“天目将”彭玘,都是统兵大将,太尉高俅又下了重赏,本没有多少后顾之忧。
奈何大宋的后勤系统真的太拉胯了。
呼延灼麾下有马军三千、步军五千,这是战兵。
而辅兵更多,一个战兵通常会配备三个辅兵,负责运输器械、粮食,下寨安营,帮战兵运送武器盔甲等等,战时也会充当攻城的生力军(炮灰)。
所以,呼延灼剿匪的大军其实高达三万余人。
而要供给八千战兵、两万多辅兵的粮草,则又需要数万民壮来维持。
因为战事一旦开打,士兵的体力消耗一下子就上去了,不像平时五日一操的那种强度。
粮食消耗惊人。
而且肉食的消耗也会急速增加。
良好的伙食是保证军心的重要手段,且不说战争的赏赐和士兵伤亡的抚恤,兵器、战马、盔甲的损耗,一场大的战争完全有可能把国库打得干干净净。
呼延灼这八千战兵,朝堂只是动了起兵的钱粮,真正到了山东,地方所需要提供的粮草才是真正的大头。
所以,有兵过如篦之说。
八百里梁山泊,在太阳下波光粼粼。
偌大的梁山泊就是山东西边的门户,呼延灼前来山东平叛,首当其冲便是这偌大的一面湖泊。
梁山虽不曾打出旗号造反,可不纳税,不容官府踏足,几乎等同于造反了。
呼延灼要平山东,自不会放过这一处山头,在身后埋这么一大颗雷。
可望着这片水域,呼延灼也为难了起来。
不等呼延灼为难,梁山早已经开始行动了。
御敌于外,截病于初。
若是等呼延灼打上梁山,那才是下策中的下策。
上策破敌,火烧“乌巢”。
整个山东都有梁山的眼线,大军粮草辎重所囤积之地,自瞒不住。
决定性一战,就是能否顺利火烧“乌巢”。
只要烧毁了大军辎重,少则一月,多则三月,呼延灼将动弹不得。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杰给他的下马威,已经到了。
梁山的大船神出鬼没,孙立领一支军卒在北岸登陆,直逼呼延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