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朗第一时间注意到叶舟表情的变化。 这个站点不是他们的目的地。 周朗思索了一下,很快就想清楚原因。 “你能想起以前插队的事情?”周朗轻声问。 自从叶舟跟他坦诚之后,周朗心里就认定自己的妻子是那个来自未来的叶舟。 至于原主……周朗刻意地没有去想过。 叶舟轻轻摇头,“没有,但是当初她在这里插队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写日记。” 字里行间,叶舟感受最大的就是那个十五岁的女孩的孤独和苦闷,以及坚韧。 二十年后,义务教育普遍之后,十五岁其实就是上初三或者高一的年龄。 没有父母的庇护,离开熟悉的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农村,终日面对繁重的劳动。叶舟想想都觉得窒息,也很庆幸自己穿来的时候,原主已经不再是知青的身份。 原主在日记里也写到,幸亏她在乡下获得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才避免了更繁重的劳动。 大概是因为在农村生活期间,原主也没有能聊得来的朋友,但是人的情绪需要一个排泄口。 所以原主选择了写日记。 ——村小学的老师有空缺,很多知青给大队干部送礼,想得到这个职位。校长主张考核,择优录取。她才有机会获得这个岗位。 ——去村小学后,她在知青宿舍的床铺被人“不小心”泼了水。 ——后来,她去了村小学的宿舍里住。 ——恢复高考后,她的复习资料不翼而飞。 …… 总的说来,并不是很愉快的经历。 所以,秦主编拿那份稿子给叶舟看的时候,叶舟并不喜欢这种赞扬插队苦难题材的小说。 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有多苦。 美化别人亲身经历的苦难,在叶舟看来,是不道德的。 看完原主的日记,叶舟就知道原主有多不容易。 原主也非常优秀,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能考上全国顶尖的大学。 倘若将来有一天能够见面,叶舟一定会向原主真挚地说声谢谢。 这个知青点,原主唯一感谢的人就是当初让她去村小学教书的老校长。 老校长是大队长干部家族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所以即便大队干部拿了知青的好处,也不敢踩老校长的脸面,而是同意了竞争上岗。 原主的优势是,她的知识很全面,语文数学能教,美术音乐也能教,科学知识也能说上几句。 后来恢复高考,原主能去参加高考的盖章证明,也有些波折,最后也是老校长帮她弄到的。 原主考上大学后,跟老校长有通信。 叶舟穿过来后,很快就跟周朗去柳城,基本没有继承原主的社交。 不过到柳城安顿下来后,叶舟翻看原主的东西,也给那个老校长写信。 生活条件好起来后,叶舟也给老校长寄东西和一些钱。 卢星海负责牺牲的战友们亲属的事宜,之前每年都有一个月的时间在外面跑,用来了解送出去的钱,是不是真的用到亲属身上。 叶舟也让卢星海帮自己来曾经的知青点了解老校长的情况。 原来,叶舟考上大学离开后的第三年,老校长唯一的老来得子,因为连续三年没考上大学,又因为听说接下来的高考资格不会像之前那么宽松,他这种超过30岁的人,不一定可以再继续考了。 苦闷之下,他喝得醉醺醺,掉进河里,被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上。 他结婚之后媳妇也一直没有生孩子,他死后,妻子就被娘家人接走,重新再嫁。 老校长孤零零一个人,日子并不好过。 也幸亏是叶舟及时寄来了钱和物,让老校长的日子可以过下去。 后来,族里的人跟老校长说,要给他过继一个儿子,省得百年之后,连个摔盘扛幡的都没有。 其实就是各取所需,老的能有人送终,年轻的以后可以继承老的宅基地。 卢星海打听到的情况是,想给老校长当儿子的人还不少,不仅仅是因为宅基地,也因为老校长的责任田,更是因为叶舟隔三差五寄过来的东西。 那么大的一个包裹,四季的衣服,还有各种吃的。 村里的孩子能够吃上第一颗大白兔奶糖,还是叶舟寄来的。 叶舟可以替原主感谢老校长,但是并不想被麻烦找上门。 刚去柳城没多久,叶舟就见识过家属院里,有隔着好几代的亲戚居然拖家带口找过来,一副不给点好处就不会走的样子。 叶舟很会举一反三,万一老校长收到东西,村里其他人看到之后,很难不羡慕。 万一村里人根据地址找过来呢?她应付这些人也得花时间和精力。 所以她寄这些东西,虽然是用的真名,但留的地址都不是她的真实地址。 