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霁兼领胶州牧一事,在满朝文武、叛军门阀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此事在胶州却未能引起许多震撼。 皇帝的这一道圣旨甚至不如月前楚霁那一道“科举取士”的政令引起的讨论大。 在周珩正式落败之后,楚霁作为胶州的实际掌权人,拔擢官员本也是应尽之责。 童生可以参加乡试,通过考试者则成为秀才。 圣旨传至胶州之时,胶州正紧锣密鼓地筹办着会试一事,这道圣旨也只不过是让这科举一事更加名正言顺罢了。 沧州本为蛮荒之地,最有权势的也不过是当年的沧州别驾和兵曹,两人在去年便倒了台,家族也随之败落,整个沧州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世家大族可言。 胶州农耕繁盛,本是富庶之地。 为了获得世家的支持,周珩多次放权,让士族子弟担任各处要职,又给予这些家族诸多实惠好处,愈发养大了这些世家们的胃口。 现如今,楚霁又一改往日的察举选官之制,以科举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一切皆凭真才实学,哪怕寒门学子亦可与这些世家子同朝为官,这更是触了那些世家眉头。 这个思路本应当是正确的。 可是整个胶州中绝大多数的教育资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也就是说,那些掌握了知识技能的,绝大多数也都出自世家。 到最后,楚霁必定是要亲自登门赔罪,才能勉强得到他们的“原谅”。 卓询之在沧州并担任主考官一事自然不能暴露,否则还不得引起蔡旷的打击报复? 早在周珩起兵前,卓范便收到了楚霁的传信。 他只说父亲在前往沧州赈灾途中下落不明,自己应当接过父亲的衣钵,完成父亲的未竟之责,以表对陛下的忠心。 科举一事传出之后,世家纷纷闹出罢考一事,衙门口报名参加科考之人果然寥寥无几。 明面上,楚霁便让卓范主理此事。 早听闻卓范最得卓询之真传,不能聆听卓先生的教诲已是毕生大憾,但若是能与其独子切磋学问,倒也能稍稍弥补。 如此一来,科举一事,倒还真是让楚霁办了起来,还办得格外精彩漂亮,不少学子出了考场后都直呼,这考题出得大有卓询之先生之风。 霁斗到底,还是就此收手求饶。 醉乡楼在胶州城开了一家分店, 每日来生意十分红火。 莫说是什么翅参鲍肚这样的名贵食材, 便是少见些的山珍海味也没有。 可偏偏这酒楼中的菜式极为新颖奇特,纵使是吃惯了珍肴异馔的贵族公子们也从没见过那么多的花样, 一个个都被勾得馋虫闹起了五脏庙。 知道他们不爱同那些平民百姓一同用膳,还特意在二楼隔出雅间。 这一日, 胶州五大世家之首王家的长房长孙王裕约了好友,严家家主嫡出的老幺严祈在醉乡楼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