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严世蕃愕然,不敢相信的问,“爹,你这是什么意思?” 严嵩只是冷笑:“这样的你,如何做官?” 严世蕃听出弦外之音,瞬间惊喜交加,“爹,你是说皇上……?” 严嵩沉默片刻,微微点头。 “可我不觉得这是好事。” “太好……啊?”严世蕃惊诧问,“这怎么就不是好事了呢?” “你这性子并不适合做官!”严嵩叹道,“非是为父故意打压你,而是你根本没有能力驾驭权力。” 严世蕃急了,“爹,你不让我做,你咋就知道呢?” “知子莫若父,你什么秉性,老子能不知道?” “我……”严世蕃气郁难当。 可很快,他就压下愤懑,讨好道:“爹,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官场如战场,庙堂之争最为凶险,爹,谁都有可能背叛你,唯独你的儿子不会啊。” 严嵩一笑置之,“你扪心自问,时下的你,能做什么官?” 严世蕃张口结舌。 “欲成大事,先修己身。”严嵩淡然道,“皇上没封你做官,只是给了你做官的可能,可若你就是这么个德性,即便皇上封你做官,为父也会推掉。” “爹,我改,我可以改……”严世蕃态度端正,深情道,“为了严家,为了父亲……” “光说有什么用?”严嵩轻哼道,“皇上给了你机会,为父也给你一个机会,如若你能洗心革面,为父自不会限制你。” “父亲放心,今后儿子不会这样了。”严世蕃信誓旦旦的保证。 严嵩“嗯”了声,转身向书房走去。 严世蕃目送他离开视野,先是傻乐一阵儿,后又一蹦三尺高,不灵便的腿在这一刻也灵便了。 … 庙礼改动的余波,并未因暂时性搁置而平息,反而愈发汹涌。 让一个没做过皇帝的人进太庙,实令人难以接受。 还让其享受堂祭…… 简直胡闹! 清流难以接受,以严嵩为首的帝党,也没了战斗欲望。 这一样有悖他们的观念。 也就严嵩不辞劳苦,各种拉拢、周旋,为皇帝的主张找依据,整日忙个不停…… 献皇帝进太庙一事还未定性,四位先祖单独列庙,太庙帝王百世不祧,却是落实了。 祧庙改为祖庙,既彰显了德祖、懿祖、熙祖、仁祖的神圣性、特殊性,也在无形中废除了祧庙,为太庙帝王百世不祧提供了礼制基础。 今大明太庙中的神位,无一例外都是做过皇帝的,不祧……群臣也勉强能接受。 可让一个没做过皇帝的人进去,群臣就无法接受了。 严嵩从孝道出发,又以太祖立国称帝之后追封先祖,并供奉先祖进太庙为例,坚定支持皇帝的主张。 清流却不买账,且说话超级难听。 太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你,嘉靖,一世子出身,也敢舔着脸自比太祖? 太祖追封先祖是为孝,你,嘉靖,追封父亲是为私,少冠冕堂皇,你咋想的俺们能不知道? 越说越难听,接着直接开骂…… 就差没明说“你算什么东西”,并再啐上一口唾沫了。 起初,朱厚熜还能厚着脸皮装聋作哑,可随着清流们的声讨日益加剧……终是承受不住了。 朱厚熜做事不要脸,可做人还是要脸的,被人这般骂,哪里遭得住? 直接言明要肃清吏治,对不法官员予以严惩,并交由严嵩督办! 严嵩倒也够狠,接了旨意就大办特办,矛头直指清流的中坚力量…… 当然,这个狠并非廷杖,大明的官员是不惧廷杖的,尤其是跳的最欢,骂人最狠的言官,对廷杖非但不怕,反而渴望。 挨上一顿廷杖,随之而来的便是美名和清誉…… 然,严嵩毁的就是这些人清誉和美名。 什么酷爱嫖妓啦,频繁纳妾啦,抛弃糟糠之妻啦……净搞些有的没的,搞不死人,却能膈应死人。 说好的肃清吏治,结果却搞成了‘泼水节’,只不过泼的脏水,且还是滚烫的脏水。 这种行为,实在上不了台面。 可却能毁人名声! 加之皇帝也并非孤家寡人,还是掌握了一部分喉舌的,这种毫无底线的扣屎盆子,虽无赖下作,却相当有效。 自证的成本,远比上下嘴唇一碰来的高,高出天际。 不过,严嵩也不是纯造谣,相反,大多都是事实,只偶有夸张罢了。 清流不是没想过反击,奈何,时下令人恶心的严嵩,早前名声竟还挺好,而且人家还不好女色,至今就一个糟糠之妻。 这就让人难受了。 