每次寄东西,她都是把包裹准备好,卢星海或者其他人出差,就让他们帮忙带上,下火车之后去邮局把东西寄出去。 就算有心人根据邮戳找过来,也是不同的邮戳地址。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叶舟也考虑到了老校长的实际情况,万一他真的有什么事情寻求她的帮助,也可以给她写信。信的地址,是卢星海给叶舟准备的。是鹏城那边的一个供货商的地址,供货商如果收到信,就会打电话给卢星海,把信的内容告知。 卢星海第三次去知青点,是两年前,到那里才知道,老校长已经去世大半年。 为了能够继续收叶舟寄来的东西,他们还隐瞒事实,跟老校长一样,每个月往鹏城写信,而且每次都写各种难处。 叶舟心里微微存疑,不过因为她能给得起,也没太在意。 直到卢星海有空,她才让他去看看。 看到村里有陌生人,都特别警惕。 因为过继的儿子跟村里人说,如果能继续收到包裹,会给他们分一半,前提是他们得帮忙保守老校长已经去世的消息。 在物资匮乏、贫穷的地方,其实最考验人性。 叶舟早就已经明白这一点,所以也没什么好愤怒的。 火车突然路过这个知青点所在的城市,叶舟心里还是难免会想到一些事情。 叶舟喃喃地说:“也不知道我做的这一切,她是否还满意……” 周朗知道叶舟说的“她”,是哪个“她”,可他也不可能替代别人给出答案。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握着她的手。 火车到站,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 他们是在软卧车厢,周朗为了叶舟能睡得舒服一点,把另外两个铺位的票也买了下来,门一关上,就是夫妻两个人。 外面的走廊传来一阵动静,上车的乘客也都归置好了。 很快,外面就传来一阵交流的声音。 “廖镇长,你不是要去京城吗?怎么会上这趟火车?” “想来想去,去京城也是白去,还不如去另外一个地方撞撞大运。” 这年头火车上的娱乐除了打牌、看书之外,大概就剩下听别人聊天了。 隔着门听了十几分钟,叶舟和周朗基本能够通过外面几个人聊天的内容拼凑出一个大概。 原来是为了建一条省二级公路的事情。 现如今很多人都已经明白一个道理——要想富,先修路。 每个乡镇的主官都希望公路能够通到自己的镇上,这样能更好地带领父老乡亲们致富,他们这些父母官也才能够做出一些政绩来。 所以,几个乡镇之间相互竞争,八方过海,各显神通。 廖镇长本来是想去京城找当年在他们镇里插过队的知青,想让知青帮忙出出力,没准公路的事情就定下来了。 廖镇长本来也是兴致勃勃地安排下去,正准备起身去京城,突然又觉得自己贸然前往不太合适,应该带一个当年跟知青相熟的老乡一起去。 结果到乡下一打听,差点没气笑了。 什么玩意儿呀! 他要去找的这个知青,当年在乡下过得并不算好,无论是大队长还是村民们,其实都没提供过实际性的帮助。 唯一给知青帮助的,是当年村小学的老校长。 老校长已经去世将近三年,并且在老校长去世前,知青一直都有给他寄钱寄东西。 为了继续享受这份好处,全村人一起把老校长去世的事情瞒了下来,不明真相的知青,在老校长去世后,又寄了半年的东西。 东窗事发后,知青当然没再往这里寄东西。 知青必定是生气了,当初替知青来打听消息的人,本来是要收购一批干辣椒的,收购的数量有限,如果收购他们村的,可以让他们村的人增加一笔额外收入。 结果那人转身就去其他村收购,他们村的人只能干瞪眼看着别的村的人突然发了一笔小财。 气人啊。 廖镇长说完,就怒不可遏地说:“你们说,气人不气人?要不是我临时想起让人去村里打听,我压根就不知道这事。 而且,我们镇办公室里,还有一个他们村里出来的人,竟然也没跟我说实话。 我要是直接去京城,不仅浪费了公家的车费,还碰一鼻子灰。这帮缺德带冒烟的货色! 现在报应来了吧! 倘若他们当初但凡对人家小知青好一点,结交善缘,何至于此? 再看人家老校长,就因为这个善缘,至少去世之前那几年,日子是过得舒坦的。” 听到这里,叶舟终于意识到不对劲。 吃瓜,竟然吃到了自己身上? 外面的谈话还在继续,又有一个人说:“我听说,那个村里的知青,还有一个男的在京城,你可以去找那个男的啊?” 又有人好奇地问:“嚯,那个村运气那么好,考上大学的人里,有两个人在京城?而且是一男一女,这两人,不会成了一对吧?一起下乡的情谊,又差不多时间考上大学,最后又都在京城工作。” 叶舟蹙眉,什么玩意?喜欢八零军婚:从夺回家产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八零军婚:从夺回家产开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