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片宽度约一百里,长度三百余里的草原。
北面是阴山山脉的西段——狼山,南面是正在拐几字湾的黄河。
兀剌海城位于狼山隘口处,它的主要功能并非防备东面之敌,而是防止漠北各部穿越狼山隘口南下。
岳飞、韩世忠率三万大军,一路拔除沿途的西夏碍城,早已进入汉代的朔方郡区域。
事实上,即便西夏没那么多部落起义,李察哥的后续粮草也很难运来。因为兀剌海城的位置太偏北了,大明军队完全可以堵死粮道,硬逼城里的西夏军出来决战。
还是那句话,兀剌海城的主要功能,是为了防止漠北部落南下。
而大明军队,却是从东边来的!
并且来得极为迅速,李察哥紧赶慢赶,也只能带着援兵迅速抵达,却无法快速把粮草全部运来。他以为威福军司的存粮够用,实际上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他没有质问李全禄,因为问了也得不到答案。
“明日就要出城决战了。”李全禄说。
监军曹煜说道:“我会带着留守部队,把兀剌海城守得万无一失。”
李全禄欲言又止,叹息着转身离开。
他们一个都统、一个监军,虽然来自互相敌对的派系,但不妨碍他们联合起来捞钱。
被韩世忠活捉的野利德贵也有份!
套外之地,可耕可牧,粮食比较充足。
那么,囤起来的粮食,可不可以拿出去卖钱呢?
当然可以!
在辽金两国统治草原的时候,这里的西夏文武官员不用卖粮食,因为这里是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但随着大明灭掉金国控制草原,大明商品源源不断的从河北、山西卖到草原,而草原的特产又可以就近卖去大明内地。威福军司这个贸易节点,突然就失去了原有作用,文武官员的灰色收入瞬间消失。
想要继续捞钱,只能从粮食下手。
这里当然不缺食盐,西边和南边都有盐池,但急需铁器、布匹和茶叶。
李全禄、曹煜、野利德贵三人,在西夏大灾之年,联手倒卖军仓里的粮食。
那些军粮,一部分往南运去兴庆府周边州县,换那里的廉价食盐。一部分往东运去东胜州,换取那里中转的大明货物。甚至还能把大明货物,往南卖到西夏国都兴庆府。
李全禄为啥急匆匆去救天德军城?
因为那里也是贸易中转站,好多军粮运去那里屯着,好多大明货物临时存放在那里。
曹煜也想保住自己的财货,于是跟着李全禄出兵。半路上又变怂了,害怕死在战场上,于是一个劲儿的劝李全禄撤兵。
李全禄一是害怕战败,二是为了平账,索性就真的撤兵,把粮食牲畜扔给韩世忠。
李察哥为啥不愿深究此事?
因为李全禄是他的嫡系。
李全禄倒卖军粮做生意的收益,一直都有分出来给李察哥上贡。
他知道李全禄在倒卖军粮,却不知道李全禄胆子那么大,竟然搞得军仓已经不剩多少。
都是贪官,谁也别说谁。
兴庆府周边出现大量起义军,跟李察哥本人脱不了干系。这厮仗着国都周边府县的部落,已经从游牧变成农耕好拿捏,疯狂侵占那些部落的耕地。
历史上,李仁孝推行的一系列仁政,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分配土地。
即把李察哥给熬死之后再抄家,获得无数田产分配给国内百姓。只此一项,就立即赢得各部的拥护,部落酋长们纷纷支持李仁孝改革。
……
九万大军,在战场上摆阵就是个问题。
他先分出三千轻骑,穿越黄河南岸的沙漠,绕过去袭击明军的运粮队。此时是有很多绿洲的,一旦遇到明军精锐,西夏轻骑立即渡河钻进沙漠里。
这确实把岳飞、韩世忠搞得很烦,只能沿黄河撒出轻骑观察敌踪,一遇敌情立即点燃狼烟报信。
之前攻下来的诸多西夏碍城,本来就具有烽火台的作用,现在正好驻扎少量士兵利用起来。
直至明军逼近三十里外,李察哥终于带兵出战。
数千较弱的步兵,被李察哥留下来守城。
八千来自镇燕军司的骑兵,被李察哥派去北边埋伏,沿乌加河绕到明军侧后方二十里。
上万轻骑兵被李察哥撒出去,闹出动静扰乱明军轻骑,以达到遮掩战场的目标,顺便帮那八千侧绕友军打掩护。
李察哥亲率剩余步骑徐徐前进。
岳飞、韩世忠这边,则是清一色的骑兵,约有三万两千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