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看着欧阳弘毅,诚恳地笑道, “不知欧阳公子对将来有何打算?” 欧阳弘毅闻言,思索片刻,沉声说道,“平平淡淡度过余生。” “难道欧阳公子舍得这一身才学就此埋没?” “听闻欧阳公子在老家,也是培养出了数名有才学的门生。” 欧阳弘毅微微一笑,却并没有说什么。 浑身上下,都透露着恬淡。 唐风略微思索,这样的读书人。 想要说服他,恐怕得费些心神。 他面带笑容,缓缓开口道, “不知欧阳公子以为,当今天下之势如何?” 欧阳弘毅一愣,他没有想到,唐风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他思索片刻,想了想,沉声回道, “豪强并起,割据称雄。征徭无度,赋敛如虎。百姓流离,号泣载道。鬻妻卖子,析骸而爨。易子而食,折骨为薪。” “田野尽成蒿莱,仓廪悉为灰烬。昔之桑麻沃土,今为狐兔之窟。” “兵戈不休,岁无宁日,天地翻覆,生灵涂炭。” “乱世之民,命若蝼蚁。” 说着他不由得重重叹了一口气,无能为力地摇了摇头。 “这便是弘毅这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 “天下分崩离析,百姓民不聊生。” 唐风点了点头,虽然他没有走出西疆三郡之地去亲眼见证。 可是暗卫传回来的消息,已经让他对西疆三郡之外的民生情况知晓不少。 也正如欧阳弘毅刚刚所言那般。 与西疆三郡之外的地方相比,如今的西疆对于老百姓而言,可谓是世外桃源。 唐风微微点头,“欧阳公子所言不差,天下百姓苦安稳久矣。” “欧阳公子以为,当今乱世,我辈读书人当如何?” 欧阳弘毅沉吟良久,幽幽叹道,“身处乱世,风云激荡,天地翻覆。” “弘毅常感彷徨踌躇。” “朝堂腐朽,不可救药。” “故此开设学堂,讲学传道授业,以善其身。” 唐风闻言微微点头,缓缓开口道, “纵观青史,每逢动荡,天下士子抉择各异。” “然其精神脉络,自有相通之处。” “吾以为,无论何时何地,我辈读书人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当做读书人的追求与准则。 听到唐风说出这句话,欧阳弘毅父子俩都不由得站起身来。 两人口中都喃喃地重复着唐风刚刚的话语。 片刻之后两人纷纷向唐风拱手一礼。 欧阳弘毅神色激动,“平天王刚刚所言,如同洪钟大吕,让弘毅醍醐灌顶。”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竟然有着如此深厚的学识与见地。 原本以为自己能够教授出几个才子而沾沾自喜。 可是现在看来,还真是坐井观天。 殊不知这这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难怪连曾经的左丞相,都甘愿在其麾下效力。 唐风双手虚托,笑着点头道,“两位不必多礼,今日我们就是相互闲聊。” 欧阳正恒来宝通县也有了好几个月。 这几个月中他对唐风的事迹也有所了解。 只不过他所知晓的便是唐风有着极强的匠造天赋。 如今器械坊中的种种厉害设备,都是出自他之手。 也正是这些设备大大提高了铸造效率,这才保证了西疆荡寇军都能够装备兵甲刀戈。 其次才是他的领军才能。 只是从未知晓他还有着如此深厚的才学造诣。 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竟然懂得如此多的东西,这简直就是妖孽般的存在。 欧阳正恒心中不由得感叹起来,难怪有人私底下会认为,平天王乃是生而知之者,是气运之子! “平天王之才学,弘毅佩服。” “弘毅有一疑问,还请平天王赐教。” 唐风眉头一挑,笑着道,“欧阳公子请讲。” 欧阳弘毅沉默片刻,缓缓开口道, “天下大乱,八王自立割据。” “不,现在不仅仅是八王,还有皇家,北狄,以及平天王您。” “除开这十一大势力之外,还有各地揭竿而起的义军。” “群雄并起,百姓的出路在哪里?” 听了欧阳弘毅的这个问题,唐风沉思片刻。 嘴角上扬,双眼炯炯地看着欧阳弘毅。 而后铿锵有力地回道,“我便是百姓的出路。” 说话间,无形地散发出一股自信无比的气势。 欧阳弘毅眉头微蹙,他没有想到这平天王的口气竟然这么大。 “弘毅不可否认,平天王您有不俗的本事。” “可是面对天下群雄,您又如何能够做到杀出重围?” “若是无法杀出重围,又何来出路一说?” 唐风笑着点头,继续回道, “诚然,杀出重围取得天下,才能够让天下百姓有一个安稳的出路。” “欧阳公子,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得民心者得天下。” “有道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听着唐风这番话,欧阳父子都缓缓点头。 唐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又继续缓缓说道,“民心所向,方可为之。” “想要民心所向,那就要使得百姓吃得饱穿得暖。” “纵观历史,那一次老百姓揭竿而起。” “无一不是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 “只要吃得饱穿得暖,谁愿意去干那杀头的事?” “那都是因为走投无路,被逼无奈而已。” “想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 “就得解决老百姓最基础的生存问题。” “那就得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说到这里,唐风顿了顿,沉声说道, “若是欧阳公子多了解一些西疆。” “就知道西疆兴农桑,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种植桑麻。” “通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西疆三郡的百姓如今大多数都能够吃上饱饭。” “而且在之前为难之际,府衙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大把大把的银子撒出去,前前后后加起来,超过百万两之巨。” “就是为了百姓能够安稳度过兵祸之年。” “而光是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想要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安稳日子。” “那就得有一双强有力的拳头。” “因此,西疆便养兵甲,荡寇军便应运而生。” “除此之外,西疆重法度,清吏治,兴教化……”喜欢穿越不造反,难道等过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穿越不造反,难道等过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