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时候他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老太婆做主将幺妹嫁过去的,一开始幺妹还要死要活的不情愿。
方老头也心烦,不想以后被人戳着脊梁骨骂,想着干脆亲事作罢算了。
老太婆却不肯,说老四结亲也还需要钱,这个时候闹翻脸那可是老黎家人的结仇了。
再则,无论如何黎三郎中了秀才,两人也合了八字。
没准真的是青青有福气嫁过去黎三郎就好了,这要是以后他读书出息了闺女岂不是就跟着享福了?
这话,要说方老头是不信的,可当时那种情况之下他也只能用那种话安慰自己。
甚至想着,万一要有个不好的结果,也是他们对不起幺妹。
他还有四个儿子,一人帮衬一把,幺妹在婆家总不至于被欺负的厉害了吧?
没想到啊……没想到……
他们家幺妹,还真就是个有福气的,他有个大福气的好闺女!
哈哈哈,方老头仰天大笑三声,欣喜于自己以后也有一个举人老爷的女婿了。
且不说因为女婿的大好事,老方家的人都处于一片热闹当中,黎老头和石氏正在商量着办酒的大事。
三郎已经从省城回来了,不日就应该回乡去办酒席了,自然是要把事情都给安排商量好。
既然打定主意要回去办酒席,只怕是整个村子的人都要去吃的,就是不知道该摆几桌好了。
其实黎老头的亲戚缘有些薄,这些年因为家里养了一个病秧子的读书人,不论远近许多亲人都不与他们来往了。
这次不一样,就怕那些隔了八辈子的也会找到名头过来吃酒。
还有三个儿媳妇的娘家,石氏那个已经出嫁的大女儿,肯定也都是要请的。
结果回到村子里才发现,之前想的那些都通通不算数了,村长发话了要在村头办个流水席。
全村的人都要去帮忙,也不用特意让老黎家的人出钱,这是他们红桥村的大喜事。
自然是,村里挨家挨户的凑钱。
虽然如此流水席确实是大开销,老黎家如今也不是出不起这个钱的,毕竟在自家办席许多东西都可以用自己田地菜园里产出的。
村长一句话,却是打消了黎老头所有的顾虑:
“黎家三郎中举了是我们全村人的大喜事,难不成以后他发家了就要忘记乡亲们了?”
而且他还着重强调了,是村民们自愿的,村子里头上上下下的一番心意。
黎老头也不好不接受,只能是笑着心领了。
且有黎大嫂黎二嫂已经提前一日收拾过了,屋里屋外的清扫了一遍,又将各屋的|床|褥被子拿出来晒过了。
黎老头带着家人回来居住的,已经离开了几个月的老屋一如既往,干净整洁。
而黎修平的书房是黎小妹亲自打扫收拾的,里面有些陈年的旧书也依旧是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书架上。
黎修平带着方青青偶然进来查看时,心中感慨良多。
小时身体不好只能窝在屋里读书,也曾梦想有朝一日可以靠着读书出人头地。
只有真正走到这一步了,才懂得其中有多少的艰辛,而他又是为之付出了多少。
第二日一大早的,老黎家的人就起来忙活了,毕竟他们是主家。
虽然村长说了这件事村里人会负责,好歹老黎家的人也要去帮忙的。
不仅是如此,方老头刘氏领着四个儿子儿媳妇全部也是一早就来帮忙了。
再加上家里半大不小的孩子们,吓,又是一个好庞大的场面。
第149章 流水席
别说是石氏,三个儿媳妇也俱都换上了方青青从省城带回来的布匹做好的新衣裳。
她们的娘家人见到了面目一新的闺女,也个个都愣神了,根本就说不出话来。
黎二嫂的老娘年纪比石氏要大许多,已经是老眼昏花了,这一日却也让家里的孩子赶着牛车将她送过来了。
一见到亲闺女,就拉着黎二嫂的手到一旁询问着:“你们什么时候搬到县城去的,咋也不回娘家说一声?”
黎二嫂讷讷不能言。
婆婆不让说,她也不敢说。
那个时候按照婆婆的说法,是不能打扰了三郎的学习,所以一家人是静悄悄的搬到了县城。
就连买了宅院,也没有特意办酒席。
这一次则是不一样了,压抑了这么久,别说是石氏就是黎大嫂黎二嫂也都想出去“炫耀”一番了。
因为黎二嫂才能告诉她娘:“那不是过年之前,老三媳妇帮我们想出了做生意的法子,我们去县城挣了些钱。后来为了三郎读书考试方便,就一家人搬过去了。”
“搬到县城了是好事,以后你的儿子也比别人高一等了。”
好歹,黎二嫂的娘家人还是比那方二嫂的娘家人要强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