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一开始她是因为系统布置的那些任务与黎修平多接触、对黎家人好,是为了自己的生命生存有保障。
人心易变,遇见那些对你好的人,还是不容易的。
且行且珍惜,况且她现在不仅仅是把黎家人当成了亲人,对于黎修平也渐渐地产生了感情。
正是这种归属感,才让方青青真的沉下心来,愿意让自己有更多的情感投入了。
而就在石氏她们极力融入京城的生活圈子里的时候,在老家安顺县,黎修平写的信也捎带回来了。
是送到了“黎家面馆”,黎大郎收的,未来妹夫梁秀才帮着送过来的还顺便帮他们读了信。
边上黎老头听了,面|色|很是复杂。
一开始听到信上三郎说他中了状元在翰林院开始上职了,黎老头还挺高兴的,儿子终于出息了。
之后的有两页纸呢,虽然还是三郎写的,却都是老婆子叮嘱的废话。
老太婆让他把家里的田地处理了,铺子就给大姐他们看管着,让他带着老大夫妇也一同进京。
一方面,三郎现在好不容易读书出头了要孝顺爹娘,他们二老肯定是要到京城一起住着的。
而且他们老黎家没分家两个老的还活着也没打算分家,既然如此,三郎有出息了就应该拉两个哥哥一把。
所以啊,还是家里人全部到京城去居住比较好。
这样一来,村里的田地就没有必要再自己种,可以佃给别人。
铺子也是一样,石氏心疼大闺女,想要拉拔黎大姐他们有心让他们也到县城管着铺子。
却是留了一个心眼,只是让他们管着,可没想到要把铺子卖或者送给他们。
耿家上上下下都不是好人,耿大壮黎大姐可奈何不了他们。
只要铺子还是属于老黎家的,他们就只是来帮忙的,每个月发工钱就行了。
至于说发多少,还不是他们东家一句话的事?
这个嘛,就是黎修平出的主意了,给点吃喝就是感念黎大姐是自家人了。
农村人想要出去找个活干,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明面上就给他们开少一点主要是让耿大壮回去应付他爹娘的。
至于说私下里真正到底给多少,黎修平是这么说的:
“娘,只要铺子还是您的,您就完全可以掌握主动权。想要给多给少,不都是您一句话的事?”
石氏一听,这话完全在理,难得的给他们家老三投递了一个赞许的眼神。
这书读得多果然是不一样啊,考虑事情也比别人更全面狡诈狡猾。
信上老三说了许多许多,黎老头却是听了心里发慌。
他虽然没有出过那么远的门,却不是傻瓜,这一大家子都去了京城吃吃喝喝的都要自己掏钱能顾得过来?
但是老三还说了,想要在京城再办一次亲事,风风光光的迎娶方青青。
这一次,他是新科状元,要娶的是状元夫人。
方家的人他们目前还没有这个能耐也都接到京城,可是他希望自己的高堂,都可以在座。
就是这句话,打动了黎老头,翻来覆去一整夜没睡之后一咬牙决定带着老大夫妇还有小闺女一块儿进京。
第200章 能够养活自己
差不多是在六月中的时候,黎老头带着老黎家的其他人,也都到了京城。
这一天并不是休沐日,黎修平没空,所以是黎二郎去接人的。
好歹他也在京城住了一个多月,别的不说出门的路总算是认熟了。
特别是进出京城的大道,那可是去了好多回。
每次去探路回来,黎二郎都会跟他媳妇感叹:“京城果然就是大啊,那城墙都看不到头,根本就不是安顺县可以相比的。”
这不是废话吗?
对此,黎二嫂根本就懒得理会,思考的更多的却是:
京城这么好,留的久了如果以后能成为京城人才是真正的风光。
哪一天还能回乡探亲,她就可以回娘家去吹嘘一番了。
但是她摸不准,婆婆带他们来京城只是来看三郎当官的,还是准备长住?
还有,黎二嫂了解公婆的性子,如果只是单纯的留在京城住着靠着老三养家二老肯定不会同意的。
想要长期的留在京城,她和二郎就必须找到活干,能养活他们自己。
还有,孩子们。
由此,黎二嫂倒是愈发的盼望大哥大嫂快点来京了,要是能在京城开个铺子一家人也就有个着落了。
黎修平早就收到了老家的信,估摸着老爷子快到了,就让二哥勤快点多跑几趟城门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