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目光一亮,闪身离去。
澹台桢定了定神,行至明瑶公主的寝居,金雁站在台阶下,面上是无可奈何的笑:“郡王,公主说她看见您就头疼,不劳您来看望。”
“那我去厨房给母亲煎药,请母亲稍待。”
金雁看着澹台桢走远,深深叹口气,回房对明瑶公主道:“殿下,郡王爷给您熬药去了。”
明瑶公主斜靠在迎枕上吃蜜瓜:“让回苏去看着他熬,最好熬两三个时辰。”
回苏缩了缩脖子,向金雁投来求救的目光。金雁心中好笑,又奉上一串紫晶葡萄:“公主,母子哪有隔夜仇呢,厨房烟熏火燎的,没得失了郡王爷的身份。”
明瑶公主丢下蜜瓜,恨恨道:“还跟我提身份,我定下的婚约他二话不说去退了,我的脸往哪儿搁?”
“公主,郡王这不是来请罪了么,您不让他进来,如何出气呢?”
明瑶公主想想也是,吩咐:“回苏,你去厨房熬药,把那没心肝的小子叫回来。”
两刻钟后,澹台桢推开了明瑶公主寝居的门,明瑶公主气息恹恹地躺在床上,幽怨地看向澹台桢:“你还来作甚,气死我得了。”
澹台桢走到床前看望母亲,明瑶公主一看澹台桢高大的身子靠近,目光居高临下,怎么都比她有气势多了,心头一阵火:“金雁,扶我起来。”
很快,一只有力的手扶起她:“母亲小心。”
明瑶公主拍开他的手:“不要你的关心。”
金雁含笑领着下人们告退。澹台桢道:“那么儿子就站在这儿,要打要骂,悉听尊便。”
明瑶公主看他这幅如愿之后的好脾气模样,怒火上涌:“我哪里敢打骂咱们温国大名鼎鼎的瀚海郡王,哼,以后我的公主府你不必来,抱着那卑贱的云氏女在郡王府过日子罢。”
“母亲,温国的版图会扩大,到时候两国统一,云家是其中不可小觑的一支力量,作为云家的女儿,云意并不卑贱。”
“这就是你硬要娶她做正妻的原因?你是郡王,正妻以下,还有侧妃,良人。你为何一定要把她扶上正妻之位?”
“因为她是儿子所爱之人。”澹台桢眼底星芒流动:“母亲也是从年轻少艾过来的,也曾不顾一切地爱一个人。儿子只是想把最好的给她,有何过错?”
明瑶公主心中触动,当年她名动北盛,求亲者甚众,可她一眼就看上了头戴状元帽,意气风发的周元以,非君不嫁。
尽管,周元以出身并不高贵。
父皇起先不同意,她发脾气,绝食,整整三天闭门不出,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幸好,她没有所托非人。
“孟昭——母亲只是替你不值,也怕你一时意乱情迷,将来后悔。”
澹台桢微微一笑:“儿子自己做的选择,从来不后悔。就算是满目荆棘,无鞋无袜,我也会赤脚将它走完。”
“可是——”
“母亲,你可想过,为何这次退亲如此顺利?上官丞相的怒火,仅仅浮于表面,事后就一切风平浪静。”
明瑶公主愣了愣。
澹台桢再添一句:“大皇子年底就满十一岁了,他在慢慢长大。”
“你是说——”明瑶公主悚然而惊,她在锦绣堆中长大,前半辈子过得顺风顺水,并不代表她什么都不懂。澹台桢的出身已是极高,又年纪轻轻便手握兵权,若是再娶文臣之首——上官丞相的嫡女,身为一国之主的皇弟,怎么会心无芥蒂?
皇弟十多年稳坐皇位,富国强民,靠的可不仅仅只是励精图治,温和容人的表象,还有——帝王之术!
第57章 第五十七章 定下婚期
澹台桢细看明瑶公主神色变换,知她已在慢慢消化,自顾自倒一杯茶慢慢喝着。
“那就这样罢。”明瑶公主疲惫地闭了闭眼睛:“我累了。”
澹台桢走出寝居,只觉清空湛蓝,花木浓艳。他终于为这桩婚事,拔除了最后一桩障碍。
七月末,明瑶公主入宫面圣,为嫡长子澹台桢请旨赐婚。皇上含笑应允,着内务府协助明瑶公主筹备婚事。
消息一出,北盛沸腾了。多少倾慕瀚海郡王的女子芳心梦碎,夜晚的眼泪浸湿了一条又一条的香帕。关于云氏女的话题喧嚣尘上,传得神乎其神。有说她身怀秘术,能让男子神魂颠倒的;有说她容貌倾国倾城,无人能比的;有说云家即将向温国投诚,因此要给云氏女提身份的。
而处在漩涡中心的云意,此时正乘着小舟,赏池塘里的晚荷。暮光洒满整个浮莲居,池水如碎金波动,荷叶瑟瑟,花留残红。
“池塘里的好些花都落了,剩下残梗。您看那边,是最后一株含苞的荷花了。”
云意顺着丛绿的指尖望去,那朵花苞独自立在风中,池水映出它单薄而倔强的身影,恍若美人。
池中调皮的红鲤往上一跃,撞向花苞,花苞晃了晃纤细的花梗,又很快站稳。
丛绿“呀”地一声:“这红鲤生得肥壮,还以为那花苞要掉了呢。”
云意笑了笑,眼眸虚虚地映着暮光晚荷的残景,无波无澜。
丛绿心里轻叹,自从赐婚的圣旨传到浮莲居,姑娘就是这幅闷闷不乐的样子,不爱说话也不爱动弹。这么难的婚事,澹台桢居然做成了,还做得如此大气漂亮。
如今浮莲居的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她们想下山都不可能,更别提离开北盛了。
“郡王妃,郡王妃!”珍娘在池边遥遥招手,丛绿看见了,缓缓将小舟划回岸边。
“珍娘,出什么事了?”
珍娘扶着云意稳稳当当地下小舟,才回答:“郡王妃,奴婢已经将您从虞国带来的嫁妆清点了一遍,与名册相比,少了五十六件东西。这是清单,请您过目。”
原来是这件事,云意远远和亲而来,嫁妆也跟着它跋山涉水。其中有手脚不干净的人偷盗替换,难以避免。云意粗略看了下,点点头:“我知晓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