至于攻讦其贪污受贿……还是算了吧。 没人想将名义上的肃清吏治,演变成真正的肃清吏治。 这一来,严嵩更加有恃无恐,行事愈发下作。 如此行事,自然会受到反噬,很快就有人想到严世蕃,继而,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面对严嵩的泼脏水,直接回怼: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儿子调戏良家女子!” “你儿子坐过牢!” “教出这样的儿子,你也不是啥好东西!” 诸如此类…… 朝堂愈发乌烟瘴气,每日朝会几乎有一多半时间都在‘骂街’。 不过,如此一来,朱厚熜的压力却是骤减。 同时,对生活作风不检点的官员,进行严厉批评,并根据情节轻重施以罚俸、降职留任等各种惩处。 一时间,搞得诸多清流身心俱疲,利益之下,反对献皇帝进太庙的声浪,逐渐降低。 明里暗里的表示可以接受,但配享堂祭者,只能是太宗! 清流让了步,可朱厚熜却得寸进尺,既要入太庙,还要配享堂祭。 都让步了,不妨多让一让吧……朱厚熜嘴角勾起,知会严嵩发起总攻。 … 早朝,奉天殿上。 严嵩慷慨陈词…… 复周礼,建明堂,加献皇帝庙号,称宗以配上帝…… 清流激烈反对…… 明堂当建,献帝不宜,当以太宗配享。 严嵩再辩…… 堂祭以父之义,太宗文皇帝则为远祖,不合礼制。 清流再驳…… 祖宗功德,无人能出我太祖高皇帝其右,其次,我太宗文皇帝也,堂祭以父之义?从无定说! 严嵩三辩…… 虽无定说,然,尊亲尊上,理所应当,宜称宗附庙。天子岂能太庙之中无有四亲? 清流三驳…… 献帝称宗附庙,以亲以理尚可,献帝配享堂祭,不可;未有子孙犹在祖宗之上也。 三辩三驳之后,皇帝亲自下场……当场下达中旨! “……朕惟我国家之兴始,太祖高皇帝也,而中定艰难,则我太宗文皇帝也,二圣共创大业,功德并焉,宜称祖号。我皇考献皇帝躬备大德,是以延及朕身,入嗣主位,宜荐宗称。钦此。” 注:摘取《明实录·世宗实录·嘉靖十七年》 此言一出,辩驳双方皆是一呆,就连严嵩也是有些措手不及。 满朝大臣都被雷到了。 比上次还要瞠目,以至于整个大殿,落针可闻。 二圣共创大业,功德并焉,宜称祖号? 较真的话,如此并无不对,太宗的确中定艰难,也称得上二次创业,可……你不能说出来啊! 你怎么可以说出来? 太宗靖难一事,瞒不住,也没办法瞒,太宗不是顺位继承,也是事实,世人皆知。 平心而论的话,依照礼制,太宗成祖也是应该。 可问题是…… 这是事实不假,可太宗不承认啊! 要不皇上你看看太宗实录? 实录上可是清晰记载着,太祖高皇帝不喜懿文太子朱标,更是厌烦建文小人,临终前,几次欲传位燕王,却被建文等人暗中阻拦…… 太宗都说是顺位继承了,咋到你这儿……就成二次创业了? 这个雷,比献皇帝入太庙,配享堂祭还要炸裂。 简直…… 无了个大语。 槽点实在太多,群臣都不知从何说起。 严嵩也是失惊非常。 太出乎预料了。 此事他事先并不知情,时下的惊愕,完全是发自内心,并非演戏做派。 没人否定太宗创业的事实,可有些事哪怕世人皆知,也不能明着说出来,说出来……就变味儿了。 然,皇帝就是说了,光明正大,当着群臣说了出来。 无论是内阁的夏言、严嵩,还是六部九卿等一众大员都一脸呆滞,这一刻,大脑尽皆宕机。 脑瓜子嗡嗡的…… 朱厚熜可不懵,更没有失去理智。 太宗小宗入大宗,创下那般显赫的丰功伟绩,他也是小宗入大宗,何以不能? 表面抬高太宗,实则标榜自己。 “散朝!” 朱厚熜恐还要吵闹,道了个结束语,起身离开…… 事实上,他多虑了。 他到乾清宫时,群臣还在奉天殿,且依旧保持着原有姿态,连个说话的都没有。 如此一幕,称得上古今罕见。 可朱厚熜的行为,又何尝不是? 岂是一句出格能够形容? 严嵩舔了舔发干的嘴唇,悄无声息地走出大殿,然后快走,一出宫门,连轿子都不坐了,撒丫子就是狂奔…… 没办法,清流一派肯定会以为是他唆使的,保不齐给他来个群殴! 我可太冤了啊!严嵩无声呐喊。喜欢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