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4章 刘骜继位,宦官失势
刘奭驾崩对天下的影响巨大,毕竟是在位二十几年的实权皇帝,期间通过任用宦官诛杀异己,掌握了最高权力。
正式开创了宦官专政的先河,也不知是好是坏,当然,或许也是看后世君主怎么用。
大多数时间,除了唐朝宦官外,阉人就只是一把工具而已,一切权力都来源于皇帝,可以随意收回权力。
此时大权也进入了更迭期,其中最悲痛的当然就是大宦官石显,但他还是不担心的。
石显当年没少为太子说话,他自认为最多就是免官,不至于死。
刘奭死前,定下了四个托孤大臣,徐氏子占两人,就是之前许诺的徐宁徐博两人,将大汉完全托付给徐氏。
他临死前最不放心的就是太子,成功体验到了宣帝当年的感觉,惧怕天子倾覆,惧怕继承人压不住朝臣,什么都怕,但却没有了办法,人死如灯灭。
这是铁律,阴阳相隔你纵使有通天的本领也影响不到现实。
刘骜在将父皇入葬后,正式继位,也就是日后汉成帝。
如果说刘奭是将大汉带入下坡路的话,那么成帝就是将帝国拖入深渊的掘墓人!他在位时期,王氏外戚正式做大,开始把持朝政,也是大名鼎鼎的新朝皇帝,王莽的家族!
刘奭虽然不喜欢处理朝政,但政治能力还是有一些的,用宦官这个选择相当明知,极大程度都打击了儒臣,令其首脑王嗣郁郁而终,政权放了出去,可兵权时刻抓在手里。
这就是刘奭能保证权威的原因!宦官永远不会篡位,即使是唐朝掌握神策军的宦官最多也就是废立皇帝而已。
改朝换代他们做不到,毕竟无根之人,拿了天下又有什么意义,而且谁会信服呢?
刘骜登基之后第一时间就是清算宦官势力,由此坐稳了皇位,得到了天下儒臣的大力支持,而他选择的继任者是外戚……
这是最大的问题了,宦官可以拉仇恨,他们天然与朝臣对立,可外戚就没那个必要了,可以拥有足够的名望。
只要给点筹码足够多,臣子们也会毫不犹豫的舍弃刘氏,改头他家,这天下哪有什么绝对的忠臣。
就算是徐氏也是为了家族传承,图谋更广,要不然早就篡权自立了。
刘骜有着不自在的跪坐在上首,看着下方山呼“万岁”的群臣,一时间有些慌乱。
但他显然有些装样子的天赋,即使心里慌的一匹,但现实表现的还是稳如老狗。
他的姿态颇有些端庄威严的感觉。
“新帝驾崩,诸位可有商议好的谥号可用。”
刘骜沉声道,脸上挂着难以置信的冷静,连朝臣都不由得高看了这位陛下一眼。
说不定是一位不次于宣帝康帝的中兴之主呢!
儒臣的心思活络了起来,他们被石显的外戚势力死死压制,早就受不了了,先帝亲近宦官,可新君就说不准了!
用宦官主政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他们根本不会治国。
徐宁出列,说出了早就商量好的谥号:“先帝一生端庄威仪,素来勤政,谥号可为“元”,亦为汉元帝。”
现在一般还不会上恶谥,所以只能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元”其实算是美谥了,连平谥都不算。
“嗯。”刘骜轻轻点头,很是满意,然后又道:“那大将军以为,谥号当为何?”
为了保证自己大孝子的人设,他打算给自己父亲上庙号!毕竟大汉以忠孝治天下。
在这个时代,庙号还没有烂大街,含金量非常高,看看有的都是谁,高帝文帝武帝康帝宣帝!连景帝这等雄才大略的君主都没有庙号的。
足以见得其对父亲的重视了。
“陛下臣以为,先帝不足以上庙号。”
徐宁斟酌片刻,还是说了出来。
刘骜皱眉,在他看来这是对自己的挑衅!他想给父亲上庙号,本是无关紧要的事,可大将军非要唱反调,这不是示威是什么?
自己要是怂了,今后可不就是要沦为傀儡了吗。
徐宁没有想到,区区一个庙号问题,居然会让皇帝就此疏远徐氏!后期清河徐氏一支逐渐被打压的退出朝堂。
若不是河南徐氏还在,徐贞可就真的前功尽弃了!
“大将军说先帝不足以上庙号,敢问何处此言?”刘骜压着怒火,尽量保持平静,他今后还要仰仗大将军。
“原因很简单,先帝在时,大汉一无出众之武力,二无繁荣之经济,三无开创之功德,如此如何能加庙号呢?”
“高文武康宣,此五帝,先帝皆不如,故而不应加庙号。臣能理解陛下的孝心,可这毕竟不合礼法,还是尽量避免的好。”
徐宁为其解释道,他还真不是为了立威,也不是为了和皇帝对着干,他没那么吃饱了撑的,就是单纯愤愤不平,感觉先帝不配而已。
连景帝都没有庙号,先帝就更不应该有了。
只是他没想到,皇帝心里想的那么多。
刘骜沉默片刻,然后说道:“大将军所言太过片面,先帝之功亦是足够,朕以为足以加庙号。”
他已经无言以对了,因为确实是事实,十个先帝绑一块都比不了宣帝,所以加庙号确实不应该。
但是他不能认怂啊!必须硬刚到底。
“这…也罢,陛下一片孝心,臣等身为臣子也不该阻拦。”徐宁也回过味来了,怎么这位陛下对父亲的庙号那么看重?
算了,自己还是别一直和皇帝唱反调的好。
最终,在刘骜的坚持下,徐宁选择让步,汉元帝刘奭的庙号为德宗,全称汉德宗元皇帝。
皇后王政君为太后,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在徐宁的帮助下,他很快就熟悉了朝政事物。
刘骜当权的第一步就是立威!他要杀鸡儆猴,而这个人选毋庸置疑,只能是权倾朝野,但名声烂大街的中书令石显!
这家伙简直就是元帝留给他的新手大礼包,不仅位高权重能够凭此立威,同时还不会背骂名,正好相反,朝臣们会拍手叫好,更加崇敬这位皇帝。
简直就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