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398章 李三水的迁徙路

第398章 李三水的迁徙路(1 / 2)

(' 看着张百户的身影,宋应昇摇头不已。

在他看来,张百户放弃世袭的官职换取土地,绝对是愚蠢之举。

有了世袭官职存在,无论张家以后怎么样,都有官职托底。

张百户放弃之后,张家以后落难时,就可能彻底败落了。

宋应昇觉得若是让自己选择,绝不会放弃世袭官职。

张百户其实也是这样想的,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也不想放弃家中的世官。

无奈朝廷规定,所有军官、军户,都必须听从调遣:

战力强的编入新卫所,还有都护府直属军队。

战力弱的迁移海外,去海外转为世爵开辟领地。

张百户对上战场怕得要死,根本就不愿意、也不可能被编入军队。

他又不想移往海外,所以就选择放弃世袭军职。

朝廷养世官就是为了让他们打仗,张百户连战场都不愿上,又对朝廷赐与的世爵弃若敝履。朝廷裁撤起来,那是毫不可惜。

他拿到的几百亩地契,算是朝廷给的买断费——买断他们之前为朝廷立下的功勋。

皇帝赐给他这一代的公士身份,同样也是如此,并且有安抚他们稳定地方的用意。

从此以后,张家丢了世官,逐步成为平民。

张百户这一代还能靠着以前的身份担任保长或甲长,下一代可能就什么都没有了。

像张百户这样的世官还很多,大约有一半卫所世官,选择放弃军职。

剩下的一半中有两成被留下来,和其它卫所混编成新卫所,成为新的军民卫领导层,镇压地方形势。

还有三成因为战力稍弱,被强制迁移海外,转为世爵开辟领地——

他们至少会分配方十里的领地,如果有能力的话,只要不超过爵位规定的领地限制,还能够开辟更大的领地。

这是多少人都求不来的机会,张百户等人却弃之如敝履。

心中感叹了一番,宋应昇带着张百户移交的一千多户人家,踏上迁徙之路。

这次,他需要将这些人平安送到沧州。只要最终到达的户数在一千户以上,他就能记一年功。

立下五个年功,他这个文职军官,立刻就能升一级。

这是他参加皇帝的军训,转为文职军官的原因——

对于副榜出身的他来说,从正九品开始任职、磨勘期还是六年,升迁实在太慢了。

不如加入军中,谋求快速升迁。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不错,在完成一个月的军训、掌握了一些军中常识后,他就被派到延绥护军府任职,授予从八品护军上尉。

这个官职,已经是五甲进士的待遇。

按照这一次对进士的授官,一甲进士中的状元授翰林院从六品修撰,榜眼、探授正七品编修。

二甲进士如果考取庶吉士,同样授正七品编修。三甲进士庶吉士,则授予从七品检讨。

这些人如果被皇帝看上,能以翰林院官员身份,到起居注或中书科任职,成为皇帝的近侍官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最是明显。这些近侍官员最被人羡慕,被当做储相培养。

没有考取庶吉士的,二甲进士授予正七品官职,可以在朝廷担任知事,或者去地方担任知县。

三甲进士就只能担任从七品官职,在朝廷担任行人司司副,或者去偏远地方任职,可以署理知县。

四甲进士相比起来更差些,只能担任正八品官职,担任行人司行人,或者各县县丞。

五甲进士是最底层,只能担任从八品官职,去偏远地方署理县丞,或者担任法官、主簿——

因为这个,朝廷提议对县尉、法官、主簿这三个官职做了规定,允许从八品官员保留品级担任。

又因为这三个官职是正九品,明算科副榜出身的宋应昇,同样有资格担任。

可以说,如果宋应昇求安逸,他可以像一些副榜出身一样,选择安稳的地方当主簿。以他在副榜上的名次,能够选到这种官位。

但是宋应昇在弟弟宋应星被派去陕西后,就对陕西有了兴趣。

在了解到陕西的情况后,他在弟弟的建议下,参加了文职军官集训,转入军中任职——

这次集训,也是由皇帝亲自举办、在内教场训练的,主要是队列训练,还有诸葛连弩等兵器的使用,赐给他们防身。

身体不好、不愿意受军规约束的进士或副榜,都在训练中被淘汰了。

宋应昇通过了训练,被授予上尉勋级——

起步就是从八品,相当于五甲进士。

而且文职军官的五年磨勘期,相比进士的四年也接近。

如果立下军功,还可以减少磨勘。

皇帝许诺的迁一千户授予一年功,就是他们的机会。

“陕西今年要迁移五万户,五十个护军校尉带队。”

“我可不能被他们比下去,一定要拿到年功。”

看着张百户移交的军户和流民,宋应昇喃喃自语道。

想要获得年功,不是把一千户人带过去就行的。还要保证迁移路上的逃亡率和死亡率在平均线以下,否则很可能被减功勋。

如果路上流民逃散,甚至发生变乱,那么他们不但没有功勋可拿。反而可能会受罚,展磨勘甚至免职。

所以,宋应昇对麾下的流民颇为在乎,并且不断和军户担任的甲长交流。从中寻找可靠的人担任保长,帮自己管理这些人。

勤勤恳恳、或者说木讷老实的李三水,就这样被他看上了,成为保长之一。

他现在麾下除了自己一甲外,还有另外十个甲。宋应昇给他的任务,就是麾下至少有一百户。

如果低于这个数,就会拿他问罪。

如果高于这个数,则会到了地方,会至少多分他一百亩土地——

每多一户就多一亩,绝对不会食言。

这让李三水颇为重视,紧张兮兮地拿着兵器,生怕有人逃亡。

他麾下的甲长同样如此,因为他们也得到了分地的承诺,每户一亩土地。

对流民的许诺同样,每户分配五十亩、或者荒地百亩。

这些流民对此事,那是将信将疑。

李三水则因为祖上是军户,当年也被分配了五十亩土地,对此倒没怀疑。

在他看来,这就是朝廷迁徙卫所重新分地,对他这样丧失土地的军户来说,可谓一个好机会。

在他们解释之下,那些流民从一开始的不相信,转变为将信将疑。

继而是对当军户的害怕,担心世代受苦。

最新小说: 惹上白月光就跑[快穿] 飘飘 比我大十五岁怎么了 误酒 左舷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给病态反派下药的炮灰 名妓(1VN,轻微SM) 一闻钟情 素手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