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7章 碎骨重铸求不坏,残废讲数泻头火(6400)
听完徐行这番话,胡宗宪等人面面相觑,久久无言。
徐行说服他们,只用了一句话。
“我还有个朋友,也已成就至诚之道,跻身宗师境界。”
听到这个消息,吕芳果断拍板,斩钉截铁。
“好,就这么办。”
身为大宗师的他,深刻明白,在如今这个节骨眼上,多出一个宗师级别的战力,究竟意味着什么。
徐行支起头,又问道:
“听说最近,有不少东南拳师都赶来助阵,里面有没有什么好手,能跟我们一起行动?”
虽然这些年来,东南武行因朝廷的种种政策,跟朱天都、朱婆龙勾勾搭搭,暧昧不清,可当三十六船真个联合结倭奴人,正式起兵后,武行内部,还是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分裂。
其中有一部分早就对朝廷心怀愤懑的拳师,答应了朱婆龙开出的条件,干脆趁此机会,彻底反了,他们在象山之战中,发挥出极大作用。
也有另外一部分拳师,极其不齿这种汉奸行为,投向了台州官府,支持胡宗宪这个东南支柱。
徐行当年在海上黑吃黑的时候,就已将东南海域中,大大小小的岛屿摸得清楚。
所以,他也知道鳌背岛这个地方不大,且遍布密林,山石嶙峋,难以展开大部队,想登岛作战,就必须精简人手。
东南自古民风彪悍,武风盛行,拳师如云,哪怕只有一部分,内里也该是卧虎藏龙,徐行正是想从中挑出一批人来,参与鳌背岛之战。
听徐行提起这个,就连吕芳也罕见地流露出些尴尬神色。
胡宗宪主动开口,解释道:
“这些义士虽然来了有些时日,吕公公也亲自是筛过一遍,保证里面没有细作,可他们实在是有些……不太好统御。”
徐行又看了眼吕芳,这才明白过来。
这些拳师都是有脾气有性格的人,虽然是为同一个目标聚集在一起,时间一久,仍是不免产生些摩擦。
按理来说,只要并肩作战几次,这种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可三十六船和台州的对峙之势已成,两个月来,都没有爆发出大的战事,这些拳师也就没有磨合的机会。
说白了,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堪为“武林盟主”,能够将这群人彻底统御起来,拧成一股绳的高手。
吕芳虽然有这个本事,可他毕竟是宫中人,当年又主导了摸底东南,编纂《武知录》之事。
故而,就算他拳术再高,这些拳师们也不会买他的账。
吕芳也顾及到自己的身份,不愿贸然插手,一来二去,这事儿也就僵住了。
明白这些始末后,徐行忽然道:
“朱老龙定下的会盟日子,还有多久?”
徐渭答道:
“五天。”
徐行颔首,眺望远方。
“那完全够了,校场在那边吧,我去一趟。”
当初从台州带人出来时,徐行就已知道了台州大营的具体位置。
而且,以徐行如今的拳术境界,就算没人指路,只是用精神去感应一番,就能察觉到冥冥之中,那股凝聚如实质的烽火军气。
这种“气”并非实质,只有心灵修行极深的高手才能察觉。
胡宗宪看了看徐行如今的模样,欲言又止,徐渭知道自己劝不动,则是干脆别过脸去,不支持也不反对。
吕芳深深看了徐行一眼,沉声道:
“你是江湖人,没有官身,又有一身绝顶拳术,的确适合统领他们……”
不知为何,在场众人都感觉,吕芳这句话中,有一股前所未有的浓重压力,铺天盖地般席卷而至。
言毕,这位内相也不再多说,拂袖而走。
胡宗宪不明所以,徐行、徐渭两叔侄对视一眼,都明白吕芳的意思。
这位内相是怕徐行趁机收拢东南武行人心,等朱天都败亡后,便趁势而起,成为下一个宝龙王爷。
徐渭心里清楚,等到东南战事了却,只怕这位吕公公,首先要针对的,便是徐行。
——甚至有可能,都等不到战事终结。
征得三人同意后,徐行转动轮椅,就想往校场驶去,这时候,李时珍终于坐不住了,他手上加了些力气,呵斥道:
“以你现在的状态,不好好修养,还想去管这些事?你知不知道,自己到底受了多重的伤?!”
说到最后,李时珍已是怒气难抑。
或许除了徐行之外,只有他才知道,这位“混天大圣”如今究竟有多重的伤势。
更令李时珍气愤的是,这伤势里有一半,都是徐行自己造成。
拳师想炼骨大成,都要不是慎之又慎,缓缓推进,就算持续几个月,甚至是一年也不稀奇。
哪儿有徐行一样,直接将体内二百多块骨头全部碎掉,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就要完成重塑的?
要知道,骨头里面还有根髓,这东西只要稍有变化,最好也是个半身瘫痪的结局。
李时珍想不到,为何徐行会这么急迫,明明“三丰血经”已经指出一条堂皇大道,只要水磨工夫就能通过呼吸法将筋骨熬炼完成,何必为此弄险呢?
