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买卖给老三家做,老三媳妇,你有空去你爹娘家看看他们有没有谋生的手艺,要是忙不过来,就喊上你兄嫂跟你搭伙一起做了卖。”
“你们在府城摆个摊位,你兄嫂可以周边村子叫卖,夏日里,应该挺好卖。”
“刚好山上种了几颗劈荔果,过两年能结果,今年你们先去其他村子里收一收,两种凉粉一起卖,一个甜口,一个咸口。”
“好的,谢谢娘,我大哥机灵点,做这个合适。”柳氏也想爹娘能过上好日子,而且她也知道若娘对她好,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脆生生就答应了。
“娘,那我留一些凉粉,等会给爹娘大哥大嫂送过去让他们也尝尝。”
若娘点点头,笑着说:“顺道把望舒也抱过去给他们瞧瞧,这段时间农忙,他们也没怎么过来。”
“好。”
大丫看着若娘和老三媳妇儿相处的模样,若有所思。
自回来后,她总觉得自己虽然是亲生的,但娘跟她一直不够亲近,是因为之前没有联系,但按说柳氏进门也才两年,跟娘却跟亲母女,是不是因为柳氏大方亲近的态度。
娘给甚,柳氏不会拒绝,会很高兴的接受。
但是平日里,会格外关注娘的需要,每日桌上的菜,总有一道是若娘最喜欢的。
会帮她洗好衣服后,用松枝熏一熏。
每日再忙,都会帮她备好洗漱用的温水。
东厢房临窗的小桌子,会时时备好可以入口的温水,用来磨墨的水,墨条用完了老三总能拿出新的...
诸如此类,不用心的人哪能做到。
先前大丫会觉得柳氏没有孩子,除了灶台的活,其他就是零碎的事。
但是老三夫妇有了孩子后,这些也一直都跟原来一样。
大丫觉得是她和娘都太把自己当外人了。
可现在真的外人来了,大丫才发现娘对外人和对她是完全不一样的,对将军的女儿,娘的态度才是真的差。
这些事要不是二虎提醒她,她到现在还没意识到呢。
她其实明白,过去了这么多年,她对娘,还是有埋怨的。
......
绿豆凉粉做出来吊在井里冰一下,拿出来吃,是进入炎热八月后云家人最欢喜的时刻。
若娘在教会柳氏和大丫做法之后,就放手不再管了。
草木灰制碱水的法子若娘没藏着掖着,让老四跟着学,这种细致的手工活,老四一向比老三做的好。
等老四学会了,闲暇的时候就跟着石英去村里,教给想学的村里人。
绿豆这种东西,村里人或多或少会种上一些,制成凉粉挑出去卖,一日下来,也能挣上不少铜板。
张景彦回了上谷关,大多的时间都待在关外,跟将士吃住在一起。
但是这里村子的事情,石英也是不间断地上报,尤其是若娘的腿的情况和她新捣鼓出来的棉花作物。
若娘刚开始下地走路的时候,走不到五步就开始满头大汗,疼的脸都不受控制地哆嗦,张景彦看着纸上写的歪七扭八的字,闭上眼就能想象得到她的痛苦。
到后来,一日能走上小半个时辰,到现在,能下地干活,已经是两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付华偶尔歪着头打量若娘,按理说她的腿也不算太难治,却时隔了这么久,在大小姐来了之后才完全好起来,跟算好了似的。
若娘任他打量,她不知道付华心里想的,要是知道了,大概还会夸他一句聪明。
可不是得在有人看着和有人传达的情况下好起来,不然张景彦哪里知道她为了上谷关的将士,为了元起付出了多少。
付出不求回报的那是圣人,很可惜,她是普通人,所受的每一份苦楚,都要获得回报。
张景彦知道得越多,她得到的才会越多。
或许,知道的不止张景彦,还有更“上面”的人。
云家要是在上面有了姓名,以后不管是老二,老三安心种地,老四去战场拼军功,还是老五去科考拼前程,总能便利几分。
付华没想到那么多,他在若娘能正常走路后的第二日回了上谷关,带走了两牛车的醇香酿酒。
若娘又得了百十两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