让徐行研究出这个法子的,自然是大雷天。
徐行本也是打算,按照“三丰血经”中记载的法子,潜移默化地养炼筋骨,但在打死大雷天后,徐行改变了想法。
在那一战中,大雷天那一身强悍筋骨迫发出来的肉身雷音,和丰沛到难以想象的雄浑气血,给徐行留下了极大印象。
若是按照“三丰血经”的路子练下去,徐行可以肯定,他的筋骨定然达不到大雷天这种程度。
所以,徐行在研究完大雷天的尸体后,结合“三丰血经”的内壮养法,利用镜影多次试验后,开发出来一套具有可行性的“筋骨合炼”之法。
炼筋和炼肉,本就有极大关系。
徐行在修成“空仙囊”时,就已将肉中的大小肌腱、韧带、筋膜一一炼化,才能使体力、爆发力达到超人的地步。
俗话说,筋长一寸,力大十分,正是这个道理,寻常炼筋大成只炼十二条贯穿身体的大筋,自然无法跟徐行这种事无巨细的炼法比较力量。
可以说,徐行距离自己设想的“炼筋极境”,其实也就只有一步之遥。
差的便是骨头缝之间的筋络、骨膜、细筋小筋加韧带。
这一步,正好可以在碎骨重铸的过程中,顺道补足。
徐行已认识得明白,炼骨一道,想要走到前人不及的极境,就得将劲力深入到骨髓中,节节贯通,鼓荡气息,炼髓养精,再造新血。
如此一来,徐行本就已渐成“玉液”的血水质地,又会迎来一次飞跃。
届时,他便能真正摆脱“空仙囊”全力爆发后会自毁的尴尬,彻底修成不坏仙体。
想要抵达这种地步,粉碎旧骨,再生新骨,自然是最快也最彻底的。
趁此机会,徐行也能补足炼筋的缺憾,甚至尝试将筋络筋膜都彻底跟骨头炼成一体,形成类似“虬筋捆板肋”、“金丝缠玉柱”的格局。
可谓是一举多得。
想要一步登天,直接成就“不坏”之体,当然是无比凶险,不过,在武道修行上,徐行自然不会做全无成算的事。
空仙囊”带来的极致敏感,让他能够把握到身体里最细微的变化,这是碎骨重炼的基础。
更为关键的是,徐行还有消耗镜影带来的丰富经验。
当然,真正落到实处,定然也有些预料不到的变化,但是比起寻常拳师、乃至宗师来说,徐行所具备的优势,已是不可想象。
考虑到这些事都不足为外人道哉,徐行也没有多解释,只是摆了摆手,淡然道:
“李神医,我有把握,无需多言。而且,在这时节还能赶来相助的拳师,都不容易,我些功夫,指点一番也是应有之理。
届时到了战场上,或许就是这一会儿的功夫,就能让他们多活几个下来。
这种事,不值得去做吗?”
听到最后这番话,李时珍深深看了他几眼,一跺脚,也没再说什么,只是从轮椅旁边取下来一个葫芦,递给徐行。
“先喝药。”
徐行知道,这就是同意的意思,只一笑,接过葫芦,一饮而尽,又递给李时珍。
这里面装的,正是李时珍曾经想要求取的“虎骨玉髓膏”,只不过浓度约莫是寻常“虎骨玉髓膏”的十多倍。
如此浓度的补药,像戚继光这种宗师,只要喝上一口,都会有种难以承受,虚不受补之感。
而徐行却是一日三次,一次要喝掉一个葫芦的量,还要辅以其他种种药材。
若非是因为洗劫了整座南少林,这些珍稀至极的资源,就算是有再多的钱也买不来,这毕竟是一方武林圣地的积累,又岂是金钱能够衡量。
岂不见,李时珍哪怕想用一株六品叶老参,都换不来吗?
这也是徐行敢于碎骨重铸的另一个保障。
毕竟在这个世界,就算是再强的精神,也要根植于物质,这些丰沛补药,正是他武学之路上,再坚实不过的物质基础。
练成“空仙囊”后,徐行吐纳呼吸和吸收药力的速度,都已数十倍地增长,正好适合用这些补药来积累气血,滋养体魄。
掂了掂空空如也的药葫芦,再看着徐行那仿若无事的惨白面容,李时珍不由得心中感慨。
比起宫中那位苦修丹道的圣上,眼前这个年轻人,才像是真正的仙体。
罢了,罢了,既是仙人,何必用常人医理来约束?
李时珍想到这里,也不再纠结,而是直接推动轮椅,朝校场而去,出门没一会儿,徐渭也快步跟了上来。
来到徐行身旁,他低声道:
“我看那老阴物……,你还是要做些准备。”
徐行当然明白,徐渭说的就是吕芳。他侧过头,看着徐渭焦急的面容,微微一笑。
“我心里有数。”
徐渭见自家侄子如此胸有成竹,也不再多说,只是看了眼李时珍。
徐渭还没说话,李时珍已心领神会,他从背囊中取出一个葫芦,挂在轮椅上,笑道:
“胡部堂似乎身体有些不太舒服,正好有文长在此,踏法,我先去替他看一眼。”
李时珍在前往南少林之前,正是在台州城中为胡宗宪看病,是以,他和徐渭颇为相熟。
徐渭敛容正色道:
“那就麻烦李神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